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静电现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构成
2.掌握摩擦起电实验,认识电荷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摩擦起电的成因
二.教具:
玻璃棒、丝绸、毛皮、橡胶棒、小纸屑(验电器)
三. 教学过程:
1.物质的微观世界
师:分子是有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不显电性的。比如水分子H2O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CO2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组成的。
2.摩擦起电实验: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小纸屑(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可以吸引小纸屑
结论:摩擦可以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吸引小纸屑),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两种电荷 实验P29页
(1)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2)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
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原子的构成
问题: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
结论: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是由不显电性的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大量的夸克组成。
5.摩擦起电的本质
问题:原子是不显电性的,为什么摩擦能起电呢?
摩擦起电的本质:(1)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有关
(2)摩擦起电的原因: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的原因: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经过摩擦之后就会失去电子,从而带上正电,而丝绸得到玻璃棒的电子带负电;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的原因:用毛皮去摩擦橡胶棒,橡胶棒经过摩擦会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而毛皮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丝绸和玻璃棒相比,丝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毛皮和橡胶棒相比,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一些。
四.课堂小结:
(1) 分子的组成、原子的组成结构、组成原子的微粒的电性
(2)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摩擦起电的过程、原因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P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