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妩新月》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词作内容。二、能力目标:赏析文章的意象、意境、手法、感情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自主的方式,培养学生概括特点和感情的能力。2、训练学生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朗读诗词的能力。3、训练学生的景物描写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本文文辞隐晦、工于用典,以至于难以理解。
2、把握感情和抒情手法。
3、借月延伸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设计
导语
月,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人认为,中国古典文化有一半是月亮文化。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随意地抖一抖,便会叮叮当当地掉出许多的月来。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中秋之月,有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春江之月,有李白“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思乡之月,有近代徐志摩“一般的样,不同的相,一个这时正在天上披敞着雀的衣裳”的华美之月。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王沂孙的《眉妩》,看看他笔下的一轮新月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惊喜和美妙。
教学目标展示
在进行这节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1、 了解王沂孙及词作的背景与内容。2、?通过品读,?感悟王沂孙对恢复故国山河的期望和复国无望的悲痛之情。3、??赏析本词借物抒怀 用典等表现手法。
一要知人论世,疏通文意;二要把握作者两种看似矛盾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感情;三要知道作者是如何含蓄而恰到好处地抒发这种感情的。
好,昨天,学案已经发下去了,大家都提前预习了吧。接下来我们所有同学先齐读一遍,进一步熟悉课文。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声音响亮 读正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学生读。
点评:
大家的预习还是很充分的,字音没有问题,节奏也没有问题,但是我觉得感情不够充沛。下面我给大家试着朗读一遍,同学们要在我声音的轻重缓急里,试着去理解王沂孙的感情变化。
在我的朗读里,大家有没有发现节奏的变化?——有。上片我读的时候节奏是比较轻快的,而下片呢,节奏缓慢,感情深沉。
好,咱们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示范朗读一下?
(点评诗歌朗读的话—自然流畅 高低起伏 立体有变化 声音低沉 声音柔美 吐字清晰 抑扬顿挫 感情细腻充沛 既读出了欢快 我也听到了伤感)
三、第一次讨论
大家在听了他们的朗读之后,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新月》,但全文却并无一月字!全文虽然无一个月字,我们却感觉文中处处写月、处处是月。那么,第一个问题:全词哪些地方写到了月?此处的月有怎样的特点?传达出怎样的感情?
出处
月的特点
感情
月痕
轻柔 淡雅 若有若无
欣喜 欢喜
拜月
盼团圆
月形
小 弯
怜爱
月之盈亏
盈亏非人力所能改
世事无常
金镜
圆月难补
故国难复
圆月
端正
重整山河的期望
月影
苍老 依旧照耀
国破之痛无力回天之无奈
既然感情我们都分析出来了,那我们找7个同学分别读读这七个句子。要求:感情准确而充沛。
读的非常好。文中虽然不着一月字,但却写尽了了眼前月心中月,可是,作者写下这首词,仅仅是为了向人们描写一轮他眼中独一无二的月亮吗?——显然不是。
作者写月,是想借月抒发情怀。古代文人吟诗作赋,往往含蓄委婉,要么是不敢直接抒情,要么是不愿直接抒情,而是擅长借景抒情,借物抒怀。正所谓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四、第二次讨论
本文作者的感情是复杂多变的,除了借物抒怀之外,作者还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借物抒怀 借景抒情 以景作结
比喻 衬托 象征
今昔对比
用典
五、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基本疏通了文意,也明白了全词作者所要表达的复杂深沉的感情。接下来,我们一起疏里全词的感情变化:
景 月痕— 拜月 —嫦娥离恨—银钩小月
情 欣喜—盼团圆 — 离愁 — 怜爱 渺小
景 休问盈亏—金镜难补—太液池犹在—待他端正—还老尽桂花影
情 叹世事无常—故国难复—繁华不再—企盼复国—痛 无力回天国破家亡
上片 是淡淡的喜 淡淡的愁,下片 是深深的痛
六、朗读
这就是整首词的感情变化。掌握了这些感情变化,是不是我们的朗读就变得简单多了。好,接下来,哪位同学再给大家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词作柔婉而苍凉的意境。
眉妩 新月 王沂孙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 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 试待他、窥户端正。//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在他们的声音里,你体悟到作者对世事无常物是人非国土难复的深深的悲痛了吗?你看到你看到天上的月痕,宛如清扬的女子淡淡的眉了吗?你看到清冷的夜空里,那一轮惹人怜爱的新月了吗?你看到月色下,国已破山河犹在的苍凉了吗?
——看到了,非常好。
既然看到了,如果我们不用笔把它写出来,岂不辜负了这美景?——好,进入到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
七、拓展延伸
A、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
B、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C、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从上面直接描写月的诗句中,任选一句话,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扩展描写。要求
符合意境特点 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③50以内
课件21张PPT。眉妩●新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般的样 不同的相
一个这时正在天上披敞着雀的衣裳眉妩●新月
王沂孙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感悟作者对恢复故国的期望和复国无望的悲痛。3、赏析本词借物抒怀 用典等抒情手法。
一、朗读
读正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二、品读
本词哪些地方写到了月?
月的特点是什么?
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清柔 淡雅 欣喜 欢喜 盼团圆 渺小清冷爱怜盈亏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事无常金镜难补复国无望待他窥户端正重整河山的企盼苍老,照耀依旧国破之痛借 物 抒 怀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三、赏析本词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三、赏析本词抒情手法借物抒怀用典今昔对比象征四、梳理本文的感情变化 月痕— 拜月 —嫦娥离恨—银钩小月欣喜—盼团圆 — 离愁 — 怜爱 渺小
休问盈亏—金镜难补—太液池犹在——待他 端正—还老尽 桂花影叹世事无常—故国难复—繁华不再——
企盼复国—痛 无力回天国破家亡. 眉妩 新月 王沂孙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 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五、再读
以文定声
以声传情
以情动人. 眉妩 新月 王沂孙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 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你看到天上的月痕,宛如清扬的女子淡淡的眉了吗?你看到清冷的夜空里,那一弯惹人怜爱的新月了吗?你看到月色下,国已破山河犹在的苍凉了吗?六、拓展延伸从本词三处直接描写月的诗句中,任选一句话,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写作。要求—— ①符合意境特点 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③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