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4 22:1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中的两首诗均是经典的爱国诗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全诗字字句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学情分析:
由于时间较为久远,学生对诗及感情的理解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应该给学生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背诵这两首诗。
3.通过对诗句的品读,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
2.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的喜讯后欢快的原因。
难点: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杜甫听到胜利的喜讯后欢快的原因。
难点:感受诗歌平易浅显却极富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导入课文
设想肖邦的情景,引出诗人杜甫
自学古诗
读通诗句,把握作者的诗情
深读古诗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拓展延伸
与《春望》等比较,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了解背景
1.我们已经了解了肖邦的爱国深情,假如身在异国他乡的肖邦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他会有怎样的表现?
学生设想交流。
2.我国历史上就有过这样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3.(出示杜甫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同学们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这个环节中,学生了解了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联系肖邦身在异乡的悲愤之情,学生容易理解诗人的欣喜之情)
二、自学古诗,读通顺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出示诗的全文)
2.分组自学古诗。
(1)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2)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提出要求: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汇报员把本组同学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然后在班交流。
3.学生汇报。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涕泪 妻子 青春 放歌 纵酒 漫卷
4.知识讲解: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杜甫很高兴)
5.生读诗,背诗。
三、深读诗文,悟诗境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曾流过泪。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2.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3.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的喜讯后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5.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6.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诗情
1.小结:对于每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以及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上我们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
2.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壮丽的诗篇。老师这里有一首著名诗作,同学们想读一读吗?
3.出示《春望》。建议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想想首诗与课文的内容、主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五、作业
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泪满裳
愁何在
忽闻 喜欲狂 喜悦之情
须纵酒
好还乡
教学反思:
在本次的诗歌教学中试图做一些大胆的尝试,精细地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比较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去领悟诗的意境和情趣。古诗中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生在自主学习时,通过质疑探究,理解了词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2.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感悟作者的爱国之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陆游的资料。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导入课文
联系肖邦的遗言,引出课题
自学古诗
朗读古诗
质疑问难
分析古诗
设想当时情景,体味作者的爱国之情
拓展延伸
以作者的口吻写遗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诗人
音乐家肖邦的遗言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我国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诗人,临终前写下、首千古名作。(出示课题《示儿》)
这首诗的作者是陆游。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关于陆游的资料,谁能把你收集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补充写作背景)
二、朗读正音,背诵全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示儿》这首诗,我相信大家读背这首充满深切爱国之情的小诗不成问题。
指名读《示儿》,要求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不顺口的多读几遍。
2.背诵、默写。
会背的同学可在本上练习默写,也可到黑板前默写。
三、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1.给出注解,自读课文,粗知诗意。
结合注释,默读《示儿》,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祭(jì):祭祀。乃(nǎ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元:同“原”。九州:指代中国。王师:指南宋军队。
2.学生质疑。
四、感悟诗情
1.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去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
合理设想,描绘当时的情景会是怎样的。(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啊)
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家常话,不论家事,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悲伤,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嘱他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2.读后,小组交流。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这个环节意在使学生主动地研究古诗的意思,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五、扩写练习
1.出示“遗嘱”范例,引导学生以作者的口吻写一篇遗嘱。
2.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
板书设计:
示儿
万事空 国不统一
九州同 死不瞑目
中原日 至死不变
告乃翁 收复失地
(抒发爱国之情)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参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