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和通感的表达效果。
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4、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重点为:
1.理解作者独特的内心体验。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国传统美学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朱自清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作家,我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学过他的很多文章。大家一起回顾背诵《春》《背影》里脍炙人口的句子。
如果说《春》奏响的是一曲春天的赞歌,《背影》表达的是质朴而深切的父子之情,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荷塘月色》将带领我们走进朱自清自己个人的内心世界,聆听他一段心灵的独语。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读完整篇文章,你的第一感受或者印象最深的的是什么?
景物描写美,细致
出示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文分析
1、学生朗读第一二段,思考,作者为什么在夜里一个人出门去看日日走过的荷塘?
心里颇不宁静,出门去寻找一份宁静,排遣内心的矛盾和焦虑。
2、作者踏上的是一条怎样的小路?用三五个形容词概括,注意要全面。
曲折,幽僻、寂寞、阴森森的
这条有些怕人的小路为什么作者却觉得很好?
小路的寂寞幽静正好和作者寻找内心宁静的愿望相符,他让作者的心,安静了下来。
安静下来的作者进入了一种什么状态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三段,第三段是我最喜欢的一段,我想给大家读一读。
3、老师读第三段
这一段写的真好,这样的感受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常见的,许多人都有同感。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愿望和感受,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中,作者进入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自由,放松、超脱
在这种忘记了烦恼甚至忘记了自我的状态下,作者看到的荷塘又呈现出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我们一起来看文章写得最美的4、5自然段。
4、生读四五自然段,看风景不如听风景,展开你的想象,融入都这种意境当中。
作者写得美,同学朗读的也美,光觉得美还不够,还得知道怎么才能写出如此之美的文章来,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争取我们也能写美文。
那么我们下面就以第四段月色下的荷塘为例,来学习一下作者是怎么写的如此之美的。
迅速再浏览一遍第四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月下的荷塘?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我们先来看荷叶,你自己读一读这一句,会发现这句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叠词,以亭亭为例,说一下叠词的好处?
明确:音韵美,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舒展自然的样子。
荷花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比喻(博喻)
博喻和比喻相比有什么好处,全面,你看他都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光彩夺目,晶莹剔透,纤尘不染
荷香,一看有仿佛这个词,应该是个比喻,这个比喻有点特殊,能不能说一说?
通感,感觉器官的相互转移,既然是比喻,就得有相似点,这个比喻才成立,荷香和歌声的相似点是什么?
淡淡的,似有若无,时隐时现
荷波,一看波这个词,你就该知道,这是什么写法,动静结合
作者用了这么多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月下荷塘的美。第五段荷塘中的月色我就不领大家分析了,自己重读这一段,找出你觉得写得最好的一句,所说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炼字:泻、浮——流动的,轻柔的
笼着轻纱的梦——比喻,朦胧的美
通感——视觉与听觉的转移,和谐,美妙
心里颇不宁静的作者沉浸在了如此素淡朦胧,又飘着淡淡荷香的月色中,这让他忘记了白天里的烦恼,寻找到了内心渴望的宁静。但作者的心是不是就真的静了下来,真的走出了烦恼呢?
看第五自然段,迅速浏览,找出能体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种宁静和超脱只是暂时的,随即作者又陷入了孤独和寂寞之中。在孤独和寂寞里,他又想到了什么?六朝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热闹,风流,崇尚自由的时代。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江南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年,国民党发动了骇人听闻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在南方,许多进步作家看清了国民党的反动面目,旗帜鲜明地站到了革命队伍里来,这其中就有朱自清的很多好朋友,像我们熟悉的作家叶圣陶等人,而朱自清独自一个人在北京,远离家乡和亲朋,同时,也有国民党人士登门拜访,劝他加入国民党,“国家政局动荡,对远方好友的惦念,看不清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这一切都让他陷入的忧虑和彷徨之中,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了他为什么会心里颇不宁静,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有人说作者的忧愁是淡淡的,就如同他笔下这素淡朦胧的荷塘月色,也有人说他的忧愁是深深的,深到自己无法排遣,你的观点是什么?讨论之后,起来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是淡淡的忧愁也好,深深的忧虑也好,我们看到的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却是一幅素淡朦胧图画,这样写和那种直接抒发自己忧愁的作品相比,具有了一种什么样的美呢?
含蓄的,有节制的表达感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传统美学观念。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中华文化倡导“用中”“适中”,这就是孔子儒家一贯的“中庸”思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思想正是中庸学说在艺术中的体现。
(四)、小结
《荷塘月色》不仅仅是一篇写景状物的美文,更是作者独处时的心灵独语。我们既学习掌握了作者写景状物的技巧,还挖掘出了文本背后的深层情感,理解了作者淡淡的忧伤的原因。
(五)、作业
模仿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写一段文字《灯影里的星湖》,注意写景状物手法的运用。
《荷塘月色》评测练习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载客(zǎi)遁辞(dùn)陨星(yǔn)国殇(shāng)
B.辐射(fú)贮存(chǔ)蚩尤(chī)鹢首(yì)
C.膨胀(péng)炫目(xuàn)生吞活剥(bāo)惋惜(wǎn)
D.一瞥(piē)棒槌(chuí)良莠不齐(yǒu)缱绻(quǎn)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B.迷迷糊糊地哼着氓歌。
C.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瞌睡人的眼。
D.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
3.选出对下列加粗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蓊蓊郁郁”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荷塘的幽僻。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4.下列四个句子都用了“像”字,其中不表示比喻的是()
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的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5.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一个七岁的小孩倒在血泊中时,___________的巴勒斯坦人们向以色列军警投掷大量的石块。
②南陵制药厂推出的这个新药的药方,是综合了几个流传的民间秘方___________而来的。
③四十年后再回此地,他___________的记忆被激活了,许多的人和事又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A.激愤衍化淡薄B.激愤演化淡泊
C.激奋衍化淡泊D.激奋演化淡薄
6.“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对这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常的自己”指被哀愁困苦的自己。
B.“另一世界”是指超脱了困苦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C.“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是指因美好的景象熏陶,自己也觉得超脱了许多。
D.整个句子流露出作者希望借对眼前幽雅淡静景色的欣赏,来摆脱心中苦闷的感情。
二、阅读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7.给这段文字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而又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产生遐想。文中“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实际上写了两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一种是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
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
10.上面这段文字具体写了哪几种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颜色一词的语义应如何理解()
A.水给人视觉的色彩印象
B.水对人显示的一点利害
C.水的美的姿容
D.五光十色的色彩
参考答案
一、1D2A3C4B5A6C
二、7.月色下的荷塘
8.绽放的荷花含苞待放的荷花
9.通感。写出了清香的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的特点。
10.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11.C
课件11张PPT。学 习 重 点1、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 习 重 点1、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月 下 荷 塘月 下 荷 塘写 作 背 景对国家政局动荡的担忧
对远方好友的惦念
对自己前途和命运的迷茫探讨 你认为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是淡淡的忧愁还是深深的忧虑?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快乐但不过度张扬
哀愁但不伤心绝望心 灵 独 语作业
模仿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写一段文字,《灯影里的星湖》,注意写景状物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