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探索更小的微粒§7.4宇宙探秘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是可以由更小的微粒组成。
3、通过找寻阅读相关的资料,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知道这种探究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4、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5、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了解天文学中的两个常用单位。
教学难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和宇宙起源。
复习提问:1、什么叫分子?其直径数量级一般为多少?
2、分子运动理论包括那些内容?
3、摩擦起电的定义、实质分别是什么?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
新课引入:
从静电现象,我们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内部除了电子以外,还有带正电的原子核。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分?宇宙到底有多大?起源于何时、何处?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逐步了解以上问题。
新课教学: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1911年,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
二、科学家探索物质微粒的进展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1911年,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氦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1964年盖尔曼提出质子和中子是由一种叫夸克的更小微粒组成的。
三、两大学说
1、地心说
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宇宙结构是以地球为中心的一系列同心圆行星体系”的地心说。
2、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日心说。
四、天文学中的两个长度单位
1、光年l.y.:光在真空中走一年所经过的路程
1 l.y.=9.161×1015m
2、天文单位AU: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1AU=1.496×1011m
五、宇宙起源
宇宙起源于一个原始火球,诞生于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课堂小结:
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课堂练习:补充习题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