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因特网的发展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因特网的发展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8-09-06 17:31:58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二课因特网的发展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课 因特网的发展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通过探究因特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因特网的出现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体会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在网络中搜索信息、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点 我国因特网的发展
难点 网络新技术——云计算、物联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导入 播放中国因特网三十年发展的微视频,并思考:如今的因特网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引出:因特网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那么,因特网发展的起源是如何的呢? 观看,思考,回答问题。 1.微视频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2.视频内容让学生了解因特网的出现和发展对我国诸多方面起着重大影响,感受我国因特网发展的迅速。
新知讲解 一、因特网起源讲解因特网的起源,一起了解因特网最早的雏形。亲身体验一: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浏览器中,搜索有关ARPANet和NSFNet的信息,并完成“亲身体验”中表格的内容。二、我国因特网的发展介绍“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结合微视频和图片、文字来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开始使用因特网,从而进入因特网时代。亲身体验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找,是谁发送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拓展延伸:中国顶级域名、什么是域名及常见的域名。开动脑筋:同学们思考并小组讨论——能直接使用中文注册域名吗?三、网络新技术云计算:通过文字、图片、微视频等介质,来了解云计算的概念和应用物联网:通过文字、图片、微视频等介质,来了解云计算的概念和应用知识链接:结合微视频了解RFID新技术,拓展学生的互联视野。拓展延伸:网络新技术——三网融合(视频简介)思考:新一代因特网可以研究哪些方面呢?随堂检测:1.因特网最早的雏形是:( )A.NSFNet B.ARPANet C.Internet2.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内容是:()3.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因特网网管中心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是:( ) B. .us C. .de 学生以小组合作、开展讨论交流的方式,上网搜索信息,并对其提取、加工、归纳,完成任务。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对视频、图片的理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讨交流,上网查找,完成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间讨论交流。通过了解网络的新技术,同时拓展互联视野。学生小组间讨论并分组汇报。独立完成“随堂检测”的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组内团结、共同完成任务,资源共享的意识;锻炼学生对信息提取加工的能力。利用多种介质来讲授,给学生视界上的冲击,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引入自主探究的模式中。开拓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多种介质,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新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觉网络的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能力。
课堂总结 给学生分三组,分别对因特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分阶段总结。 各组汇报总结,其他小组成员做补充。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以《因特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完成一篇小报告。提供一个小实例。 学生独立总结本节知识点,并独立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因特网的发展一、因特网起源亲身体验一:搜索有关ARPANet和NSFNet的信息,并填表。二、我国因特网的发展亲身体验二:是谁发送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开动脑筋:能直接使用中文注册域名吗?三、网络新技术云计算:物联网:随堂检测课堂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件25张PPT。第一单元 走进网络
第二课 因特网的发展信息技术浙教版 八年级上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思考2:因特网发展的起源是如何的呢?思考1:如今的因特网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 因特网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国防部认为,有必要设计一个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他点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信网取得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阿帕网”( ARPANet)的网络,这个“阿帕网”就是因特网最早的雏形。
从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 ARPANet)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赞助的科学网( NSFNet),再到目前的因特网( Internet),这个发展过程非常迅速。一、因特网起源知识链接一、因特网起源计算机实验室网
(阿帕网)
1969年投入使用
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赞助的科学网
1986年投入
满足各大学和政府机构为促进其研究工作因 特 网 研究实验阶段
1968年到1986年APRANetNSFNetInternet 实用发展阶段
1986年到1995年 商业化阶段
1995年以后亲身体验一 在因特网的发展史上, ARPANet和NSFNet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搜索有关ARPANet和NSFNet的信息,并完成下表。机构名称 内 容1969年1986年最早用于支持军事研究,同时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完成了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的研究
(2)提出了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网络结构概念
(3)研究了分组交换方法
(4)采用了层次结构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与协议体系它是在美国的一个广域网路之主干线 (backbone),和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相互对应,同时满足各大学和政府机构为促进其研究工作。新知讲解二、我国因特网的发展 1987年,由北京向世界发出第一封中国的电子邮件(如图),“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因特网的序幕,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因特网时代。新知讲解 1987年第一封“伊妹儿”从中国到德国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机构名称 内 容上网查找,是谁发送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亲身体验二答案:1987年9月,措恩教授在北京出席一个科技研讨会。经过一番调试后,他将北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和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中心实现了计算机联结。9月20日,他起草了这封电子邮件,并与中国的王运丰教授一起署名后发出,成功地传到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一台计算机上。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实现了因特网的全功能服务。顶级域名“cn”在因特网网管中心登记注册,并为中国互联网络用户提供域名注册服务,标志着我国互联网的运行与发展进入了不断完善与规范的轨道。新知讲解拓展延伸 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
在因特网网管中心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
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
邮件服务,从此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拓展延伸域名是因特网上的一个服务器或一个网络系统的名字,是互联网上企业或机构间相互联络的网络地址。如:baidu.com.com 顶级域名
taobao.com 一级域名
list.taobao.com 二级域名
list.mall.taobao.com 三级域名
开化二中的域名:khez.net
与IP地址对应:61.130.174.222拓展延伸国家、地区最高域名
.cn 中国
.us 美国
.ca 加拿大
.de 德国
.fr 法国
.jp 日本
.hk 香港
.tw 台湾常 见 的 域 名(顶级域名).com 商业性的机构或公司
.net 从事网络服务的机构或公司
.org 非盈利的组织、团体
.gov 政府部门
.int 国际组织
.mil 军事部门
.edu 学校、教育团体开动脑筋能直接使用中文注册域名吗?答案:可以直接使用。中文域名,顾名思义,就是以中文表现的新一代域名。它同英文域名一样,相当于互联网上的门牌号。其代表后缀有“.中国”、“.政务”、“.公益”、“.公司”、“.网络”等等。
“.中国”是全球首个纯中文的顶级域名,于2010年4月通过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的审批。2012年6月,该顶级域正式向自然人开放注册。
“.政务”和“.公益”这两个中文域名是工信部于2008年公告设立,由中央编办下属的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和运营的。2013年12月,这两个域名正式通过ICANN评审,成为国际顶级域。新知讲解三、网络新技术 云 计 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网络新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等。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计算方式,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服务器集群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网络服务的效能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云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线办公软件、云存储、电子日历、电子邮件、地图导航、电子商务等等新知讲解三、网络新技术 物 联 网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各种实物上装备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并通过因特网联接起来,使物体具备一定的“智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和对话,构成一个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取得任何服务的网络。新知讲解三、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改变
家居生活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知识链接 RFID(有源、无源)
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能自动识别的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常用的有低频高频、超高频和无源等技术。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拓展延伸网络新技术——三网融合新知讲解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新一代因特网”的研究计划,目的就是要造就移动更方便、传输更快捷、服务更个性化的新一代因特网。思考:新一代因特网可以研究哪些方面呢?随堂检测1.因特网最早的雏形是:( )
A.NSFNet B.ARPANet C.Internet
2.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内容是:( )
3.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因特网网管中心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是:( )
A. .cn B. .us C. .deB越过长城,通向世界A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课 堂 总 结布置作业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以《因特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完成一篇小报告。小实例:因特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因特网的过去(起源):
因特网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国防部认为,有必要设计一个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他点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信网取得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阿帕网”( ARPANet)的网络,这个“阿帕网”就是因特网最早的雏形。
因特网的现在(发展三十年的中国):
1987年9月14日,中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并于9月20日成功发送,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网络新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等,正在改变着现代社会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它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因特网的未来:
Internet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其应用将涵盖从办公室共享信息到市场营销、服务等广泛领域。另外,Internet带来的电子贸易正改变着现今商业活动的传统模式,其提供的方便而广泛的互连必将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影响。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板书设计 第二课 因特网的发展
一、因特网起源
亲身体验一:搜索有关ARPANet和NSFNet的信息,并填表。
二、我国因特网的发展
亲身体验二:是谁发送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开动脑筋:能直接使用中文注册域名吗?
三、网络新技术
云计算
物联网
随堂练习
课堂总结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