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
学情分析:
作为一篇说理的文章,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尤其课文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说明道理的,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使学生较容易地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明确“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词义。
难点: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故事导入
质疑学与问的关系
初读指导
理解词义,整理段意
理清课文思路
讨论课文层次
写字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描红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人新课。
2.揭示课题: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激发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指导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l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这是他以后成功的基础。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组织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选代表回答,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讨论,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点评)
四、写字指导
1.需要指导的字:懈、沈、括、辅、翔。(教师指导时应提醒学生,本课的生字均为左右结构。这些字虽然都是左窄右宽,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有所不同)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板书设计:
学与问
哥白尼
勤学 好问
沈 括
教学反思:
教学时从讲故事开始,引导学生先去读读哥白尼和沈括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重点: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准备:搜集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朗读课文
学习第1、2自然段
了解哥白尼的故事,探究学与问的关系
学习第3自然段
联系生活,理解“能者为师”
学习第4、5自然段
理解沈括的疑问,明确怎样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2.指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点)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从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
(2)理解“不懈探求”。(懈:放松。不懈探求:不放松,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3)简介哥白尼及其日心说。(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而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是绕太阳转动。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只有月球绕地球转动。恒星则在离太阳很远的一个天体上静止不动。他的《天体运行论》就像是黑暗夜空中闪烁的巨星,一直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意思。(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纷繁艳丽。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面貌,每月都会有不同。形容变化很快。瞬息万变:瞬息,表示很短的时间,万变,指变化很多。整个词是用来形容变化极快的)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组织小组讨论)
(4)交流:遇事多问为什么;请教父母和老师,请教同学和朋友,也可以请教书本。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有才能的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不论他的年龄和性别)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让学生先读书,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然后再组织讨论,教师根据情况进行点拨)
(5)提问: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应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了本课你懂得了什么?(学无涯而问不止,问无休而学有成。学的越多,产生的问题也就会越多;问的越多,学到的知识也就会越多)
3.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好问 养成习惯
教学反思:
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故事中两位人物共同的特点:爱问。进而引导学生感受两位人物是如何去问的,为什么这样问,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