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26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26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5 21:51:59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新闻播报第六课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六课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十九大精神进课堂之真理篇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习内容:真理的含义及基本属性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小组展示认识不同认识一、走进真理(一)什么是真理正确的认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立场观点方法知识
结构认识能力认识
水平错误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谬误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一、走进真理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特征(1)真理是客观的(最基本的属性)真理内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客观的)课堂探究一请继续结合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3)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否适用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和现代化实践的要求!在改革开放时期,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时期,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成果。课堂探究一请继续结合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3)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否适用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
(4)为什么真理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一、走进真理1、什么是真理2、真理的特征(1)真理是客观的(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954年
宪法11975年
宪法21978年
宪法31982年
宪法4在1949年颁布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大量删减了宪法必须明确规定的内容,起不到国家生活准则的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部宪法未能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左”的思想影响,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政治理论观念和不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1982年大规模修改的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小组展示1第一次修正是在1988年,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同时将有关条款修改为“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2第二次修正是在1993年,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改革开放”正式写进宪法。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3第三次修正是在1999年,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序言,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修改了我国的农村生产经营制度等。4第四次修正是在2004年,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同时,“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内容成为两大亮点。第一次
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展历程第二次
修正第四次
修正第三次
修正1982年宪法小组展示课堂探究二请结合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1)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体现了认识过程的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特点?
(2)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二、追求真理1. 认识具有反复性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认识主体客体再实践主体客体2. 认识具有无限性世代
延续不断发展无限变化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二、追求真理物 质
世 界人 类实 践认识

无限发展人的认识运动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二、追求真理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3、认识具有上升性 真理永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启 示“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阿里巴巴投资200多亿拿下了大润发,不到3个月的时间,已经换了6个董事会的人。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离职的时候说: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巨婴式公民 看到以上社会现象你有何感想,请把你的感想发到你的朋友圈。世界这么大,你拿什么去走走
齐读十九大话
老师结束语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摘自十九大报告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课后探究作业: 请根据学案上的延伸阅读材料,从宪法修改内容中任选一角度进行探究: (1)该内容的修改是如何体现党和国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2)该部分的修改贯彻落实了十九大精神的哪些内容? (3)该部分的修改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为此,在哲学的教学中应该多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实践作为教学情境设置,从而使学生对抽象的哲学观点有真实的感受,细细地体会哲学的魅力。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带有强烈的时事性,因此在情景创设时应选取最鲜活的时政材料。本课设计围绕着刚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通过概念分析、理论推导、数字材料证明等活动,感受党和国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精神,从真理的角度解析宪法修改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深化学生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第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实践、认识的含义以及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学生是生活的体验者,他们觉得既然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那么对同一物的认识会不会相同,谁的认识是正确的,自己对今天某一现象的认识和昨天的为什么是不同的? 对于这些问题,他们缺乏理论的认识,明辨真理和谬误能力也有待于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识记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基本属性: 理解真理的具体性: 通过认识过程的特点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能力目标
学生能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和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和反对谬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教学难点:真理的客观性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1.概念分析
通过概念分析,结合具体事例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理论推导
结合设置具体情境,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会哲理,亲近哲学。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根据知识清单预习本框题基础知识
新闻播报小组收集关于有关全国两会的新闻
政治学习兴趣小组以宪法修改为主题收集资料
准备提供给学生的课本基础知识预习清单
收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产生的疑问,系统整理疑问
制作多媒体辅助课件
通过课前资料收集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授课过程:
第一环节:你对两会知多少
导入语:就在在这个东风送暖万物复苏的三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刚才大家看到的图片 就是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闭幕式,今年的两会有什么新看点呢?接下来请新闻播报组的同学为我们播报他们收集到最新的两会热点!
每节课前的新闻播报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国家热点大事,在班上营造浓厚时事氛围
第二环节:聚焦宪法修改
新闻播报小组播报全国两会热点(课件展示)《宪法修订案》《国家监察法》通过、选举新一届国家领导人、领导人宣誓就职等等
教师: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问题很多,根据大家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的反映,大家比较关注的是今年宪法的修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聚焦宪法修改案,以宪法修改为议题展开探究活动,在今天的探究活动中我们要使用到的知识点和学习任务有(课件展示学目标)
我们先有请我们班政治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宪法修改的相关资料
政治学习小组展示宪法修订案通过的现场视频、照片;宪法修订案的修订内容;街头随访视频:你对宪法修改了解多少,你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
教师展示和学生一起整理归纳的调查中大家关注的问题:
1.本次宪法修改为什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宪法?
2.我们如何看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示:在探究以上问题时请运用真理的含义、特征的知识)
探究活动一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和本节课预习的基础知识:
认识的含义
在实践中获得不同的认识的原因
什么是正确的认识?什么是错误的认识?
真理的含义
二、探究问题一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1、本次宪法修改为什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宪法?
第一步:根据教师提供的视频从内容和十八大成果确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性。(写进宪法的理由之一)
第二步:根据教师提供的系列指导思想的相同点总结真理的第一个特征——客观性
(1)从内容上:都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内容客观)
(2)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证明是真理性认识。(检验标准客观)
第三步:结合课件和视频小组讨论,纵向比较系列指导思想的不同点
(1)各自所处时代不同,社会实践和实践背景各不相同。总结出真理的条件性
(2)各自的主题不同,围绕不同的主题总结。总结出真理的具体性。
最后,总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宪法的原因。
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认识,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往往会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等主客体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在不同的认识中有正确的认识也有错误的认识, 认识与客体相符合的认识叫正确的认识,称之为真理。不相符的认识叫错误的认识,称之为谬误。
2.播放视频(一)
(十八大取得的成就和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等内容)
3.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探究
(课件内容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简介)
教师提供分析角度:对系列指导思想横向比较找共性。
4.根据课件,继续引导学生分析系列指导思想的不同点
最后教师总结: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这也启示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时代的变化用发展的观点对待真理,不顾实际的墨守成规就是会把真理变成谬误!本次宪法修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宪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因此本次宪法修改意义重大!
[设计意图
对话式的提问,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情感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角度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宪法的必要性必然性,从而进一步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这一思想内化于心!
探究活动二:探究宪法的发展历程 感悟认识过程的特点
教师导入语:本次宪法修改是我们现行宪法的第五次修改,我国宪法都经历过哪些发展历程呢?
我们有请政治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他们围绕宪法修改所收集到的材料。
学生代表展示并谈材料收集过程中的感受。
从问题的提出、对问题的讨论交流情境的分析,学生的教材知识的展示,教师的点拨引导穿引线,始终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教师只是“导演”
政治学习小组的同学展示历次宪法修改的相关资料。学生代表展示并谈材料收集过程中的感受。
小组自由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略)
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请运用预习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分析宪法的修改。
2.展示认识过程特点的课件(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第三环节:情景回归,品位哲学魅力
教师导入语: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实践发展不停止,真理就不会停止发展的脚步,无论是指导思想的深入化和发展还是宪法的修改和完善都证明党和国家始终没有停止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步伐,那身为祖国未来的我们又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呢?
学生思考操作完成。
看到以上社会现象你有何感想,请将你的感想发到你的朋友圈里。
创设情境:
情境一:方便面销量下滑和阿里巴巴收购大润发,时代抛弃你时,连再见都不会和你说!
情境二:唐山收费站取消,工作人员讨要说法,巨婴式公民
看到以上社会现象你有何感想,请将你的感想发到你的朋友圈里。
帮助学生理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引导他们自觉运用于生活,也是本框的重点。激发学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是本节课的情感价值目标,通过设置情境,感受社会现实,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对本课节课进行情感升华,更好的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外化于行!
课堂小结
学生大声齐读十九大报告节选句: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教师总结:大家的感受中都提到一个词叫与时俱进。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段话让我们重温一下。
教师结语:同学们,就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告别犹豫,懈怠,做一个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永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课后拓展
探究作业
请根据学案上的延伸阅读材料,从宪法修改内容中任选一角度进行探究: (1)该内容的修改是如何体现党和国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2)该部分的修改贯彻落实了十九大精神的哪些内容? (3)该部分的修改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引导他们自觉运用于生活,也是本框的重点。激发学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是本节课的情感价值目标,通过设置情境,感受社会现实,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对本课节课进行情感升华,更好的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外化于行!
七、板书设计
第六课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的属性
客观性(最基本)条件性具体性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副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