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
教学课题:电和磁
教材分析:《电和磁》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六年级课本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通过简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为问题提出了这节课要重新做科学家做过的实验。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按照当时奥斯特所做的实验让学生亲历去操作实验。分四层:1、复习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2、在简单电路中,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通上电看指南针的磁针有什么变化。3、在电路短路中指南针的磁针会有什么大的变化。4、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让学生分析总结出电流能产生磁性。第三部分是指导学生制作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分两个层次。1、做一个线圈靠近指南针,通上电看磁针有什么变化。2、用线圈和指南针做一个检测器来检验废电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点】认识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准备】电池盒、导线、指南针、磁铁教学方法:谈话、观察、实验、探究等
教学过程:
导入
这是什么?指南针,大家都知道指南针能指南北,因为指南针里面的指针是一根小的磁针。
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让静置在桌上的指南针的小铁针转动?
磁铁为什么能使小磁针转动起来?
磁铁有磁性,所以能让磁针转动
(二)新授
1、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
(1)?????? 现在我把一根导线放在小铁针的上方,你觉得小铁针会转动起来吗?为什么?(教师演示实验)
(2)?????? 如果我给这根导线接上电源,结果会如何?为什么?
(导线放在前后左右都会使指南针变化?)
(注意事项: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看到实验现象,就要马上断开电路,以免电池消耗太快)
(3)?????? 从这个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断电的导线没有磁性。)(板书)
2、老师引导:你们刚才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能想到其他明显的做法吗?
老师引导: 用短路的方法和缠线圈的做法试一试
学生观看课件。
老师讲解注意事项: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看到实验现象,就要马上断开电路,以免电池消耗太快,影响实验结果。线圈可以采用平放和竖放等方式,磁针可以放在线圈里面,也可以放在前后左右等位置,观察哪一种方法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3、学生实验。老师分组指导。4、学生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在线圈的内部时,偏移角度最大。
5、总结:其实,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这一现象最先在1820年的时候就被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我们今天做的实验就是在重放他当时的情况。这个发现为人类使用电能打开了新的大门。
6、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学生汇报方法。学生检测。学生汇报。
(三) 拓展
磁铁有南北极,通电导线产生磁性后有没有南北极呢?
板书设计:
电和磁
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断电的导线没有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