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公元前
2070年
夏朝
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商朝
西周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东周
(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
政治上:
诸侯争霸
文化上:
百家争鸣
经济上:
铁农具、牛耕
印象老子
——一个远去的背影
印象孔子
——一位永远的导师
印象争鸣
——一次理性的唤醒
印象老子
——一个远去的背影
老子担任过周王室图书馆的馆长,世道混乱使他决定出关隐居,边关守卫让他留下一些文字作为出关的条件,他不得已就写了五千字,那就是他唯一的著作《道德经》。写完,他骑着青牛,背着白口袋,消失在关外灰色的山野中。司马迁说:“不知其所终。”这个背影,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老子档案
姓名:______
时代:______
国籍:______
主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著作: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
春秋后期
《道德经》
李耳
楚国
学派创始人
道家
印象老子 ——一个远去的背影
②事物都有 ,
双方可以 。
③政治上
①应
对立面
相互转化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故事学史
印象老子 ——一个远去的背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相互转化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孔子生活在哪个时期?
春秋后期
孔子是哪国人?
鲁国
孔子的弟子把生前他的言论整理成了哪本书?
《论语》
孔子名___字____?
丘
仲尼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盘点收获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孔子思想—核心思想
爱心、同情心
和谐相处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以德治国”
孔子思想—政治主张
材料: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gǒng)之” 。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他” 。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材料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什么?
名词解释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以德治国”:
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温故知新
你能说出学过的历史中“德治”的例子吗?
坚持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习近平
现实链接
杏坛
孔子思想-教育主张
孔子讲学图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春秋后期,有一对平民夫妇听闻孔子开坛收徒的事情,于是商议着让自己的孩子拜孔子为师。但由于他们出身平民,担心孔子不会收他们的孩子为徒弟?为此他们担心不已。同学们,根据你对孔子教育主张(课本37页第三段)的了解,这对夫妇的孩子能去上学吗?
情景模拟
颜回
闵子骞
原宪
子路
仲弓
曾参
有教无类,不分出身
学生为王室和贵族
不平等
平等
官学
历史对比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私学
孔子思想—教育主张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 ,可以为师矣。”
“ ,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 。”
“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 。”
谦虚好学
温故知新
经典诵读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善于思考
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温故而知新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根据刚才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对孔子的简单的评价吗?
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简评孔子
印象孔子——一位永远的导师
核心思想
政治思想
创办私学
学习方法
有教无类
2015年底,全球有500所孔子学院,遍布120个国家,欧洲美洲亚洲居多。
孔子思想影响
美国
韩国
澳大利亚
北欧
印象争鸣
——一次理性的唤醒
道家
儒家
儒家
法家
墨家
争鸣
在孔子的引领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大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无畏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对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辩论,试图创造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
兵家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名家
儒家
道家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庄子
墨子
孟子
荀子
韩非
儒家
墨家
法家
道家
你能找出他们的思想主张吗?(结合课本38-39页,小组合作完成)
印象争鸣 ——一次理性光辉的唤醒
儒家:孟子 (战国) 思想主张
1.“仁政”治国
2. “民贵君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孟子
印象争鸣 ——一次理性光辉的唤醒
儒家:荀子 (战国) 思想主张
实行“礼治”
荀子
印象争鸣 ——一次理性光辉的唤醒
1.“兼爱”“非攻”
2.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墨家:墨子 (战国) 思想主张
墨子
印象争鸣 ——一次理性光辉的唤醒
道家:庄子 (战国) 思想主张
1、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
2、追求精神自由
保持独立人格
庄子
印象争鸣 ——一次理性光辉的唤醒
法家:韩非 (战国) 思想主张
1.以法治国
2.中央集权
韩非
印象争鸣 ——一次理性光辉的唤醒
古为今用
印象争鸣 ——一次理性光辉的唤醒
孟子“仁政”
墨子的提倡节俭
墨子“兼爱非攻”
庄子“顺应自然”
以民为本
构建节约型社会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韩非“法治”
依法治国
材料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责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
材料二:百家争鸣构成了后续中华文化,构成了我们民族的大传统……。两千年间,它的影响是如此深刻而久远。
――《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学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归纳“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
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
②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印象争鸣 ——一次理性的唤醒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
一切都可能过去,只有思想可以永远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