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27 13:2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选择题
1.王之涣《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渭城曲》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汉朝时把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一次外交活动,张骞此次出行的最大收获是(  )
A.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 B.把佛教从西域传到了内地
C.联络大月氏打败了匈奴 D.西域各国开始归属汉朝的管辖 3.古书记载:“骞始开通西域道也。”张骞出使西域的贡献是 (  )
①促进了西域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促进了中国与西域、欧洲的友好往来 ③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贡献 ④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5.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点是 ( )
A.都与匈奴有关
B.都是为了联络大月氏
C.都是为了加强与西域的友好交往
D.都从此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
6.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指出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 )
A.东汉的洛阳
B.西汉的长安
C.汉代的成都
D.元朝的大都
7.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8.“丝绸之路”是 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中原
9.“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二、材料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
(3)以下是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图片,你能从这些图片中得出“丝绸之路”的哪些信息?
1.B 2.A 3.A 4.D 5.A 6.B 7.D 8.B 9.A
10.(1)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3)丝绸是丝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丝绸之路延伸到欧洲的罗马;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