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摩擦力(2课时)教案沪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3摩擦力(2课时)教案沪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8-27 17:59:13

文档简介

3.3.1滑动摩擦力
课标要求
1.理解滑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①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②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③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滑动摩擦力的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的方案确定,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②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课改精神,这节课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若干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对于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器材,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实验器材。
学情分析
学生对力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学习,对摩擦力也有了掌握,本节内容关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决定因素和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②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③探究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难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提炼的课题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实验、PPT、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课堂导入:视频“摩擦力 挽救劫难的力量”引入摩擦力。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且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分类:滚动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视频展示引入: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
2.两物体相互挤压;
3.接触面粗糙;
4.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滑动摩擦力大小由那些因素决定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提出猜想。
2、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验证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控制变量法:
研究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物理量之间关系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量,而控制其余几个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量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物体对接触面的 压力大小关系。
1、使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2、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研究接触面积的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3、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相同,改变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研究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1、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关系:

2、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
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
3、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的关系:
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相同,改变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
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即 f=μFN
μ是比例常数,没有单位,叫动摩擦因数, μ的大小跟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及接触面的情况(如粗糙程度有关)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视频分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课堂小结:
定义
两个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摩擦力
产生
条件
1、两物体间相互接触;2、相互挤压;
3、接触面粗糙; 4、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方向
与接触面平行,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
F=μFN
作用
效果
阻碍相对运动
3.3.2 静摩擦力
课标要求
深入地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物理意义和大小特点?;能在实际问题中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静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学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静摩擦力大小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是从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法判断,方向,大小,认识静摩擦力的。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课程安排从生活中的静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静摩擦力方向,大小,及影响最大静摩擦力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难点: 设计方案,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
提炼的课题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实验、PPT、
教学过程
教师个性化修改
一、静摩擦力
引入视频:动画拉箱子, 乘坐电梯
大家刚刚在视频中看到了箱子未被拉动,地面对箱子产生了什么?
电梯上的人动了没有?
学生结合刚才分析,认识这种在相对静止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一)学生寻找:
(2)参考可能如图所示,人用力推桌子,但没有推动。地面对课桌有无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的阻碍其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如上图用力推水平面上的物体,物体没有运动,但物体有向右的运动趋势,由二力平衡知,物体必然受到向左的力,这个力就是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间挤压产生形变即有弹力
(2)、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的方向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体验的实验最后得出: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的大小
提问: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确定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并得出规律。
学生实验:小组合作,将物块静止地放在贴有砂纸(或鼠标垫)的接触面上,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拉物块:①用较小的拉力,物块保持静止状态,记下拉力大小;
②慢慢增加拉力大小,仍使物体保持静止,记下拉力的大小;
③继续增大拉力大小,物块依然静止,再记下拉力大小;
④当木块刚要开始拉动时,再记下拉力的大小。(设计如下数据记录表格)
师生:分析表格中的测量数据,得出结论。
次序
测力计读数/N
摩擦力大小/N
1
静摩擦力f1
2
静摩擦力f2
3
静摩擦力f3
4
最大静摩擦力fmax
总结静摩擦力特点:
结论:从实验得出:静摩擦力随着拉力的增大而增大,静摩擦力是一个变力,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判断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推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在0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0< <
4 分析最大静摩擦力
回顾课前视频,通过分析拉箱子,得出结论
正压力越大,最大静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越粗糙,最大静摩擦力越大
关于静摩擦力的求解:
2、如图所示,用50N的作用力F将重10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
练习2 :用手握瓶子,使瓶子在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握力加倍,则手与瓶子之间的摩擦力( )
A.也加倍 B.保持不变
C.方向向下 D.可能减小
练习3 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图2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 ) ???(A)10N,方向向左 (B)6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左 (D)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