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沪教版九年级化学 复 习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______色______气味的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________, 液态或固态时颜色变为______色。
2.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____的气体。在点燃的条件下,能跟木炭、硫、铁等物质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考点1 氧气的性质无 气体 不易无 大淡蓝比较活泼氧气与几种常见物质的反应比较白光 澄清石灰水 蓝紫色有刺激性气味 [注意] ①可燃物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时,一般为气体燃烧时有火焰,固体燃烧会发光。
②生成物为液体时为雾,固体时为烟。
③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现象更加剧烈,火焰的颜色更深,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时为蓝紫色。
④现象与结论要分清,如镁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粉末是现象,而生成氧化镁是结论。考点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室制法 2.实验步骤 若选用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其实验步骤可以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
“熄”这7个字,可用谐音记忆:“茶”“庄”“定”“点”
“收”“利”“息”。 若选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其实验步骤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收集,检验,验满,存放。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 气密性检查外焰略向下平铺只稍伸出橡皮塞 (6)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塞__________,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7)加热时,先____________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集中在试管底部加热。
(8)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中液面下降至瓶口、集气瓶口外侧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用排水法收集完毕,应先将______移出水面,再____________。防止水进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9)收集完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______。一团棉花移动酒精灯导管熄灭酒精灯正放考点3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沸点 [注意] 氧气的工业制法是物理变化,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则是化学变化。? 类型一 氧气的性质 例1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观察到“火星四射”的是 ( )
A.氢气 B.木炭
C.铁丝 D.硫命题角度:考查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时的现象。 C第1节┃ 归类示例 [解析] 氧气是能支持很多可燃物燃烧的物质,铁丝在其中燃烧时会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方法点拨] 物质跟氧气反应的特征现象需要记牢,如铁丝燃烧时的“火星四射”;红磷燃烧时的“产生大量白烟”;硫燃烧时的“蓝紫色火焰”;木炭燃烧时的“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等。第1节┃ 归类示例 变式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C [解析]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固体小颗粒飘浮于空气中形成的是烟,小液滴飘浮于空气中形成的是雾。第1节┃ 归类示例? 类型二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命题角度:考查氧气制取的装置选择。第1节┃ 归类示例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气体与水和空气成分是否反应a 是否有氧气输出(或者观察输出氧气的速率或观察增加氧气的湿度等合理答案即可)第1节┃ 归类示例 [解析] (1)A装置图中有酒精灯,说明反应物发生反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则选用的药品应该是高锰酸钾;(2)B、C装置比较后可以发现C可以控制液体的加入速率,进而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4)若从 b端进入气体,气体将会把瓶中的水压入出气的a端,然后进入病人鼻孔,易造成病人呛水,当从a端进气时,我们可根据有无气体输出和气泡的快慢看出气流的速率。 [方法点拨]收集气体的方法主要有排水法——要考虑气体是否与水反应,能否溶解于水中;向上排空气法——要考虑密度是否比空气密度大,能否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向下排空气法——要考虑密度是否比空气密度小,能否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第1节┃ 归类示例第1节┃ 归类示例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应选择图中的仪器(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验证瓶中氧气已集满,其具体操作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环保节能的反应原理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O2,可选择图中的仪器__________(填序号,只选一组)。①④⑤⑨ 长颈漏斗 用带火星(或燃烧)②③⑥⑦ 的木条放在瓶口,若火星复燃(或燃烧更旺)则表明氧气已集满 第1节┃ 归类示例 [解析] (1)图中所有仪器都是我们应该认识的,其中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我们要把它与漏斗加以区别。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该用①④组成发生装置,用⑤⑨组成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置于瓶口,观察是否复燃。
(3)环保的方法原理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这时的发生装置由②③组成,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O2应用
⑥⑦组成排水集气法。第1节┃ 归类示例? 类型三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命题角度:考查工业制氧气的原理。 例3 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其方法是将空气加压降温成液态空气,然后略微升温,其中先逸出的是________。(已知氧气的沸点是-183 ℃,氮气的沸点是-196 ℃) 氮气分离液态空气 [解析]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将空气加压降温成液态空气,再蒸馏(即分离液态空气),这是利用了组成物质的各种物质的沸点不同,沸点低的先逸出。 [方法点拨]蒸发分离液态空气是因为空气属于混合物,其组成成分的熔、沸点都不变,与石油的分馏原理相似。 第1节┃ 归类示例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考点1 碳的循环氧气二氧化碳 [注意] CO2 不是空气污染物。CO2会参与大气中的碳循环,是氧气的间接来源。虽然由于CO2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只是影响环境,不能算污染。考点2 二氧化碳的性质无干冰无 大不燃烧燃烧考点3 二氧化碳的制取 [注意] 使用长颈漏斗时,必须将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到液面下,形成“液封”,以防气体逸出。 (3)收集方法: _______________。
(4)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5)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平置在______,若使之________,证明已收集满了。 向上排空气法 瓶口 熄灭 例1 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体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类型一 碳的循环 命题角度: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实际应用。 B 第2节┃ 归类示例 [解析] 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其固体(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和营造舞台云雾缭绕的仙境,并参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放出氧气。取用颗粒状或块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缓慢地滑到试管底部;滴管滴加液体时,不可将滴管伸到试管中。 [方法点拨] 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照和叶绿素的条件下会发生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和氧气。第2节┃ 归类示例 变式题 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浇灌盐碱地的植物,其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还能 ( )
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B.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
C.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D.代替碳酸氢铵等作氮肥施用 [解析]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可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B 第2节┃ 归类示例第2节┃ 归类示例? 类型二 二氧化碳的性质 命题角度: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反应。CO 可作燃料(合理答案均可) D CO2 第2节┃ 归类示例 [解析] 本题考查了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进一步熟悉化学用语的使用。 [方法点拨] 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较多,但它们都跟二氧化碳有关。或有二氧化碳生成,或有二氧化碳参与反应,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于记忆二氧化碳的性质很有帮助。 第2节┃ 归类示例 变式题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解析] 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的化学性质;制取汽水时二氧化碳加压溶解时会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光合作用的反应中二氧化碳是反应物之一。 B 第2节┃ 归类示例? 类型三 二氧化碳的制取 命题角度: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发生和收集装置。试管 酒精灯 第2节┃ 归类示例 [方法点拨] 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中(通常1∶1进行溶解),所以二氧化碳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但二氧化碳用排水法也可进行收集,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 [解析]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约是空气密度的1.2倍,比空气大,所以常用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图D收集。反应原理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第2节┃ 归类示例酒精灯长颈漏斗 (2)对于标签已经脱落的甲、乙两瓶试剂,小王把标签1和标签2分别正确贴好,标签1应贴在______瓶上(填“甲”或“乙”)。
(3)用D装置收集某种气体时,如何判断气体已收集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可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若要验证它,还缺少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节┃ 归类示例 [解析] 存放药品的要求是固体放于广口瓶中,液体放于细口瓶中,石灰石是固体应该存放于广口瓶甲中;(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瓶口向外冒气泡时表明瓶中的水已经排尽,也就是气体已经集满。甲 当有气泡往外冒时即可证明气体已集满 A或B E 石灰水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第3节┃ 考点聚焦考点1 水的物理性质 纯水是无色、无气味的液体,在101 kPa下,水的凝固点是0 ℃,沸点是100 ℃。水在4 ℃时密度最大,为________。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1 g/cm3 [注意] 饮水最好别饮用纯水,因为纯水中不含矿物质,而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需要微量的矿物质帮助。 [辨析] 矿泉水、雨水、蒸馏水
矿泉水、雨水不是纯水,是混合物;而蒸馏水是纯水,几乎不含杂质,是纯净物。第3节┃ 考点聚焦考点2 电解水的实验氧气氢气 [注意] ①接电源负极的一端产生的是氢气,接电源正极的一端产生的是氧气,其体积比约是2∶1。即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②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第3节┃ 考点聚焦考点3 水的净化方法 过滤吸附煮沸少多第3节┃ 考点聚焦考点4 保护水资源 第3节┃ 归类示例? 类型一 水的物理性质命题角度:考查水的三态变化。 D [解析] “热冰”仍然是冰,但“热冰”不是由于温度的变化使水结成的冰,而是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的,该变化的过程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从图片可知分子由无序转化为了有序,间隔也发生了变化。第3节┃ 归类示例 [方法点拨]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和水分子间隔,水分子本身不变,但需要注意的有两点:水结冰时体积增大,从微观角度分析是因为水分子间距离变大的缘故,与其他物质的凝固不同;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考查中会涉及一些新名词,如热冰、超临界水、小分子团水等,其实质仍然是水,不要受试题干扰信息的影响。 第3节┃ 归类示例 变式题 超临界水是常态水在温度超过374 ℃、压强超过2.21×107 Pa下形成的气、液密度相等的一种特殊状态的物质。在密闭条件下,超临界水可以任意比溶解O2等,通过氧化反应,在较短时间内以高于90%的效率将废塑料断裂成油状液体,以下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常态水形成超临界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超临界水向固体内部的细孔中渗透能力极强
C.利用超临界水技术治理塑料的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超临界水处理废塑料的工艺对设备耐高压、耐高温和耐腐蚀的要求很高A [解析] 超临界水是常态水在温度超过374 ℃、压强超过2.21×107 Pa下形成的气、液密度相等的一种特殊状态的物质,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超临界水的形成要求是高温高压,所以处理废塑料时,对存放的容器要求也就相应较高。第3节┃ 归类示例第3节┃ 归类示例? 类型二 电解水的实验命题角度:通过电解实验考查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等。 D 第3节┃ 归类示例 [解析]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电解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在反应前后发生改变。 [方法点拨]题目通常给出电解水的装置图。解题时要仔细观察图形,要知道电源的正极产生氧气,电源的负极产生氢气,两支试管中生成的气体谁多谁少,然后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来解答。电解水实验把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了,通过实验可以推断物质的组成。第3节┃ 归类示例2∶1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第3节┃ 归类示例 [解析] 我们学习了电解水实验之后,知道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从图中也可看出a管中气体的体积是b管中气体体积的两倍;电解实验是为了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这一结论。第3节┃ 归类示例? 类型三 水的净化 命题角度:考查净化水的方法及顺序。 例3 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C [解析] 生活用水并不需要蒸馏水,所以操作中无需蒸馏这一操作,先排除③,再进行排序。第3节┃ 归类示例 [方法点拨]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操作的简便性,净化效果的最大化等方面。生活用自来水的获取方法,通常先在取出的天然水中加入明矾进行吸附沉降,再用过滤的方法将原有的不溶性物质和新产生的不溶性物质一起除去,最后进行消毒后送出水厂。此过程涉及消毒或杀菌的共有三处(见教材P51):沙滤池过滤后需要用氯气或其他消毒剂;饮用水中再通入一定量的杀菌消毒剂;居民生活饮用水还需要煮沸杀菌,防止水的二次污染。 第3节┃ 归类示例D [解析] 简易净水过程中小卵石、石英砂主要起到过滤作用,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在这里活性炭有过滤作用,但主要还是起吸附作用;经过以上过滤和吸附之后所得到的水中仍有许多可溶性的钙或镁的化合物,所以不是软水,更不是纯净水。 例4 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第3节┃ 归类示例? 类型四 保护水资源 命题角度:考查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 D 第3节┃ 归类示例 [方法点拨] 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污染严重,所以此类试题要了解相关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与方法。 [解析] 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海洋水占总水量的96.53%,淡水资源很少,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就更少了;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不但不多,人均更少,而且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大都是水溶液,只有少数环境下才遇到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