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品读导悟)
设计说明:
本篇课文文辞优美、感情充沛,尤其适合学生有感情朗读。所以本节课我重点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体验情感。全课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品读文本,感悟“火烈”;体会写法,学以致用。教学中把品读的重点放在第二层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理解想象,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有感情朗读中体验情感,在师生对话中增强情感体验、培养语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仿写练笔。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及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2、提问:看完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
3、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风,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4、今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播放一组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那生动粗犷的表演场面,拉近了学生和安塞腰鼓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有了形象的感受,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学生增加了对安塞腰鼓的了解,对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录音,提出听读要求:一边听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听清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子的停顿,感知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生字,同桌互读本课生字新词,交流识字方法。
出示:高粱 骤雨 枣树 搏击 战栗 陌生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认读词语,相机正音,校对字形:“骤”“捶”为翘舌音,“搏”“陌”为圆唇音,“粱”为后鼻音,“枣”是平舌音。“粱”“枣”“栗”是上下结构,写时要把上下两部分写得紧凑一些。“粱”下面是“米”。“栗”下面是“木”。“骤”“搏”“陌”是左右结构,写时要左窄右宽,注意“骤”右下写法。
4、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不丢字、添字,不破句、断句。(2)画出不懂的词句。
5、交流不懂的词语。(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方言以及跳跃性很强的词语,如:乱蛙、强震、火烈、四野、烧灼、惊异、渺远……这些词可以通过拆字的方法来理解,也可以结合课文语句来理解。)
6、再读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给课文划分层次。(按照“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呈现“静——闹——静”的表演过程。第1~4自然段:写鼓响前的静。第5~17自然段:写腰鼓表演时的闹。第18~20自然段:写鼓声停止后的寂静。)
设计意图:夯实字词,扫除阅读障碍;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生自主划分课文层次,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品读导悟,感受“安静”。
1、导学:拿起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旷远的表演腰鼓的场地。自由读课文第1~4自然段。
2、想“情景”,体会“茂腾腾的后生”的含义。
(1)先查字典理解“后生”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说“茂腾腾”的含义。(写出了沸腾着生命的热烈。)
(2)出示:这是一群( )的后生。(生机勃勃、生龙活虎、活力四射……)请学生填写,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想“情景”,体会“寂静画面”。
导学: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画出描写景物和体现寂静的词句,读一读,想象画面,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4、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这些后生这时候的安静其实是在准备,也就是在——酝酿着感情。马上就有一场精彩的场面呈现给观众。他们这是在养精蓄锐,“此时无声胜有声”。)
(1)导读:我们来读出这不同寻常的静。指名读第1~4自然段,必要时教师可范读。
(2)导学:这一部分真的静得一点声音都没有吗?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叫以静衬动。正如诗人王籍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种对比的写法是为了与下面鼓声对比,突出鼓声的震天动地。)
(3)学生齐读第1~4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安塞腰鼓开始前的“静”。了解这种动静结合写法的好处,为后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请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1)先描红课后第二题,再让家长听写生字。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并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收获,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便于学生把握;通过描红,巩固生字记忆;摘抄背诵优美词句,丰富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背诵课文优美句段。
2、播放歌曲《黄土高坡》,激情导入: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它的火烈风采。
回顾课文层次,由上节课学习的鼓响前的“静”,引入新课鼓响时的“烈”。
设计意图: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创造出符合作品基调的情感氛围,在荡气回肠、撼人心魄的歌曲中,让学生初步感受陕北人粗犷、豪迈的性格。同时配上激情导入语,揭示学习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品读导悟,感受“火烈”。
1、体会安塞腰鼓的“好”。
(1)导学:默读第5~17自然段,画出文中直接赞美安塞腰鼓的句子。
(2)大声朗读画出的句子。
(3)出示四个反复句。(第8自然段: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1自然段: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4自然段: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6自然段: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4)导学:四个反复句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好,默读第5~17自然段,寻找“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
(5)学生默读并画出相关语段。在小组内尝试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进行叙述。(①好在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②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③好在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④好在变幻的舞姿。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2、引导学生分层次细品腰鼓舞的“火烈”。
(1)导学:这部分描写腰鼓舞的场面清晰,小组合作细读课文第5~17自然段,按照一定的顺序为这部分划分层次,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各个层次的内容。
(2)学生按要求读文,并在组内交流层次划分。(共分四个层次:第5~7自然段,写鼓声乍起,激越豪迈。第8~10自然段,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给人的感受。第11~13自然段,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第14~17自然段,写由腰鼓舞引发的联想。)
(3)分层次细品文本。
①导学: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17自然段,画出让你心灵震撼的语句,反复多读几遍画出的句子。并在书的空白处写写安塞腰鼓给你的震撼。
②学生按要求读书,写体会。
③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交流以下语段:
◆“但是,看!”第5自然段非常特别,作者匠心独运,非常精当地调动标点符号为表达充沛的感情服务。一个感叹号提示读者,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表达了无限欣喜的感情。
◆第6自然段在学生自读后,教师范读。出示: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反复朗读这段话。
◆第9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中共六个“隆隆”。先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感受作者强烈的情感。再引导学生想象。( )成了牛皮鼓面了,我听到了( )。
◆第12自然段:“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怎样理解“震撼”“烧灼”“威逼”三个词语的含义?这三个词语具有怎样的作用?(这三个词语好在用动感十足的语言把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安塞腰鼓不仅给人感官上的刺激,更能给人心灵带来震撼,这三个词语形象地展现出了安塞腰鼓所蕴含的强盛的生命力。)
◆第15自然段是一个排比段。采用对比读的方法,先让学生回读腰鼓舞动时的语句:“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写出的体会,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进而感受安塞腰鼓的狂野、火烈的特点。(加入信天游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引领学生分层次,抓关键语段品析文本,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火烈的特点。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既可以积累课文的语言,又能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风格及作者强烈的情感。
三、引读导悟,感受“宁静”。
1、导学:指名读第18~20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什么?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2、小组合作探究。
3、引导学生交流后三段写法的好处。(结尾写得非常简略,极力突出一个“静”字,与开头相呼应,与上文相对照,更加突出腰鼓舞的壮阔和火烈。“一声渺远的鸡啼”,表明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使结尾更加含蓄。)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作者着力刻画了安塞腰鼓戛然而止后的寂静。通过体会领悟这种写法的妙处,一方面体会到腰鼓戛然而止后的静,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再次感悟腰鼓的火烈。
四、体会写法,学以致用。
1、课文中的叠字、叠词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茂腾腾、咝溜溜、隆隆……”这些叠词增添了文章的气势和韵味,使文章极富音乐美。)
2、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有哪些?(借助比喻、排比、反复的翅膀,把腰鼓舞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得别致感人,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3、播放视频舞蹈《千手观音》,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后,运用本课的相关写法进行场面描写的小练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写作手法进行赏析,感受作者写作手法的巧妙,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引领,意在实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写作能力。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研讨探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1、诵读2、想象3、研讨
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美文——
1、教师范读课文。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3、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三、朗读赏析探究。
赏美图,配佳句——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
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为下面环节作铺垫。
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①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②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说美点,品美韵——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语言美: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
思想美: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
2、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3、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黄土高原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
这篇文章美在,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赏美乐——《黄土高坡》音乐欣赏,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