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24 18:0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 题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以及张骞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2.掌握丝绸之路的概念、路线以及丝绸之路的意义。
3.掌握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措施,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
解决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3分钟)
古代的罗马人把中国称为“丝国”。中国的丝绸在当时的欧洲是珍稀之物,穿丝绸服装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中国丝绸怎么运送到哪里的?运送丝绸的商路又是谁在什么时候开辟的?
二、学习目标(2分钟)
1.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以及张骞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2.掌握丝绸之路的概念、路线以及丝绸之路的意义。
3.掌握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措施,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三、自主学习(22分钟)
自主学习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那些地方?
2.张骞通西域的目的?
3.张骞的简介
4.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出发点、经过、结果及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经过?
5.作用
自主学习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背景、路线、交流物品(传入、传出)、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时间、路线。
自主学习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背景、时间、地点、职责、意义
2.班超父子经营西域:
背景
时间 班超和班勇对西域的经营

四、合作探究(5分钟)
课后活动
五、当堂检测(5分钟)
练习册
六、课堂小结(2分钟)
七、布置作业(1分钟)
八、板书设计
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二)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九.教学反思

齐读课本的红色文字并思考问题
齐读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张骞通西域”
的相关知识。
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
3.举手回答
1.阅读课本“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
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
3.举手回答
1.阅读课本“对西域的管理”
”的相关知识
2.找答案,画横线,写问题
3.举手回答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然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当堂检测内容,学生展示。
引导学生
多媒体出示,教师讲解
1.提问、加分
2.补充、总结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并补充。
学生互评各小组表现,评出优秀,找出差距。
教师纠正补充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使学习更有目的性、针对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多动手、动脑的习惯及能力。
1.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2.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能力,发散思维。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总结本节课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