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选择题
1.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两河流域”是下列哪一地区( )
A B
C D
2.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3.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是( )
A.胡夫
B.亚历山大
C.汉谟拉比
D.图特摩斯三世
4.下图是古代两河流域形势图。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为实行有效统治,采取的措施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民主共和,人民主权
C.诸侯林立,封邦建国
D.中央集权,地方郡县
5.这部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这部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 )
A.古罗马社会的情况
B.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
C.古代印度社会的情况
D.古代雅典社会的情况
6.下列表述与《汉谟拉比法典》不相符的是( )
A.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
B.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D.主人不得买卖或转让奴隶
7.《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此规定反映的是( )
A.古巴比伦王国特别保护奴隶的头发
B.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古巴比伦王国奴隶有理发的自由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伊朗古城苏萨遗址发现一根黑色的玄武岩石柱。石柱上端是浮雕,下端刻满法典条文。法典分前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正文部分共282条,其中有35条已经磨损,但根据在苏萨及其他地方发现的泥版文书上的法典抄本片段,大部分得以补上。石柱现存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下图为石柱上端的浮雕。
材料二 该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
(1)浮雕中站立的人物是法典的颁布者,法典因此得名。这是哪个国家的哪部法典?它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怎样?
(2)浮雕中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政治观?
(3)材料二中的规定反映了什么问题?
1.D 2.B 3.C 4.A
5.B [解析] 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从它的内容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
6.D [解析]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其中规定,奴隶可以买卖。
7.C
8.(1)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君权神授。
(3)《汉谟拉比法典》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奴隶没有人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