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8小狗包弟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8小狗包弟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7 22:3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国学撷粹】 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四书集注》)
[译文]人们洗涤自己的内心来除去坏的思想,就像洗个澡来除去自己身上的污垢一样。
【知义明理】 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说理,把“洗濯其心以去恶”比作“沐浴其身以去垢”,生动地说明了自我省察的重要性。朱熹的这句话,可以作为我们的自勉之语。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文学翻译家。1928年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之后又陆续创作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以及散文集《随想录》等传世之作。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
本文选自巴金的《随想录》。1978年起,巴金在香港《大公报》上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小狗包弟》就是其中极为感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创作于1980年1月4日,其目的是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巴金及其家人在“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68年8月,巴金被监禁;9月被抄家,并经受多种形式的批判斗争。1970年春节后到上海郊区劳动改造。1972年8月,妻子萧珊病逝,他陷入巨大悲痛。“文革”中,他看到许多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出来,“我吃够了谎言的苦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地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于是,从1978年底到1986年8月,巴金带病写“随时随地的感想”,最后辑成《随想录》一书,此书写出了作家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特殊遭遇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
《随想录》: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1978年底到1986年8月间巴金创作的一百五十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共四十多万字。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 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写对字形 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掌握词语
1.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例句:家乡的秋天到处洋溢着丰收的激动和喜悦,远方的来客此时一定不会错过乡亲们的热情款待。
2.摇头摆尾:形容得意或轻狂的样子。
例句:就在民警一筹莫展之时,一只警犬在第三个房间门缝、门框上下嗅了几下,摇头摆尾,异常兴奋,像是发现了重要线索。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辨析词义
1.做客 作客
辨析:“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即远离自己的家乡,在别的地方工作、学习、生活;或是应亲戚朋友邀请而来到亲戚朋友家。
例句:①每逢节日,居住在月亮河畔的王大哥总是热情地邀请朋友到家做客,客人们尽情地喝着王大哥亲手酿造的酒,品尝着他烹饪的美食。
②有关方面提醒出国人员:跨出国门莫忘自身形象,作客他乡应遵从当地传统。资源助读知识整合2.逆来顺受 忍气吞声
辨析:两者都有“隐忍、不反抗”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逆来顺受”,指对别人的欺负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前者一般用在大的方面,后者一般用在小的方面。
例句:①即便帝王实施暴政,百姓也只能听之任之、逆来顺受。在当时,用武力抵抗帝王的暴政统治是不可想象的。
②受“大院文化”影响,父辈习惯于处处退让,甚至在孩子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忍气吞声。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一、理理文章思路 二、说说文章主旨
本文描写了作者的一条可爱小狗在“文革”时期的悲惨遭遇,从侧面展现了那个疯狂时代的社会现实。小狗的悲惨命运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痛。文章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愧疚和忏悔之情,显示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具有自我拷问、警醒人心的力量。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一】 把握文章的内容与手法
1.本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引子、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根据提示,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参考答案:引子(第一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端(第二段),包弟的来历。发展(第三至六段),与包弟七年相处。结局(第七至九段),包弟被送上解剖台。尾声(第十至十三段),“我”的忏悔之情。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2.“包弟”在和“我们”一家人的共同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怕生识趣(它不咬人……叫几声就安静了);②客厅作揖(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客人发笑);③痴情守候(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亲热的样子)。用意:包弟越聪明可爱,越有情义通人性,一家人就越舍不得让它离开;作者一家与它情感越深厚,对它的离开也就越悲痛;也为后来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作者在突出小狗包弟的特点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根据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填入下面的表格中。参考答案:“狗来了……不停地作揖” “它不咬人……引得客人发笑” 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4.文章开篇写了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综合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二】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1.可爱的小狗成为作者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②养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③包弟有瑞典旧主人,来源容易招致“里通外国”的罪名。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2.随着包弟命运的变化,“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①欢快 ②忧虑 ③轻松 ④心不得安、沉重、自责、歉意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作者写十三年零五个月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作者要说的是虽然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突出表现了作者心中真诚的忏悔。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反映的是“文革”的残酷现实和自己的歉疚之情,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和命运?
提示:以一条小狗的遭遇和命运引发作者对“文革”的反思及对内心的解剖,可从表达主题、写作手法等角度思考。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技法指导
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采用了以小见大表现手法的叙事散文,作者选取了生活中不为一般人关注的小事情,讲述了自己家中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表达了社会的大事件,反映了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悲悯、歉疚的伟大情怀。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要注意如下三点:
1.要小处选材。选材唯其“小”,才便于精雕细刻,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也才能更深入地挖掘材料的意义,从而把主题表现得更为充分。在人命难保的时代,作者巴金选取了一条不为人关注的小狗的命运,通过描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正是因为选材小,挖掘深,《小狗包弟》才感人至深。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要关注细节。想要写好以小见大的文章,细节描写十分重要。细节描写能把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突出事物的特点和人物的性格,显现以小见大的效果。如包弟“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得客人发笑”,这些细节,聚焦于包弟的本领,突出了包弟的聪明、伶俐、乖巧、可爱,这自然会引出下文送走包弟后作者的不安,成为作者抒情的有力铺垫。
3.要深度挖掘。所谓深度挖掘,就是要透过故事的表面情节,写出富有内涵的主题。作者在“文革”中失去的何止是一条可爱的小狗,作者还失去了亲爱的妻子,失去了作为知名作家应有的尊严!作者对此没有直接抒写,没有进行严厉的批判,而是通过写自己对一条小狗的歉疚来表现,对自己迫不得已的行为表达忏悔。用写小狗的命运来暗示人的命运,用狗性来映照人性,以小事情来反映大社会。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对点小练
请尝试运用本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个生活细节或一个场景片段,来表现你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认识。力求包含真感情、真见解。200字左右。
写作示例:记得早年当医生的时候,一天课上先生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最好?”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于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时比强硬更有力量。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能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能更轻易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心灵柔和了,就能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呼唤良知
名句诵读
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论语·里仁》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3.良心上的自由是人类至高无上的精神上的善。——茨威格
4.义务和良心——这些道德情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之点。——苏霍姆林斯基
5.有一种比政府法律更高的法则,那就是良心的法则。——斯托克利
6.良知是内心的审判者,它感觉到每一个动机的产生,它的宝座是人类的感情,它统治着人类行为的王国。——雪莱技法借鉴主题阅读7.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巴金
8.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素材趣读
1.巴金:20世纪的良心
巴金伴随中国走过了一百年,他是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不但是因为晚年帕金森氏症造成的病痛,更是因为他沉浸在对“文革”噩梦般的回忆之中,从1978年12月到1986年8月,他耗费了将近七年的时间,以煌煌五卷四十多万字,写出了一部描写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近四十年来心路历程的伟大“忏悔录”。他对整个“文革”进行深刻的反思,对自己的良心进行深深的拷问,他通过自己的作品解剖自己、指责自己,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有过的民族劫难。研究巴金的专家这样说:“在社会开放,人人追求成功、财富、名利的时候,唯独巴金还在一字一句地写他的忏悔录般的《随想录》。”这个敢讲真话的老人,以自己的真诚和8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印证了自己的一句话“把心交给读者”。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地震后顾客返回餐厅买单
8月8日晚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级地震,西安震感强烈。西安小寨一商业体——赛格国际购物中心餐饮区许多人因逃生未付就餐费,数额高达6万余元。
在餐厅就餐,突遇地震,先买单还是先逃命?当然是逃命。商场工作人员称,“在对所有商场员工进行的入职消防培训中,我们反复强调遇到地震等不可抗因素,要先引导顾客疏散。所以,8日晚地震发生时,商场员工没有强迫顾客买单,也从未怪罪过因地震而未结账离开的顾客。”
但在地震结束的当晚和次日,陆续有人返回餐厅买单。一火锅店的服务员小何说,所有返回的顾客,都很有礼貌,不断重复说是因地震才没来得及结账。这些顾客返回买单的举动不仅感动了餐厅老板,也成为新闻里一股让人感动的暖流。技法借鉴主题阅读3.勃兰特的“华沙之跪”
1970年12月7日,时任德国总理的威利·勃兰特出访华沙,按计划向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献花。谁都没有料到,献花之后,勃兰特竟在纪念碑前双膝跪下。勃兰特在为本不是由他犯下的罪行忏悔,为本不是由他造成的过错请求原谅,他为“二战”时的德国而跪。威利·勃兰特的这一举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勃兰特荣获197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美文品读
永远的巴金
王 蒙
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
如果设想一下中国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的《家》。
而等到我自己迷于阅读的时候,我宁愿读《灭亡》和《新生》,因为这两本书里写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写了牺牲,写了被压迫者的苦难和统治者的罪恶。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表现的。甚至在他晚年以后,他写什么都是那样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技法借鉴主题阅读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
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
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晰强烈。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这是他在迎接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技法借鉴主题阅读他甚至讲得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他喜欢高尔基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树林,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把心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写作、来做人的人。所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更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要活动活动。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而他的心永远火烫。他不怎么笑,有时候想说两句笑话,如说到张洁的一篇荒诞讽刺小说,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认真而且苦涩、无奈。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朴、无私。他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提倡讲真话提倡了一生,却遭到过诋毁,曰:“真话不等于真理。”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倒像是假话更接近真理。现在,这种雄辩的嚼舌已经不怎么行时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对于假大空伪文学的胜出。
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
(原文有删节)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品开头]
开头极其简洁而又饱蘸深情。
[品手法]
作为文学家的巴金,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悼念巴金,先写其有形的作品,再写其无形的思想、美德。
[品语言]
“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太呆气”,三个“太”字,包含着极高的赞美。“呆气”是“老实”“朴实”的极致!
文章以第三人称的口吻,朴实诚挚的语言,高度概括巴金的贡献。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品情感]
“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读巴金的书,可以看到巴金其人。
“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巴金先生的叮嘱何其殷切!
“讲真话”“真诚”“真实”“真挚”,这些发自肺腑的词语无不包含着对巴金的敬仰!技法借鉴主题阅读【问题】
1.文中提到了巴金先生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概括。
2.文章结尾处说“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1.①情感热烈,热爱青春。巴金的作品书写青春,充满感情的郁积。②爱憎分明,直言不讳。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③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晚年写《随想录》来表现对历史的反思。④诚实、质朴、谦虚、无私。说到笑话,神情仍然严肃。⑤坚持真理,敢讲真话。一辈子提倡讲真话,甚至受到过诋毁。
2.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巴金的崇敬和对自己的鞭策。作为后来人,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有时会懈怠轻狂,但想到巴金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卓越成就,就会为自己的轻狂表现感到愧疚和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