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一)教案沪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一)教案沪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8-27 17:4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课标要求
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公式及相关推论。
过程与方法
理解并掌握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及几个重要关系,并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熟练而灵活地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运动学问题。
教材分析
重点讲述了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推导了平均速度公式和速度-位移公式,着重培养学生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在处理过程中,一般可先进行文字运算,得出用已知量表达未知量的关系,然后进行数值计算。同时它是对前面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巩固温习,在此基础上得以提高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并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运动学问题。
提炼的课题
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PPT、练习册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复习)
1、vt=v0+at,
2、s=v0t+at2,
3、vt2-v02=2as
4、=
公式1、2、3共包含vt、v0、a、t、s五个物理量,而公式1、2、3每个公式中只有四个物理量,从数学的角度看,知道其中的三个就可以求出第四个;如果有两个未知,那么就需要列出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即可求出它们。
再就是应该看到:1、2含初速度、时间t,而不含末速度。公式3含有始、末速度却不含时间,故在解题或思考问题时应依据题目的特点,应注意灵活选用公式。
最后谈谈平均速度公式3。应用此公式求位移或时间将收到,往往会使问题简化,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生活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生活中的许多运动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运动规律往往比较复杂,但当我们忽略某些次要因素后,有时也可把它们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举例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一些实际运动简化成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然后让学生举例。
(三)案例分析
例1:教材第57页.
学生读题: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回答:造成追尾的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计算安全车距?
结论:最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的车距,才是“行车的安全车距”。
这种情况应该是:司机发现前方车辆突然停下制动,到车停止运动时与前车不发生碰撞。这样从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停止,车运动的距离即为行驶时的安全车距。
教师提问:这种情况下车的运动可看作几个阶段?各做什么运动?
学生计算:
学生展示不同解法,教师与同学们集体评价。
案例2:教材第58页.
学生读题
分组讨论:(1)交警采集了哪些数据?
(2)交警判断的方法和依据是什么呢?
3、按假设的数据,请各组计算判断这辆车是否超速?
解题方法归纳:
认真分析运动过程,明确运动性质,明确已知量和待求未知量
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
学会用数学方法去思维:公式1、2、3中有四个量,如果已知三个,就可以求出第四个。如果有两个未知量,则需列两个方程才能解出待求量。
有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运动图像分析求解。如案例2,也可用图像法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