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 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时,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来搬运,很不方便。后来促使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2.下列人物对世界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张骞 B.蔡伦 C.张仲景 D.甘英
3. 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又薄又软的纸,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这充分表明( )
①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②经济、实惠、轻便是我国古代造纸所追求的目标 ③造纸的目的是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④考古发现的纸是宦官蔡伦所造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4.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著是( )
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
5. 如果让你扮演课本历史剧中的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 )
①外科手术 ②创制“麻沸散” ③创造“五禽戏”
④编著《伤寒杂病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一位学生要开刀了,他很怕。他的同学安慰他说:“我国在汉末就有外科手术了而且还用麻醉剂呢。是( )发明的,你放心好了。”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7. 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人是( )
A.扁鹊 B.淳于意 C.张仲景 D.华佗
8. 史学巨著《史记》的体例是( )
A.编年体通史 B.编年体断代史
C.纪传体通史 D.纪传体断代史
9.《史记》记述的内容起止的时间是( )
A.从春秋到东汉 B.从战国到东汉
C.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D.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光武帝
10. 能够通过右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1.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生活在东汉光武帝时期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后世编年体史书的典范
C.《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光武帝时期的史事
D.鲁迅称赞这部著作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是在( )
A.秦灭六国时 B.张骞通西域后
C.东汉明帝时 D.班超出使西域后
13.在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传人中国的是 (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4.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民间兴起于 ( )
A.秦朝 B.西汉初 C.东汉 D.西汉末
15.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建于 (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西晋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司马迁终于编成《史记》一书。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作为一个史学家应具有的素质。
(3)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