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训练卷(二)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训练卷(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29 20:29:36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单元训练卷
历 史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标志是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大宪章》的签署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3.1841年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议会大选的胜利,维多利亚女王任命其组阁。在内阁中,皮尔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预先禀告首相裁决,并垄断了向女王报告政府工作的机会。这表明
A.首相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集体负责制左右英国政府决策
C.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D.责任内阁制原则影响英国政治生活
4.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伊丽莎白女王被誉为“光荣女王”。其在位的16世纪后期约50年被认为是英国的黄金时代。下列历史活动不能为“光荣女王”赢得荣誉的是
A.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B.开展圈地运动
C.参与殖民掠夺
D.发动“光荣革命”
5.19世纪80年代,英国议会改革取得很大进展。全国大部分成年男子都获得了选举权,大体上每5.4万人选出一个代表。这体现了英国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议会权力不断扩大
C.民主政治的发展
D.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6.推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根本动力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B.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C.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7.美国学者海斯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推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他意在说明英国
A.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
B.民主政体的确立时间较晚
C.民主程度较低
D.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
8.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一一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发生转型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9.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这一论点
A.反映美国的内阁没有实际作用
B.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C.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D.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10.1791年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其中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公民的自由、生命或财产。”这体现了该法案
A.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民权利
B.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C.反对森严的封建特权等级制
D.确立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的基本原则
11.颁布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成文宪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12.孟德斯鸠说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到:“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为防止对权力的滥用,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建立一种能彼此调节配合并相互制约的制度。”下面关于美国三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则无法再通过
B.总统无需国会的批准,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C.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D.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众议院确认
13.1786年8月,华盛顿在一封信中写到年内可能发生惊人的变革。据说备受尊敬的人士也公然发出君主政体的论调了。”这反映了
A.英国君主制对美国影响深远
B.人们希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C.美国民众希望建立君主政体
D.美国国内政治斗争异常激烈
14.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认为:“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法革命所要解决的不同于美国革命的问题是
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
B.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建立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5.根据下列信息判断,这是哪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信息一: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信息二:行政大权由总统及其内阁掌握。信息三:总统由议会选出,并与议会相互制约。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6.1789~1875年间法国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这反映了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D.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17.史学家杰弗·埃利说:“资产阶级的利益,用不同于自由主义的政治手段,也能够获得与确保,这必须以这个国家事实上与合法的资产阶级利益的相应实现相一致为条件……才用暴力方式创建起来的。”下列政治制度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
B.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C.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D.德国君主立宪制
18.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19.(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说明德意志帝国政体
A.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B.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民主主义色彩浓厚
D.分权主义色彩浓厚
20.现代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实行两院制
B.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C.上院权力都比下院大
D.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第II卷
本卷包括21、22两个大题,共计40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688年7月30日,议会两党的7位政治要人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队前来英国,帮助捍卫英国人的自由。威廉乘“新教之风”登陆英伦后,詹姆士二世逃走。英国仅以换了一个国王的代价完成了革命。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立宪君主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马克《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所述的是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献?有何意义?依据材料说明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8分)
(3)据材料三,简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很显然美国邦联政体是不符合和美利坚人民的利益,只有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符合人民的利益。但美利坚必须要克服四对矛盾,即联邦与各州、大州与小州、联邦政府部门间、南方州与北方州之间的矛盾,于是用宪法巩固了这种政体,基本以妥协的方式解决了上述争议。
材料二 第十一条……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三 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是如何解决联邦与各州、大州与小州、联邦政府部门间的矛盾的?体现了宪法的哪些原则?(12分)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段史料分别出自哪部文献?指出两国的政体、元首产生方式及其权力中心。(12分)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单元训练卷
历 史(二)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限制了国王的权利,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故B正确;“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标志,不是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标志,排除A;1215年《大宪章》签署,不是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标志,排除C;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而1689年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已经建立,D错误。
【答案】B
2.【解析】由“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材料的主旨,即强调了“国王的有限权力”,这表明了当时英国国王仍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破坏,故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依旧”。
【答案】D
3.【解析】根据“在内阁中,皮尔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预先禀告首相裁决,并垄断了向女王报告政府工作的机会”,说明首相自行垄断了向女王报告政府工作的机会,不准其他阁员“越级行事”,居高临下,全面控制内阁及下属各部,英国资产阶级内阁制有了长足发展,故D正确;英国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内阁集体负责制”,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D
4.【解析】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这是17世纪后半期,而题干所述“光荣女王”统治时期是在16世纪后期,故D符合题意,所以选D;ABC都是发生在“光荣女王”统治时期,故排除。
【答案】D
5.【解析】成年男子获得选举权,体现出民众获得选举权的扩大,说明英国民主政治不断走向完善,C正确;A是议会改革的背景;B是19世纪30年代;D是18世纪初期。
【答案】C
6.【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发展,他们想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为此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A正确;B和C不是根本动力;D是18世纪初期已经形成。
【答案】A
7.【解析】“英国既是第一个推毁专制政体,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说明英国从推翻专制到民主共和制度建立过程之长,体现出民主政治建设的渐进性,故D项正确;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是材料前半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确立政体较早国家,故B项错误;英国的民主化程度较高,故C项错误。
【答案】D
8.【解析】材料“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反映了当时中西方社会不同的演变趋势,中国明清时期仍然处于小农经济主导的封建专制社会,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故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社会转型,故B正确;政权更替属于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故A错误;国力对比与社会转型相比,并不是最本质的问题,故C错误;文化差异属于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之一,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9.【解析】材料表明美国内阁对总统不能起到限制和约束作用,与宪法规定总统掌握行政权相符,D符合题意;内阁是总统的咨询机构,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A不正确;B总统权力受议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B不正确;C与史实和材料不符。
【答案】D
10.【解析】材料“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自由的法律;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公民的自由、生命或财产。”反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民的权利,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出人民的一些民主权利,没有体现出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权利的运作,故CD项排除。
【答案】A
11.【解析】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不属于成文宪法,排除A;《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于1871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875年,时间较迟,排除BC;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宪法,故选D。
【答案】D
12.【解析】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体现的是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也可能再通过,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总统需国会的批准才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参议院确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13.【解析】由材料“年内可能发生惊人的变革……备受尊敬的人士也公然发出君主政体的论调了”并结合所学可知,独立之初的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制国家,中央权力小,各州权力大,严重威胁到美国国家利益,独立战争的成果受到威胁,人们希望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来改变现状,B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B
14.【解析】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是要推翻本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美国革命则是要推翻英国在美国的殖民统治,故选B;AC是三国革命的共同目的,故排除AC;D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答案】B
15.【解析】信息一、二说明该国是一个共和制国家,排除A、D项;信息三总统由议会选出则是关键信息,说明是议会共和制,符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上的政体,故C项正确,B项排除。
【答案】C
16.【解析】从时间上看,法国处于大革命时期,从政治制度上看,经过艰难的过程,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因此,可知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导致民主进程艰难曲折,故D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了法国政体的不断变化,没有涉及到地方割据势力强大的问题,故A错误;启蒙思想对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重大意义,但是对军事帝国、复辟王朝不能产生积极影响,选项不能完全概括材料,故B错误;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相对完善的政治体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不是相对完善的政治体制,因此题目材料中法国政体的不断变化不能说明法国政治体制不断完善,故C错误。
【答案】D
17.【解析】材料“资产阶级的利益,用不同于自由主义的政治手段”“才用暴力方式创建起来的”,可见资产阶级利益没有通过通常的资产阶级革命而实现,专制色彩浓厚。结合所学,德国君主立宪制是容克地主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执政,君主立宪为虚,君主专制为实,故选D;ABC都有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排除。
【答案】D
18.【解析】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老鞋匠,打扮成少尉,打着皇帝的旗号迫使财务官员交出钱财,这说明了当时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极为浓厚,故D正确;统一后的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秩序较为稳定,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至上,因此专制体制极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官员的纪律松弛与否,故C错误。
【答案】D
19.【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但规定德国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专制主义色彩异常浓厚,A正确。军国主义不符合潮流主旨,B错误;民主主义和分权主义也不是材料内涵,C和D错误。
【答案】A
20.【解析】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权力是平等的,故C项不是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点,选择C项符合题意。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是实行两院制,故A项正确;四国宪法颁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四国立法权都属于议会,故D项正确。
【答案】C
第II卷
21.(16分)
【答案】
(1)光荣革命(2分)
(2)《权利法案》(2分)
意义: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4分)
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司法权)、征税权(或财政权)。(2分)
(3)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6分)
22.(24分)
【答案】
(1)①联邦与各州:联邦的权力高于各州,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大州与小州:参议员选举每州两名,众议院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
③联邦政府部门间: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6分)
原则:联邦制原则(或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写上主权在民、人民主权亦得分)、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亦得分)(6分)
(2)材料二:德意志帝国宪法(2分)
材料三: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分)
①政体:德国君主立宪政体;法国民主共和政体。(4分)
②元首产生方式:德国世袭;法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③权力中心:德国皇帝;法国议会。(4分)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单元训练卷
历 史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标志是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大宪章》的签署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解析】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限制了国王的权利,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故B正确;“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标志,不是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标志,排除A;1215年《大宪章》签署,不是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标志,排除C;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而1689年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已经建立,D错误。
【答案】B
2.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解析】由“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材料的主旨,即强调了“国王的有限权力”,这表明了当时英国国王仍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破坏,故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依旧”。
【答案】D
3.1841年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议会大选的胜利,维多利亚女王任命其组阁。在内阁中,皮尔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预先禀告首相裁决,并垄断了向女王报告政府工作的机会。这表明
A.首相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集体负责制左右英国政府决策
C.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D.责任内阁制原则影响英国政治生活
【解析】根据“在内阁中,皮尔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预先禀告首相裁决,并垄断了向女王报告政府工作的机会”,说明首相自行垄断了向女王报告政府工作的机会,不准其他阁员“越级行事”,居高临下,全面控制内阁及下属各部,英国资产阶级内阁制有了长足发展,故D正确;英国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内阁集体负责制”,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D
4.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伊丽莎白女王被誉为“光荣女王”。其在位的16世纪后期约50年被认为是英国的黄金时代。下列历史活动不能为“光荣女王”赢得荣誉的是
A.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B.开展圈地运动
C.参与殖民掠夺
D.发动“光荣革命”
【解析】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这是17世纪后半期,而题干所述“光荣女王”统治时期是在16世纪后期,故D符合题意,所以选D;ABC都是发生在“光荣女王”统治时期,故排除。
【答案】D
5.19世纪80年代,英国议会改革取得很大进展。全国大部分成年男子都获得了选举权,大体上每5.4万人选出一个代表。这体现了英国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议会权力不断扩大
C.民主政治的发展
D.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解析】成年男子获得选举权,体现出民众获得选举权的扩大,说明英国民主政治不断走向完善,C正确;A是议会改革的背景;B是19世纪30年代;D是18世纪初期。
【答案】C
6.推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根本动力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B.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C.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发展,他们想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为此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A正确;B和C不是根本动力;D是18世纪初期已经形成。
【答案】A
7.美国学者海斯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推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他意在说明英国
A.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
B.民主政体的确立时间较晚
C.民主程度较低
D.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
【解析】“英国既是第一个推毁专制政体,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说明英国从推翻专制到民主共和制度建立过程之长,体现出民主政治建设的渐进性,故D项正确;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是材料前半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确立政体较早国家,故B项错误;英国的民主化程度较高,故C项错误。
【答案】D
8.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一一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发生转型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解析】材料“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反映了当时中西方社会不同的演变趋势,中国明清时期仍然处于小农经济主导的封建专制社会,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故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社会转型,故B正确;政权更替属于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故A错误;国力对比与社会转型相比,并不是最本质的问题,故C错误;文化差异属于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之一,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9.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这一论点
A.反映美国的内阁没有实际作用
B.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C.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D.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解析】材料表明美国内阁对总统不能起到限制和约束作用,与宪法规定总统掌握行政权相符,D符合题意;内阁是总统的咨询机构,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A不正确;B总统权力受议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B不正确;C与史实和材料不符。
【答案】D
10.1791年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其中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公民的自由、生命或财产。”这体现了该法案
A.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民权利
B.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C.反对森严的封建特权等级制
D.确立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的基本原则
【解析】材料“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自由的法律;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公民的自由、生命或财产。”反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民的权利,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出人民的一些民主权利,没有体现出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权利的运作,故CD项排除。
【答案】A
11.颁布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成文宪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解析】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不属于成文宪法,排除A;《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于1871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875年,时间较迟,排除BC;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宪法,故选D。
【答案】D
12.孟德斯鸠说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到:“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为防止对权力的滥用,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建立一种能彼此调节配合并相互制约的制度。”下面关于美国三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则无法再通过
B.总统无需国会的批准,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C.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D.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众议院确认
【解析】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体现的是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也可能再通过,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总统需国会的批准才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参议院确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13.1786年8月,华盛顿在一封信中写到年内可能发生惊人的变革。据说备受尊敬的人士也公然发出君主政体的论调了。”这反映了
A.英国君主制对美国影响深远
B.人们希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C.美国民众希望建立君主政体
D.美国国内政治斗争异常激烈
【解析】由材料“年内可能发生惊人的变革……备受尊敬的人士也公然发出君主政体的论调了”并结合所学可知,独立之初的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制国家,中央权力小,各州权力大,严重威胁到美国国家利益,独立战争的成果受到威胁,人们希望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来改变现状,B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B
14.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认为:“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法革命所要解决的不同于美国革命的问题是
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
B.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建立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是要推翻本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美国革命则是要推翻英国在美国的殖民统治,故选B;AC是三国革命的共同目的,故排除AC;D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答案】B
15.根据下列信息判断,这是哪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信息一: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信息二:行政大权由总统及其内阁掌握。信息三:总统由议会选出,并与议会相互制约。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解析】信息一、二说明该国是一个共和制国家,排除A、D项;信息三总统由议会选出则是关键信息,说明是议会共和制,符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上的政体,故C项正确,B项排除。
【答案】C
16.1789~1875年间法国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这反映了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D.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解析】从时间上看,法国处于大革命时期,从政治制度上看,经过艰难的过程,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因此,可知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导致民主进程艰难曲折,故D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了法国政体的不断变化,没有涉及到地方割据势力强大的问题,故A错误;启蒙思想对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重大意义,但是对军事帝国、复辟王朝不能产生积极影响,选项不能完全概括材料,故B错误;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相对完善的政治体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不是相对完善的政治体制,因此题目材料中法国政体的不断变化不能说明法国政治体制不断完善,故C错误。
【答案】D
17.史学家杰弗·埃利说:“资产阶级的利益,用不同于自由主义的政治手段,也能够获得与确保,这必须以这个国家事实上与合法的资产阶级利益的相应实现相一致为条件……才用暴力方式创建起来的。”下列政治制度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
B.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C.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D.德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材料“资产阶级的利益,用不同于自由主义的政治手段”“才用暴力方式创建起来的”,可见资产阶级利益没有通过通常的资产阶级革命而实现,专制色彩浓厚。结合所学,德国君主立宪制是容克地主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执政,君主立宪为虚,君主专制为实,故选D;ABC都有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排除。
【答案】D
18.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解析】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老鞋匠,打扮成少尉,打着皇帝的旗号迫使财务官员交出钱财,这说明了当时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极为浓厚,故D正确;统一后的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秩序较为稳定,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至上,因此专制体制极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官员的纪律松弛与否,故C错误。
【答案】D
19.(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说明德意志帝国政体
A.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B.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民主主义色彩浓厚
D.分权主义色彩浓厚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但规定德国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专制主义色彩异常浓厚,A正确。军国主义不符合潮流主旨,B错误;民主主义和分权主义也不是材料内涵,C和D错误。
【答案】A
20.现代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实行两院制
B.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C.上院权力都比下院大
D.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解析】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权力是平等的,故C项不是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点,选择C项符合题意。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是实行两院制,故A项正确;四国宪法颁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四国立法权都属于议会,故D项正确。
【答案】C
第II卷
本卷包括21、22两个大题,共计40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688年7月30日,议会两党的7位政治要人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队前来英国,帮助捍卫英国人的自由。威廉乘“新教之风”登陆英伦后,詹姆士二世逃走。英国仅以换了一个国王的代价完成了革命。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立宪君主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马克《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所述的是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献?有何意义?依据材料说明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8分)
(3)据材料三,简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6分)
【答案】
(1)光荣革命(2分)
(2)《权利法案》(2分)
意义: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4分)
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司法权)、征税权(或财政权)。(2分)
(3)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很显然美国邦联政体是不符合和美利坚人民的利益,只有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符合人民的利益。但美利坚必须要克服四对矛盾,即联邦与各州、大州与小州、联邦政府部门间、南方州与北方州之间的矛盾,于是用宪法巩固了这种政体,基本以妥协的方式解决了上述争议。
材料二 第十一条……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三 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是如何解决联邦与各州、大州与小州、联邦政府部门间的矛盾的?体现了宪法的哪些原则?(12分)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段史料分别出自哪部文献?指出两国的政体、元首产生方式及其权力中心。(12分)
【答案】
(1)①联邦与各州:联邦的权力高于各州,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大州与小州:参议员选举每州两名,众议院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
③联邦政府部门间: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6分)
原则:联邦制原则(或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写上主权在民、人民主权亦得分)、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亦得分)(6分)
(2)材料二:德意志帝国宪法(2分)
材料三: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分)
①政体:德国君主立宪政体;法国民主共和政体。(4分)
②元首产生方式:德国世袭;法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③权力中心:德国皇帝;法国议会。(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