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印章》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传统印章的作用。
认识篆刻艺术的发展和形成。
掌握中国印章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中国印章的发展和形成。
印章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印章的制作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篆刻工具。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现场使用篆刻工具演示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引题: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都在使用印章。如:在学校有学校的印章。在你靠入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上就学校盖的印章。还有在中国画中都会有印章。那么印章是怎么来的,下面就来学习。
一泥封关:在战国至秦汉时期,玺印的使用方法是印在泥上,称封泥亦称泥封。当时官私文书大都写在竹简或木牍上。简牍文书在传递过程中需要保密,仿止私拆,所采用的方法是用囊封裹,用绳束缚,在绳结上捺一团泥,再在泥上盖一个玺印。
从泥到纸:随着纸张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封泥时代和简牍时代也同时宣告结束。这是一个转变的过程。由钤于封泥转换为朱红印泥钤于纸上,完成转换在东晋前后。
篆刻艺术觉醒:唐宋时期印章由实用发展为艺术的进程产生的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一、是文人参与印章的制作。二、是印章在书画上的应用。
“篆刻”一词:专用于印章。“篆刻”作为一门艺术的名称的提法是在元代由文人将实用印章转变为文人艺术后才流行起的。简单来说:“篆”就是在印面上篆写印文;“刻”就是用刀镌刻,制作,通过刀刻表现书法美。因此篆刻可以称为以刀法为主要手段在印章上表现书法美的造型艺术。
“元朱文,汉白文”: 印章分为朱文和白文。元代文人的印章主要由赵孟羁?吹脑?煳挠『臀崆鹧芪??矸潞喊孜挠 9钩闪嗽??娜擞×酱蠡?痉绺瘛U悦项:宋宗室后裔,官任翰林学士,是元代的最为杰出的书画家。在元代初残酷的民族歧视政策下。虽身居高位,其压抑的民族意识是无法消除的。他将这压抑的民族意识转化为强烈的文化复古主义。吾丘衍:出身于书香门第。眇左眼,跛右足,年四十未取。他的朋友为他买酒家孤女为妾,后因妾家讼事,因受辱,投水而死。
明代文人篆刻的兴盛:在于石质印材被广泛用于制印。古印谱和印章理论的迅速发展。代表人物:文彭:文征明长子,十试而不第。随其父从事诗文书画及篆刻艺术的创作。与其父同辈书画家交流。求书,求教,求印使文彭在印史上地位崇高。一,文人石印。二,诗文书画的综合素质,三,明清流派篆刻的开创者。
印章的制作:
工具刻刀:刻刀一般为平口刀,有两面开刃和一面开刃的。刀长一般为10-15厘米,刀把上需要缠绳,以便用力。
印材:多用石材。以易于受刃、细润脆嫩为好;坚硬含沙,松紧不匀为劣。有浙江的青田石、昌化石,福建的寿山石,内蒙古的巴林石等。
印泥:印泥必须贮存于瓷质的印泥盒内。
钤印用纸:表面细腻、光洁,具有吸水性。如:薄宣纸笔墨砚
刷:笔可用小号描笔,书画墨汁,可用旧牙刷 用于刷除石章刻制过程中出现的粉屑。
砂纸:有粗、细两种,磨平,磨光印面。
印规印床印筋:印规用于盖印时防止滑动,印床用于固定印章,便于用刀。印筋以牙、骨制成,用于搅拌印泥。
篆刻字典:查找字的篆体。
刻印过程:
1、准备阶段 :磨石 不停的调整方向的转圆圈磨,至平整为止。查你要刻的字。
2、设计印稿和篆印于石:根据古印来设计印稿。“水印渡稿法”于石。
3、刻印
刀法:冲刀主要是用刀角和靠刀角部位的刀刃来切削石面的刀法。斜执式时刀把与印面的夹角约为三十到四十度。表现秀丽、流畅、挺拔、斑驳、爽利等风格。
切刀主要是依靠刀刃切削石面的刀法,先以右刀角插入石中,然后以刀刃切石,待左刀刃也切入石中,则完成一次切刀过程。表现沉着、含蓄、浑厚、凝重等风格。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印章的发展与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