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设计(朗读感悟)

文档属性

名称 《詹天佑》教学设计(朗读感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6 09:34:53

文档简介

《詹天佑》教学设计(朗读感悟)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第十一册教材的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抓住“主线”分组探究创造实验朗读感悟。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关于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2、准备好多种做开凿隧道实验材料。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们的含义。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
5、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教学流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课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我们还学过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根据经验你猜想一下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促进新旧知识联系,渗透命题方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指读课文,结合正音,检查字词情况。交流自学情况,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讲给同位听。
3、交流课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沟通课内外联系,丰富知识积累,帮助理解人物及课文内容)
二、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
2、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提纲挈领,摒弃繁琐分析,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突出主线,引发探究。
1、通过学习,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2、自由交流,简要陈述。
(根据课文内容,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为分组探究设下伏笔。)
四、分组合作,问题探究。
1、教师在合作前提出明确要求。
(1)要抓住具体事例,结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明自己的问题。
(2)组内成员应明确分工,有组织,有秩序,确保合作高效。
(3)可按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自行设计问题。
例:
A、在()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B、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
C、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方法来说明。
(对学生分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建议,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提出备选的思考题目,可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五、汇报交流,深悟感情。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并与其他学生一起,针对该组的学习收获,给予补充,评价。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内容,学生畅所欲言。如:“詹天佑是个杰出的人”,“詹天佑是个爱国的人”“詹天佑是个一丝不苟的人”……都可以。只要学生能够结合文中的事例,词句,进行流畅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感情升华,促进积累。)
六、创意表达,拓展思维。
教师激情引发: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想象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深入挖掘文章内容,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詹天佑》教学设计(精读讲解)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这个教案中,教师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从重点字词句入手,抓住描写詹天佑语言、行动以及想法的语句,体会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
本教案设计把朗读训练贯穿于教学始终。以读代讲,以读激情,读中悟情,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帝国主义丑恶的嘴脸和言行以及詹天佑修好铁路的决心都铭记于心,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力图做到真正与文本对话。
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部分内容。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教师要采取直观教学的手段,通过让学生看、画示意图,同桌互相动手演示和观看课件动画来理解,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充分理解体会詹天佑杰出的智慧和才能。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阅读詹天佑的相关资料,搜集时代背景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自学课文;(2)搜集詹天佑相关资料;(3)解决生字新词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与学生进行自由对话,引出新知。
1、谈话: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名人风采”。我们已经认识的两位楷模,分别是巴金爷爷和钱学森爷爷,谁来说说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品评人物形象。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出示詹天佑图像)
3、组织交流:交流詹天佑的资料。
(出示:詹天佑,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号眷诚,字达朝,安徽婺源人,生于广东南海。1872年赴美国留学,18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回国后,参加修建或主持修建京奉铁路、京张铁路、张绥铁路、川汉铁路、粤汉铁路和汉粤川铁路,任工程师、总工程师、督办和交通部技监等职。其中,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通过京张铁路的修建,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铁路工程师。1916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
4、导引:提起詹天佑,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京张铁路的资料。
5、这是一条特别的铁路,它修筑于一个特殊的时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清朝末年,目睹它的修筑过程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活力的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此环节组织学生交流关于詹天佑及京张铁路的资料,实际上是设置了一个利于学生交流的机会。在信息共享的同时,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为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做了铺垫。
二、检查预习,初识人物。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出示,组织学生认读生字词,强调“嘲”“岔”“勘”“攀”“竣”“蔑”
“讥”“藐”等字的读音。
(2)针对难写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轮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交流初读理解: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杰出 爱国)
(2)围绕这两个词语,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组内讨论,小标题概括,梳理文章层次,交流分段依据。
第一部分(1~3段),写清政府在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的情况下,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第二部分(4~6段),叙述詹天佑带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克服困难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第三部分(7段),写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詹天佑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出示小标题:临危受命、主持修筑、提前竣工。
(3)结合小标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情况,强化字词学习,扫除阅读障碍。学生通过组内交流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课文内容和本文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三、再读课文,初解爱国。
1、导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默读课文后,组内汇报交流,指名回答。
预设:
生1:帝国主义的阻挠与要挟。
①随机理解“争夺、争持”,明确帝国主义国家为控制我国北部而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进而争持不下,体会到帝国主义国家的野心与无耻。引导学生用“争夺”和“争持”各造一个句子。
②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明白帝国主义国家以什么为要挟,目的何在?(要挟清政府要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以为清政府没有工程师能完成修筑任务,最后还要求助于他们。)
生2:地势险峻,任务艰巨。
①简介“京张铁路”得名缘由。
②由对“艰巨”一词的理解,体会修筑铁路的艰难。(出示:此路修筑过程中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未有,特别是居庸关、八达岭,层峦叠嶂,石峭众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为最难,连外国著名工程师也视此等工程为至艰巨。)
生3:帝国主义的嘲笑。
①师出示句子:“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通过这句话我们能看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外国人对中国人民十分藐视,认为中国人是不可能修成这条铁路的。)
②还能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这点?(出示: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③导读:再读这两句话,联系上下文读懂帝国主义“嘲笑”背后的含义。(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倍受帝国主义欺凌,需要中国工程师挺身而出。)
3、导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试想他是怎么想的?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感受詹天佑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
4、学到这儿,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詹天佑?学生结合初读,感受、评价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之母。此处设计既填充了文本空白,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在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中深化了对人物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了课文的脉络。相信,现在詹天佑的形象已经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请再回顾一下,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对詹天佑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总结,有利于学生再次对“杰出”和“爱国”打下烙印,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出示生词(施工 阻挠 控制 轰动 轻蔑 嘲笑 攀山越岭 勘测 开凿 泥浆 岔道口 竣工 赞叹不已)。
(1)同桌互批、纠错。
(2)运用听写的词语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导入: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杰出 爱国)作者又是怎样表现他的这些特点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施工现场。
设计意图:通过听写生词,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扫清读文障碍。紧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杰出”“爱国”来组织教学,从中落实训练点,突破其难点,交代学习重点。
二、整体感知,体会困难重重。
1、导学:同学们试想一下,在帝国主义者的百般阻挠下,詹天佑会不会很顺利地完成修筑任务?(不会。)那么他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选取了詹天佑在铁路施工过程中的哪几个典型事例表现詹天佑的“杰出”的?
2、学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在教学上形成一个整体,学生易于掌握,体现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原则,同时也抓住了教材的特点。
三、精读感悟,感受工作作风。
1、出示学习要求:默读第4自然段,用“ ”“ ”“____”画出詹天佑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句子,思考: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2、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要求做批注,组织交流时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析,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爱国精神、杰出才华、顽强意志、严谨认真、身先士卒等)。
3、语言描写。
师:结合学生汇报出示句子: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示:精密、大概、差不多。)
(2)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①在开工动员大会上,詹天佑可能对全体工作人员说——
②对新加入的工作人员进行辅导时,詹天佑可能会说——
③看到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高时,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3)通过反复诵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勉励”“精密”等词语体会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的工作态度。
(4)小结:对,只有严格的要求,踏实的工作才能很好完成祖国交给他们的任务呀!他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严格要求他身边的人。齐读这一句。他不是一次这样勉励,而是——“经常勉励”。
4、动作、环境描写。
师:结合学生汇报出示句子: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1)这句话当中都有什么描写?
出示:动作描写(带、扛、背、定点、测绘)。
出示:环境描写(狂风怒号,黄沙满天)。
(2)从这些描写中你能读出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狂风怒号”“坠入深谷”“恶劣”“始终”)谈体会,想象环境的恶劣,感受詹天佑不畏艰苦、身先士卒,与工人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
(3)创设情境: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詹天佑带领学生和工人在野外勘测线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预设:
生1: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黄沙,詹天佑带领一群工作人员,在悬崖峭壁上不分昼夜地工作。
生2:我仿佛看到詹天佑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伏案绘图、计算的身影。
生3:我仿佛看到了有的工作人员不小心坠入深涧的悲惨画面。
……
(4)导读:是呀,怒号的狂风可以吹动漫天的黄沙,却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带着敬佩之情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心中定会涌起别样的感觉。
5、心理描写。
师:出示句子: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导读:这是詹天佑的一段心理描写,请大家仔细读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品读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定决心。
(3)汇报交流。
预设:
生1:我读出了他非常爱国。我读的时候把“外国”两个字加重了。(大家像他一样读一读。)
生2:我读出了他对自己很有信心,也读出了他的决心。我读的时候重读“第一条”和“一定”。(从一定当中,她读出了詹天佑的决心,了不起呀。来大家一起像他一样读一遍。)
(4)小结:看看,朗读的时候把一些关键词语突出出来,这段话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刚才大家就是通过这样的朗读感受到了詹天佑的爱国之心与修筑铁路的决心。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段教学设计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读中感悟,真正走入文本,走进人物,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自主探究,感受聪明智慧。
1、出示自学要求:自主学习第5、6自然段,思考:詹天佑在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他是怎样克服的?然后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交流,对于学生存有疑问的地方集体讨论。
预设一:开凿隧道
(1)区分八达岭、居庸关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依据,明确采用不同开凿法的原因。(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约1100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竖井开凿法。)
(2)交流示意图:依据课文简介的不同开凿法的特点,教师出示“开凿隧道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学生从中体会詹天佑卓越的才干和高超的智慧。
预设二:设计线路
(1)引导学生复读课文,思考: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了什么问题?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中怎么上坡?
(2)交流自己画的“人”字形线路图:借助课文的介绍,用铅笔等文具模拟火车行驶,弄清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青龙桥附近的陡坡的。
(3)播放多媒体动画,演示火车通过“人”字形线路爬坡的原理和过程,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进一步体会这样设计的妙处。
(4)小结:詹天佑的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设计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他是一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人。)
(5)导读:再次大声读课文,明白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介绍的。
设计意图: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使文本的学习更贴近实际,通过边读课文边画示意图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中,感受詹天佑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真情对话,感受伟大形象。
1、导学: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大量白银。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詹天佑不愧是炎黄子孙,他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2、创设情境: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就是詹天佑。面对詹天佑的铜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交流此时的感受,尽情畅言。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情境对话,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在思考、讨论、汇报的同时,深化对文本思想内涵的理解。
六、总结写法,读写训练。
1、设疑探究:同学们,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写人物的,我们来回忆一下《钱学森》《给家乡孩子的信》,作者是怎样来描写人物的?和《詹天佑》一课有什么相同之处?
2、全班交流,归纳小结。(出示写作手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形象。
(2)时间和环境的描述对表现人物性格有烘托作用。
3、片断训练。(出示)
仿照本文写作方法,从一个方面着手,写写你身边熟悉的同学,突出他的显著特征。
设计意图:总结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通过“小练笔”,学以致用,内化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