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课时辅导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课时辅导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8-25 16:0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辅导教案
课 题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实验意识,了解科学探究的环节
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探究一些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重难点透视
重点:培养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探究能力
难点: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知识点剖析
序号
知识点
预估时间
掌握情况
1
化学实验探究的流程
10分钟
2
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过程
30分钟
3
探究人体吸入和和呼出的气体
20分钟
教 学 内 容
【知识回顾】
类似于之前已经学过的生物和物理,化学也是一门实验型自然科学。回想学习生物和物理实验时的科学态度和必要的注意事项。
【课程内容】
知识点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一般探究流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对该流程的理解:科学探究有多种形式,实验、调查、讨论等,也并不是所有实验都需要这八个步骤按部就班进行,而是根据实际探究的对象和内容进行必要的选择。
另外要根据化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在实验时要特别关注:
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后的性质;
实验对象变化过程、现象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下面就根据以上要求探究下面两个简单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和结论



观察蜡烛颜色、状态、形状
圆柱形,乳白色或红色等,有轻微气味
蜡烛因加入颜料而呈现各种颜色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
石蜡质地较软,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





1.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产生黄白色光亮火焰;蜡烛火焰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火焰分三层
蜡烛火焰由于受气流影响而摇晃,黑烟是石蜡未充分燃烧的炭黑;燃烧火焰三层:焰心、内焰、外焰。
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
火柴梗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先变黑,第二层次之,里层几乎未变化
外焰处石蜡蒸气充分燃烧,温度最高;内焰处石蜡蒸气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焰心主要是未燃烧的石蜡蒸气,温度最低
3.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4.将上述烧杯取下来正放,迅速往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或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5.熄灭蜡烛观察现象
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
石蜡的蒸气遇冷形成白烟
6.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再观察现象
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白烟是石蜡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
【探究实验一】蜡烛及其燃烧
【总结与归纳】
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2)
点燃前
白色(或其他颜色)固体,质地较软,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点燃时
发光,放热,冒黑烟,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另一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后
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探究实验二】探究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
情境引入:回顾生物课呼吸系统知识,已知呼吸过程是吸入氧气,与人体内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那么吸入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到底有什么不同?
实验内容
装置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利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两种气体均没有颜色
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均没有颜色,且呼出气体大部分不溶于水。
⑵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①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②盛有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内澄清石灰水很快变浑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浓度大。
⑶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
①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木条燃烧火焰不变②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浓度比空气中小。
⑷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块哈气。观察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①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变化。
②呼气的玻璃片上有—层水雾。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大。
【总结与归纳】
呼吸作用是一个化学反应,消耗有机物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放出能量。


总结
课后作业:
课堂反馈: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一般 ○ 差
学生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