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教案课件与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教案课件与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8-26 20:59:12

文档简介

例题解析
1.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红花A×白花B
全为红花

红花C×红花D
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
A.两杂交组合后代中红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B.红花A、C、D的基因型相同
C.两组实验均可判断出红花为显性性状
D.白花B的基因型为rr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杂交一组合中后代的基因型均为Rr,杂交二组合后代中红花的基因型为1/3RR、2/3Rr,故两杂交组合后代中红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A正确。红花A的基因型为RR,红花C、D的基因型为Rr,B错误。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杂交组合二亲本为红花与红花,后代出现白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C正确。白花为隐性性状,故B的基因型为rr,D正确。
2.某二倍体植物的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E、e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编组
亲本组合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甲组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乙组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丙组
有蜡粉植株自交
无蜡粉∶有蜡粉=1∶3
A.实验结果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
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
C.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
D.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
【答案】D
【试题解析】丙组中,有蜡粉植株自交,子代出现无蜡粉,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有蜡粉是显性性状,甲乙两组杂交子代性状相同,即正反交子代表现相同,说明是细胞核遗传,三组杂交子代都有无蜡粉性状出现,则秦代显性个体是杂合子。
3.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答案】A
【试题解析】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C错误;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只能验证,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4.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性生殖器官和雄性生殖器官
B.每个小桶内的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遗传因子不同的配子
C.在抓取小球的过程中,闭上眼睛,同时抓取,会使结果更加准确
D.实验中所用小桶必须同等大小
【答案】D
【试题解析】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产生雌雄配子的雌雄生殖器官,A正确;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的彩球代表一对等位基因,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含不同基因的配子,B正确;在抓取小球的过程中,闭上眼睛,同时抓取,会使结果更加准确,C正确;实验中所用小桶不必同等大小,D错误。
5.早胜牛AA表现为红褐色,aa表现为红色,但杂合体Aa中公牛为红褐色,母牛则为红色。现在一个繁殖季节用4头红褐色母牛和红褐色公牛杂交,所生小牛可能是
A.公牛全为红色
B.母牛全为红色
C.公牛全为红褐色
D.母牛全为红褐色
【答案】C
【试题解析】红褐色母牛(AA)和红褐色公牛(AA或Aa)杂交,子代基因型是AA、Aa,公牛全为红褐色,母牛既有红褐色,又有红色。
巩固练习
1.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
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2.请从下列实验中指出哪一项一定是显性遗传因子
A.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体杂交,子一代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控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的遗传因子
B.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体杂交,子一代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控制表现出来的性状的遗传因子
C.两纯合子交配,产生的子一代性状一致,该子一代细胞内控制其表现出来的性状的遗传因子
D.两纯合子交配,产生的子一代性状一致,该子一代细胞内控制其全部性状的遗传因子
3.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从如图松紧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作相关记录,每次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松紧袋中,重复100次。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从①或②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F1(Bb)产生配子
B.从①②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F1(Bb)产生F2
C.从①②③④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F1(BbDd)产生F2
D.从①③或②④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F1(BbDd)随机交配
4.下列叙述中,属于“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目的的是
①认识等位基因分离的特点
②认识配子随机组合的特点
③了解基因组合与性状的关系
④了解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某种品系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杂交
亲本
后代
杂交A
灰色×灰色
灰色
杂交B
黄色×黄色
2/3黄色、1/3灰色
杂交C
灰色×黄色
1/2黄色、1/2灰色
A.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
B.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C.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6.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AA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aa时才表现为秃顶,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的表现型不可能为
A.儿子秃顶
B.儿子非秃顶
C.女儿非秃顶
D.女儿秃顶
7.玉米叶片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F1自交,则F2幼苗中深绿色个体占3/8
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后代成体均为浅绿色
C.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a基因频率逐渐减小
D.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
8.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巩固练习答案:CBDAC DCC
孟德尔生平简介
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是这一门重要生物学科的奠基人。1865年发现遗传定律。1822年7月22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孟德尔受到父母的熏陶,从小很喜爱植物。 当时,在欧洲,学校都是教会办的。学校需要教师,当地的教会看到孟德尔勤奋好学,就派他到首都维也纳大学去念书。
大学毕业以后,孟德尔就在当地教会办的一所中学教书,教的是自然科学。他能专心备课,认真教课,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1843年,年方21岁的孟德尔进了修道院以后,曾在附近的高级中学任自然课教师,后来又到维也纳大学深造,受到相当系统和严格的科学教育和训练,为后来的科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孟德尔经过长期思索认识到,理解那些使遗传性状代代恒定的机制更为重要。 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料或皱科、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女!” 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它们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开始进行豌豆实验时,达尔文进化论刚刚问世。他仔细研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保存至今的孟德尔遗物之中,就有好几本达尔文的著作,上面还留着孟德尔的手批,足见他对达尔文及其著作的关注。 起初,孟德尔豌豆实验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除了豌豆以外,孟德尔还对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类似研究,其中包括玉米、紫罗兰和紫茉莉等,以期证明他发现的遗传规律对人多数植物都是适用的。 从生物的整体形式和行为中很难观察并发现遗传规律,而从个别性状中却容易观察,这也是科学界长期困惑的原因。孟德尔不仅考察生物的整体,更着眼于生物的个别性状,这是他与前辈生物学家的重要区别之一。孟德尔选择的实验材料也是非常科学的。因为豌豆属于具有稳定品种的自花授粉植物,容易栽种,容易逐一分离计数,这对于他发现遗传规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孟德尔清楚自己的发现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但他还是慎重地重复实验了多年,以期更加臻于完善、1865年,孟德尔在布鲁恩科学协会的会议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两次宣读。第一次,与会者礼貌而兴致勃勃地听完报告,孟德尔只简单地介绍了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过程,为时一小时的报告就使听众如坠入云雾中。 第二次,孟德尔着重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证明。可是,伟大的孟德尔思维和实验太超前了。尽管与会者绝大多数是布鲁恩自然科学协会的会员,中既有化学家、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也有生物学专业的植物学家、藻类学家。然而,听众对连篇累续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沦证毫无兴趣。他们实在跟不上孟德尔的思维。孟德尔用心血浇灌的豌豆所告诉他的秘密,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一直被埋没了35年之久! 孟德尔晚年曾经充满信心地对他的好友,布鲁恩高等技术学院大地测量学教授尼耶塞尔说:“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这句话成为伟大的预言。直到孟德尔逝世16年后,豌豆实验论文正式出版后34年,他从事豌豆试验后43年,预言才变成现实。 随着20世纪雄鸡的第一声啼鸣,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1900年,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从此,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设计理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节课中的经典实验及验证过程无法在课堂上重现,传统的教学都是以讲授为主线进行的教学活动,很少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互脱节。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所以我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在教学中采用“假说—演绎法”开展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教学,在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同时也体验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研究者、探索者,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并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方法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总结“分离定律”五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本节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
必修2这一模块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展开的,而本节课是拉开这一历程的序幕,认识到基因(遗传因子)的存在,才能使人类进一步去探究基因的位置、实质和功能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编排向学生真实展现了科学发现史的历程。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很好的体现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而这一科学方法正是模块2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所以这节课在模块2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考虑到让学生更好理解、接受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分离定律”的内容,在学习本章之前先学习了第2章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三、学情分析
学生上一节课中已经讲述了两性花、单性花、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性状和相对性状等相关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对于演绎推理法过程的正确理解,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理解)
(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进行判断的试验。(理解)
(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演绎推理法过程的正确理解。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课前通过完成小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课堂中首先以孟德尔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参与到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去,结合教材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采用“问题渐进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展开思考和讨论,尝试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提出假说,并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在体验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也成功分析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如何充分理解和领悟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孟德尔所提出的四点假说,教学中采取了将模拟实验和杂交实验有机结合的方式,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通过学生对杂交实验的分析和讨论以及实验小组的课外实验汇报,使学生确立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技能训练和课堂练习,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结合生活和生产中的生物遗传实例,训练学生运用分离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学生完成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及相关实验任务。将学生按要求进行分组,每10人一组并指定一个为组长。
具体任务及要求:
(1)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孟德尔的生平;孟德尔杂交实验所选材料与实验的成功是否有关;在孟德尔之前也有许多人做过杂交实验,为什么他们没有揭示出遗传规律)通过书籍和网络等渠道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要求做一简单的汇报资料。
(2)对全年级同学及其父母的耳垂性状遗传做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并列成表格。
(3)对全年级同学及其父母的眼睑性状遗传做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并列成表格。
(4)学生从农田和网络上找到几种常见植物的花,并说出雌蕊,雄蕊
2.教师的教学准备
(1)对资料查阅小组提出问题,让他们的查阅有针对性;指导和协助问卷调查小组的问卷设计、收集和数据的统计和处理;
(2)制作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多媒体课室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思考“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
展示问卷调查小组的结果。提问:双亲均是双眼皮,为什么后代会出现单眼皮?当双亲均是单眼皮时,为什么后代只有单眼皮,而没有出现双眼皮?生物性状的遗传有没有规律呢?
学生讨论(略),分组回答。
▲ 眼睑性状是学生非常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讨论这一性状的遗传既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自然地引入新课。教师对讨论结果不做过多的评价,只是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走近孟德尔
请几组同学对课前收集的有关孟德尔的生平事迹做简要的介绍,让学生走近“遗传学之父”这一科学伟人。教师适时的补充,最后做以总结,强调孟德尔刻苦钻研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研究精神。
▲“孟德尔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对孟德尔会产生钦佩和感动。通过这一过程能较好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设疑:为什么说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豌豆具有哪些特点?孟德尔是如何揭示生物遗传奥秘的?
(三)孟德尔杂交实验材料选择的成功原因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花,并介绍花的结构以及花的特点
1.豌豆的花
教师出示豌豆花的结构图,请资料查阅小组学生描述豌豆花的特点解释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纯种的原因。
此时展示找到的花,并介绍两性花、单性花、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并引导学生分析人工异花传粉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母本适时去雄,授于父本的花粉后还要套袋)。
2.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
教师讲述豌豆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七对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并通过相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构建相对性状的概念。
▲ 这一部分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分步骤展示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过程,步步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并参与实验的设计。
具体如下:
师] 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纯种,若不进行人为异花传粉对它的遗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做母本,矮茎豌豆做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F1(子一代)的茎高度的性状可能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两种观点:①不高不矮,介于亲本之间的性状;②高茎的和矮茎的都有。
绝大多数支持“F1 表现出介于两个亲本高度之间的性状”这一观点。
师]提出当时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融合遗传”观点。以红蓝墨水混合为例说明。那么是否会出现大家所预料的结果呢?出示杂交结果:F1全部都是高茎豌豆!看来并没有相互融合!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呢?
讲述:列举典型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牡丹花、桃花,黑毛羊与白毛羊等,说明生物的遗传不遵循“融合遗传”的客观事实。
学生讨论]可能是母本是高茎的原因,母本的信息干扰了父本的信息,所以子一代只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师]是这样吗?怎么去证实呢?
生] 母本和父本换一下进行杂交。
师]将矮茎豌豆做母本,高茎豌豆做父本进行杂交,但是F1仍然统统是高茎豌豆。看来和谁做母本谁做父本无关。介绍正交与反交的概念。
那么亲本矮茎的遗传物质又没有传给子一代,也就是说子一代中有没有控制矮的遗传物质呢?
生]矮茎的遗传物质应该传下来了。
师]既然传下来了!为什么子一代全是高茎?
生]高和矮的遗传物质都传下来了!当两者遇到一起时高的作用强一些,表现出来了!
师]如何证实F1中有矮的遗传物质呢?
学生讨论]两种方案:①用F1和矮茎豌豆杂交,看后代是否出现矮茎豌豆
②让F1之间杂交,看后代是否出现矮茎豌豆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 方案①后代若出现矮茎豌豆,可能是矮的亲本传下来的!要证实F1中是否有矮的遗传物质就因该只用F1作实验!
师]展示孟德尔的F1自交实验和结果。子二代F2出现了矮茎!
师生互动]共同建构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和性状分离等概念。
师] 孟德尔不仅研究F2的性状还对不同性状的数量进行统计。子二代出现了3:1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怎么得知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的现象?实验个体的数量有什么要求?
生]把其他六对性状做相同实验!
师]展示结果实验!那么是什么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
提出孟德尔的假说之一: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来叫做基因)决定的。
围绕以下问题思考讨论:遗传因子有什么特点?遗传因子是如何传递的?
▲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介绍并没有采用简单讲授方式,而是用设置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每一步的实验现象解释,以及下一步该如何做才能验证自己的观点。这一部分的学习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让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得以再现!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遗传因子”展开讨论,尝试自己提出假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创新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五)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老师讨论归纳
(六)课后思考
孟德尔假说与“融合遗传”观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人们还没有认识到配子的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时,你如何认识孟德尔假说的深刻意义?
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3∶1的结果吗?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师]孟德尔假说合理地解释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但是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孟德尔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呢?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测交,及测交的作用:可以预测未知基因型的显性表现型个体的基因型。孟德尔的假说是超越自己时代的一种非凡的设想。
(用隐性个体产生的d配子检测F1是否产生了含D和d的两种配子,从而检测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因子是否分离。)
九、板书设计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一课时: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果:①子一代(F1)表现为高茎(显性性状)。
②子二代(F2)出现性状分离,高茎:矮茎=3:1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四点假说要点电脑附板)
十、作业设计
思考: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课后作业题做完
课件30张PPT。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同学们想一想:这就是遗传现象,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学习的内容答案学生展示展示调查的单眼皮双眼皮眼睑遗传
展示调查的耳垂遗传
格雷戈尔·孟德尔
(1822-1884) 现代遗传学之父汉水丑生侯伟作品学生展示
同学展示孟德尔生平简介
同学们思考你距离伟大的科学家还有多远?
关于孟德尔的简介有何感想学生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花
并介绍雌蕊,雄蕊,是雌雄同花
(两性花)还是雌雄异花(单性花),雌雄同株还是异株?汉水丑生侯伟作品黄瓜花水稻的花雌蕊:提供卵细胞雄蕊:产生花粉,花粉中有精子汉水丑生侯伟作品豌豆的花 把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混合种植,通过风媒和虫媒,是可以相互授粉的,但是高茎豌豆的种子长出的植株依然是高茎,矮茎豌豆的种子长出的植株依然是矮茎,这是为什么呢?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汉水丑生侯伟作品①去雄②套袋③人工授粉④套袋父本: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高茎豌豆的花矮茎豌豆的花自然状态下,两株豌豆能杂交吗?如何让豌豆杂交?汉水丑生侯伟作品
如果用同学们展示的花进行杂交试验,怎么做?思考并讨论?黄瓜花做杂交实验时,不用去雄,直接雌蕊套袋,因为黄瓜是雌雄异花。
这样的还有丝瓜,西瓜等瓜类。注意?正交:反交:高茎豌豆的花矮茎豌豆的花显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汉水丑生侯伟作品(1)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为显性性状。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全为高茎
(2)相同性状个体杂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新性状为隐性。
白×白 → 白、黑
(3)不能判断的杂交组合:
白×黑 → 白、黑; 白×白 → 全白;黑×黑 → 全黑;三、能正确判断显隐性孟德尔的假说: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大写字母表示),隐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小写字母表示)。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dd;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汉水丑生侯伟作品1矮茎DDDddd3高茎如果你是一名育种专家,现在有水果香味玉米和无香味玉米,但不知道这对性状的显隐型,你会如何判断?思考?思路要先通过自交判断出是否为纯合子
如果自交时就有性状分离,则可以直接根据显隐性定义判断
如果没有性状分离,则两对相对性状个体杂交,F1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性状表现
(表现型)遗传因子的组成
(基因型)性状表现
(表现型)遗传因子的组成
(基因型)数量比二、会正确书写遗传图解孟德尔假说的核心是: 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验证孟德尔的假说,本质就是要验证F1的 D和d是否分离并进入不同的配子,也相当于要验证F1是否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配子。①我们能直接观察到遗传因子吗?②遗传因子(D和d)控制的性状(高茎和矮茎)能在配子中表现出来吗?含D和含d的2种类型③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能在子代表现出来吗,怎样才能表现出来?汉水丑生侯伟作品④如果F1产生的含D的配子传递给子代,则无论另一个异性配子含什么遗传因子,受精后子代都表现为D控制的高茎;如果F1产生的含d的配子传递给子代,子代怎么样才能表现出d控制的矮茎呢?F1dd⑤要想使F1产生的含D和含d的配子控制的性状都在子代表现出来,与F1的配子“合伙”的另一个配子只能含有______因子。什么样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才只含有d呢?汉水丑生侯伟作品测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F1dd 用隐性个体产生的_________检测F1是否产生了_ _,从而检测F1形成配子时,__ __。汉水丑生侯伟作品提问:在孟德尔的时代,尚未发现遗传因子的作用能在配子中表现出来的实例,后来发现了一个实例。水稻的糯性和非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水稻花粉中所含有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水稻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这说明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遗传因子能在配子中表现出来。如何利用这一实例验证孟德尔的假说?这种验证方法是直接验证,还是间接验证?糯 性: 非糯性: R rRRrr×Rr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汉水丑生侯伟作品作业:
思考: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课后作业题做完。谢谢大家课件36张PPT。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2)四、验证——测交实验
1.实验目的: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
2.实验材料: 。
3.实验预期:Dd×dd→ F1与隐性纯合子1Dd(高)∶1dd(矮)4.实验结果:F1×矮茎→ 30高∶34矮≈1∶1。
5.实验结论:与预期相符,假说正确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亲本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假说——演绎法:
四个基本环节:
根据现象,
提出问题、
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检验
得出结论。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
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矮茎?
为什么子二代高茎:矮茎约3: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若假说正确,
F1×矮茎→ 高∶矮≈1∶1F1×矮茎→ 30高∶34矮≈1∶1
与预期相符,假说正确。轻松理解
根据现象,
提出问题一帅哥注意到:人群中有个美女多看了我一眼提出假说、她是不是喜欢我? 演绎推理、帅哥在床上躺着就琢磨,我如果求婚,她一定会同意实验检验
得出结论。于是,帅哥马上就去找这位美女了,找到后,单漆跪地,对美女说: “嫁给我吧”,美女说“滚!”,帅哥低声嘟囔道“我想多了”。1.不一定正确思考1.假说演绎法中假说是否正确?
2.假说演绎法中结论是否正确?
3.演绎和验证有什么关系?
2.结论一定正确3.演绎是根据假说,推测测交的预期结果.
验证是进行测交实验,看结果和演绎结果相同3∶1雌、雄生殖器官雌、雄配子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1∶2∶1等位基因等位同源染色体有性细胞核易错点4:一些表示方法: 
(1)概率表示方法:用分数如1/2或百分数50%
不能用比值如1:2
(2)性状表示方法:用文字表示(如高茎)
遗传因子组成表示方法:用字母表示(如Aa)
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融合;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五、分离定律1、掌握6个杂交组合(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六:重点知识再强调性状表现
(表现型)遗传因子的组成
(基因型)性状表现
(表现型)遗传因子的组成
(基因型)数量比2、会正确书写遗传图解(1)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为显性性状。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全为高茎
(2)相同性状个体杂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新性状为隐性。
白×白 → 白、黑
(3)不能判断的杂交组合:
白×黑 → 白、黑; 白×白 → 全白;黑×黑 → 全黑;3、能正确判断显隐性练习白×白 黑×黑
↓ ↓
白 × 黑

白 × 黑 ,白 × 白
↓ ↓
黑 黑,白根据羊的毛色遗传图,判断显隐性: 不知亲本是否为纯合且子代数量少时不能判断:
白×黑 → 白;白×黑 → 黑; 性状分离下表是大豆花色的遗传实验结果,根据哪些组合能判断出花色的显隐性类型?练习??(1).利用性状表现:
性状表现为隐性,肯定含两个隐性遗传,即aa。
性状表现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遗传因子,另一个不能确定,即A A或Aa,所以书写A__。
4、能推导出遗传因子的组成(用A、a 表示)(2.)利用纯合子
亲代有显性纯合子(AA),则子代一定是A__, 子代有显性纯合子(AA),则两个亲本都含A_
亲代有隐性纯合子(aa),则子代一定含_a
子代有隐性纯合子(aa),则两个亲本都含_a隐性纯合突破4、能推导出遗传因子的组成(用A、a 表示)4、能推导出遗传因子的组成(用A、a 表示)(3).利用子代分离比(子代数量足够多)
① 若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
则双亲一定是:_____×_____
② 若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
则双亲一定是:_____×_____
③ 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
为显性纯合子:_____×_______AaAaAaaaAA练习Aa × aaAA× aaAa× Aa下表是大豆花色的遗传实验结果,判断花色的显隐性、并书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用A、a表示)
利用测交: ?× aa
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则是杂合子Aa×aa

测交后代全为显性,则是纯合子AA × aa 5、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利用自交:
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则为杂合子Aa; 不能稳定遗传=杂合子

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可稳定遗传。
则为纯合子AA或aa; 稳定遗传=纯合子
5、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5、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花粉鉴定法:花粉相当于雄配子,
杂合子产生两种数量相当的花粉;
纯合子产生一种花粉。练习: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和b控制。育种工作者从中选择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
(1)应该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________配种。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
一是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
二是杂交后代中______________,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多匹白母马全为栗马出现白马6、遗传题解题一般思路:
(1).判断显隐性
(2).根据性状表现书写遗传因子组成
(3).概率计算下图为山羊的毛色遗传图解,相关遗传因子用B,b 表示,据图回答:
(1)毛色的显性性状是 ,隐性性状是 。
(2)写出遗传因子的组成:① ;② ;
③ ;④ ;⑤ ;⑥ ;⑦ ;
(3)⑦为杂合的概率(可能性)是 ,
它与一只黑色羊杂交生出黑羊的概率是 。
④与⑤再生出白羊的概率是 。1/32/3白色BbbbbbBb黑色BbbbBb或BB3/4七、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1)指导农作物的育种实践(一般要挑纯种)
如果所选品种为隐性性状:
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可作为良种留用;
如果所选品种为显性性状:
可通过连续多代自交,直到后代不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一般要经过5-6代选育。某园丁发现一种自花授粉、本来开白花的花卉中出现了一株很有观赏价值的开紫花的植株。该园丁将这株紫花植株的种子种下去,发现在长出的126株新植株中仍然有26株是开白花的。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卉的花色这对相对性状中????????色是显性性状 。
(2)怎样才能获得大量开紫花的纯种呢?写出思路(或图解) (1)紫?
(2)将获得的紫花连续几代自交,不断选育,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花为止。图解如右 紫(2)预测遗传病发病概率
显性遗传病(比如:多指。)
隐性遗传病(比如:白化病。 )七、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1)该遗传病是????????(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Ⅱ5和Ⅲ9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和????? 。
(3)Ⅲ10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 ???,
她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
(4)如果Ⅲ10与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则不宜
生育,因为生出病孩的概率为????????。1/32/3隐AaaaAA或Aa 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产生了4只小豚鼠,则4只小豚鼠的表现型是 [ ]
A.全部黑色 B.全部白色
C. 3黑和1白 D.以上都可能 D练习拓展 
1.不完全显性:
如:红花AA、白花aa,杂合子Aa开粉红花,
则AA×aa杂交得F1,F1再自交得F2, F2代性状比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不再是3∶1。白×红

粉红
↓?
白 、粉红、红
1 ∶ 2 ∶ 1aa×AA

Aa
↓?
aa 、Aa、AA
1 ∶ 2 ∶ 1PF1F2P Aa
↓?
F1 ? Aa 1/21
↓?
F2 ? Aa 1/22
↓?
F3 1/8Aa 1/23
↓?…
Fn 1/2n Aa 1/2n 2.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代杂合子Aa的比例六、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代Aa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