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5水循环与水资源练习新版粤教沪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5水循环与水资源练习新版粤教沪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8-25 12:3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图4-5-1
一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如图4-5-2所示直观地展示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
图4-5-2
该图表明:陆地和海洋的水通过________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后,通过________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二 水资源
1.水资源主要指的是________资源。
2.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业生产中用喷灌或滴灌代替渠灌,尽量减少水的蒸发;新建污水处理厂,既可以减弱对水源的污染,又能实现污水再利用,减少人类对地下水的开采;利用尖端科技对海水进行低成本淡化,也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出路之一。
类型一 水循环
例1 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0.3%。如图4-5-3所示可知,江、河、湖、海、植物、土壤中的水通过________变成了水蒸气,升入高空。在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中,水存在的状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这种不同状态的变化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图4-5-3
类型二 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例2 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
B.雾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
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后形成的小水珠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
[易错警示]云的形成:太阳照射到江、河、湖、海,使水蒸发,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温度逐渐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
雨的形成:云中的小水珠结合为大水珠,大水珠越来越重,最终落到地面形成雨;云中的小冰晶凝聚变大,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大水珠,也会形成雨。
冰雹的形成:冰雹是体积较大的冰球。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 ℃的高空,结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晶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次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晶,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晶就落到地面,形成冰雹。
雪、霜的形成:雪、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
雾、露的形成:它们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类型三 合理利用水资源
例3 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球是一个水球,水资源取之不尽
B.21世纪,全球应节约用水
C.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会下降
D.当务之急是提高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
课堂反馈(二十)
[水循环与水资源]                         
1.如图20-1所示,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图20-1
2.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冰晶:升华现象,需放热
B.小冰晶:凝华现象,需放热
C.小水珠:液化现象,需吸热
D.小水珠:汽化现象,需吸热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4.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污染,下列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
①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抑制水中植物的生长;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再排放;⑤减少空气中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含量,防止形成酸雨。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
课时作业(二十)
[第四章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一、选择题
1.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着,经历上升、在空中凝结和下降三个过程,从地面升空时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图20-K-1
A.汽化 熔化 B.液化 凝固
C.汽化 升华 D.汽化 凝华
2.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放出热量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
3.2016·永州图20-K-2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20-K-2
A.冰是水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B.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D.雪是冰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4.水无常形,变化万千。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在其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霜的形成
B.雪的形成
C.冰的消融
D.露珠的形成
5.自然界中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循环系统;陆地、海洋和大气间水发生的循环,其中会放出热量的是(  )
A.雨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
B.冰山积雪熔化变成水汇入江河
C.云中小水滴变成小冰晶
D.植物、土壤中水蒸发升入天空
6.如图20-K-3所示是小实验“制造云和雨”的实验装置图,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20-K-3
A.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发生了水汽化放热和水蒸气液化吸热的现象
B.盘子中装冰是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C.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盘中的冰不断吸热,发生了升华现象
D.我们看到的“云”实质是水汽化形成的小水滴
7.下列现象不能证明空气中存在水的是(  )
A.放在空气中的薯片会变软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周围有“白雾”
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啤酒外壁上会“出汗”
D.打开热水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处都是水,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极少,所以要保护水资源
C.保护水资源,只要减少污染就行了
D.只要节约用水,就能保护好水资源
二、填空题
9.如图20-K-4所示,箭头表示水的三态变化方向。
(1)请根据箭头方向在图中的方框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在水的三态变化中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0-K-4
10.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0-K-5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图中金属盘底部的水滴是________(选填“熔化”或“液化”)形成的,由此推断:雨是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图20-K-5
11.自然界中会出现风、雨、雪、云、雾、露、雹、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其形成过程涉及液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及凝华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春季,由于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影响,就会出现“回潮天气”。每当“回潮天气”到来时,家里的墙壁和地板,教室里的玻璃窗、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
(1)关于这些“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它出现在玻璃的内侧
B.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C.“水”的出现是汽化现象
D.“水”的形成过程要吸收热量
(2)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态变化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
13.如图20-K-6所示,自然界的水循环,经历天空、地表、地下三种环境,地表、地下水以________态和________态存在,天空水以________态、________态和________态存在。
图20-K-6
14.如图20-K-7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图20-K-7
(1)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引文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________)或凝成小冰晶(________)、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________)”,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
(2)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为了生存经历以下阶段:
①求天
根据雨的形成原理,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抛撒到云中,利用干冰________时________热,使周围环境满足形成雨的条件,成功地实现了人工降雨。
②求地
农作物种植采取地膜覆盖技术,针对土地沙化及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些措施可以使土壤中水分的________减慢。
③求自己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小明认为人类还应该有更积极的措施应对水资源危机并意识到污水净化、海水淡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解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原理以后,他受到启发,发明了太阳能净水器,如图20-K-8所示在污水净化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再________。
图20-K-8
15.水循环示意图如图20-K-9所示,请在方框内填上水在某一状态的名称,在中括号内填物态变化过程名称,在小括号内填“吸热”或“放热”。
图20-K-9
详解详析
【新知梳理】
一、蒸发(或汽化) 降水
二、1.淡水
【应用示例】
例1 蒸发 液态、气态、固态
[解析] 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水蒸气上升的过程中,空气的温度变低,导致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小水滴,或凝华放热形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空气的温度逐渐升高,小冰晶吸热熔化为小水滴,形成了雨。自然界的水就是这样循环的,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例2 D [解析] 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和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雾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露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例3 A
【课堂反馈】
1.C 2.B 3.A 4.B
【课时作业】
1.C 2.C
3.B [解析] 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放热;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放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放热;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放热。
4.C 5.C
6.B [解析] 分析整个实验过程:用酒精灯加热,可以加快水的汽化,形成大量的水蒸气;盘子中放些冰,可以使盘子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盘子就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云”。
7.D 8.B
9.(1)如图所示
(2)熔化 汽化 升华
10.液化 水蒸气液化
11.雨、云、雾、露 雪、霜
12.(1)B (2)春季,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窗、黑板和地板等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其上 (3)升华
13.固 液 固 液 气
14.(1)液化 凝华 熔化 熔化
(2)①升华 吸
②蒸发
③汽化 液化
15.如图所示
[解析] 水汽化后变为水蒸气,并吸热;水蒸气直接变为冰晶是凝华过程,要放热;水蒸气变为小水珠是液化过程,要放热;云由小冰晶和小水珠构成,其中一部分冰晶相结合变成大冰晶,最后变成雪;还有一部分聚合为大冰雹;云中的小水滴聚合为大水滴,下落为雨;云中的冰晶在下落时发生熔化变为水,要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