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最新版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教案+同步练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最新版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教案+同步练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30 09:28:39

文档简介

部编最新版九下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1、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李白,字 ,号 ,唐代(朝代)伟大的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诗人 ,唐代 、 ,字梦得,洛阳人,有“ ”之称。
2、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到乡翻似烂柯人 D.拔剑四顾心茫然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日本政府公然制造事端编造谎言,指责我国海军的正常巡航,其目的是不屑置辩的。
B.上海华联超市出售染色馒头的恶性事件,实在是骇人听闻。
C.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相径庭。
D.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通过这次学习班的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提高。
B.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
C.艺术节的大合唱节目,我们班的同学基本上全都上台了。
D.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注视和倾听着老师做实验。
5、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在青海境内长约1200公里,平均海拔5500公尺,山顶皑皑白雪终年不化。②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天神们都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这里是上帝、众神的乐园。③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万山纵横,莽莽苍苍,一直延伸到青海中部。④同样,在中国的某些古典神话中,皇帝和他的神仙们也都居住在一座高山之上。⑤这座山就是被称作“亚洲脊柱”的昆仑山。
A.⑤①③②④ B.④⑤③①②
C.②④⑤③① D.②④③①⑤
6、按要求默写句子。
(1)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2 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3)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李白《行路难》(其一)里说的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 。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5)苏轼《水调歌头》中,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的两句是“ , ”。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答: 。
(1)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答: .

2、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2)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答: .

3、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题目。
(1)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 ”,一个是“ ”,一个是“ ”。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
(3)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二)拓展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释】 ①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书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

(2)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述。
答: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 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惆怅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1、(1)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诗人 李杜
(2)刘禹锡 文学家 哲学家 诗豪
2、D 3、A 4、B 5、C
6、(1)停杯投箸不能食(2)戍鼓断人行(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1)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2、(1)“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答出大意即可)
3、(1)我欲 又恐 何似
(2)a.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和痛苦之情;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b.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
(3)D
(二)拓展阅读
1、
(1)作者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作者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2)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之情。
2、
(1)D
(2)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部编最新版九下第13课《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课题
诗词三首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上
学习
目标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重点
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难点
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在这两个时代,涌现出了大批的诗人词人,他们在中国文化史上都留下了不朽的名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宋时期的三首诗词。
听。
由唐宋诗词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来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行路难
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写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3、关于唐诗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劲,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4、听朗读,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金樽(zūn) 投箸(zhù) 歧路(qí)
5、听朗读,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感知整首诗的诗意
用黄金制的酒杯中的盛着价值十千的美酒,用白玉制成的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珍贵菜肴。
但是,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四下张望,心里是多么茫然。
我想渡过黄河,但坚冰堵塞大川;我想登上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当年,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人生的道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艰难,面对纷杂的歧路,真正的大道究竟是哪一条?
但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到那时,我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选作笔记。
笔记。
朗读。
可笔记。
积累更多的文学常识。
积累生字。
读准节奏。
理解诗意。
文本探究
1、诗的前四句使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诗人使用对衬的手法,反映作者此时内心极度苦闷的心情。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景物吗?该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明确:这两句是虚写。诗人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渡黄河”和“登太行”比喻自己对仕途的追求和渴望;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自己仕途上的各种阻碍和困难。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前途渺茫、内心苦闷的心情。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使用了什么方法?怎样理解?
明确:这两句是使用典故。吕尚、伊尹备受重用的典故,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明君重用的愿望。
4、如何理解诗的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
明确:诗人使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比喻自己乐观自信的心态。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读,品。
得点句子的理解。
主题探究
本诗抒写了作者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情调。
讨论交流。
探究文章主题思想。
课后板书
行路难
李白
失意: 反衬 官声失意的苦闷
追求: 比喻、用典 渴望被重用
人生观:比喻 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笔记。
直观地展示课堂教学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新课导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学过的这则名言大家都还记忆犹新吧,知道出自谁的哪篇文章吗?对,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听。
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句子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2、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3、听朗读,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柯(kē) 畔(pàn) 暂(zàn)
4、根据你听到的朗读,正确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读懂诗意:
大巴山地区是个凄凉的地方,我在那里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时光。
每当我怀念旧友时,我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聊表相思,等我回到家乡时,才感到物是人非。
可是,我仍然希望我这艘沉船的旁边能有千万艘帆船安全驶过,我这棵病树的前头可以是一派万木争春的景象。
谢谢你今天为我吟诵的这首诗,我可以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笔记。
读,标出节奏。
积累文学常识。
正确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
文本探究
1、诗的首联给我们写了些什么?
明确:首联叙事,交代了被贬之地的荒凉和被贬时间的漫长。表现了诗人被贬时痛苦而又寂寞的心情。
2、颔联写了哪些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写了东汉向秀作赋和东晋王质烂柯的典故,写出了诗人回乡所见、物是人非的现状,表达了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的心情。
3、颈联的两句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自己比喻为“沉舟”“病树”,用“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4、结合诗歌题目,说说尾联的用意。
明确:回应题目,点明酬谢之意,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品读诗句,思考问题。
重点诗句的理解。
主题探究
这首诗前四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但后四句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笔记。
理解诗歌主题思想。
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白居易
典故:闻笛赋、烂柯 人对亲人的思念
比喻:沉舟、病树 对事物必将代替新事物
思想:酬答 坚定、乐观
可笔记。
直观地展示本堂课所学内容。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新课导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百年来,这两句诗道尽了多少离人的愁怅与思念!今天我们读来,仍然是心有悸动。这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听。
用名句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2、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备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39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七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3、了解宋词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填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
4、听朗读,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宫阙(quē) 低绮(qǐ) 婵娟(chán)
5、听朗读,准确标出这首词的朗读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把握词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月宫里美玉做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明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月色的明媚皎然。
笔记。
标出节奏。
笔记。
积累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诗词。
准确理解诗歌的意思。
文本探究
1、词的上下两阕各侧重写了什么内容?两阕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这首词的上阕侧重写景,下阕则侧重抒情。这两阕之间看似无关,但实际上却配合得天衣无缝,达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隔的目的。
2、“恐琼楼玉宇”“高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里的“恐琼楼玉宇”“高处”是比喻朝庭,意思是说,诗人也想回到朝中作官,但“乌台诗案”对他的打击,让他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恐惧。就个人的政治遭遇而言,也是针对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相矛盾的心理。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伤、欢乐、离别、相逢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这句话写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词人受到月的启发,惆怅的心情得到慰藉,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这两句的意思是: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词人希望自己和弟弟以及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推己及人,表现了词人博大的思想境界和乐观的情怀。
5、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思想感情的一个什么变化过程?
明确:从词中可知,词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品读诗句,思考问题。
赏析重点诗句。
课后板书
水调歌头
苏轼
写景:由月生情—欲求美好生活,却又心存恐惧。
抒情:感月愁怅—表达思念之情,给人美好祝愿。
笔记。
直观展示课堂教学内容。
拓展延伸
在唐诗宋词中,借景抒情的诗歌很多,请你从从中选择一到两首,分析诗歌所描写的景物与抒发的情感。
课堂小结
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
听。
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蓝色)注音。
金樽( ) 珍羞( ) 投箸( )
侧畔( ) 长精神( )
zūn xiū zhù pàn zhǎng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蓝色)的词。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2)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一定、必然
(3)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渡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以诗相达
(5)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增长,振作
3、默写。
(1)《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 , 。“ , ”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 , ”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定将要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 。”“ ,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课内完成作业。
巩固本堂课所学内容。
课件53张PPT。诗词三首最新部编版语文 九年级上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行路难

李 白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人物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评价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作品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走近作者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背景介绍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关于唐诗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劲,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知识链接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生字积累4、听朗读,给下面加点字(蓝色)注音
金樽( zūn ) 投箸( zhù ) 歧路( q í ) 整体感知5、听朗读,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金樽 / 清酒 / 斗 / 十千,玉盘 / 珍羞 / 直 / 万钱。
停杯 / 投箸 / 不能 / 食,拔剑 / 四顾 / 心 / 茫然。
欲渡 / 黄河 / 冰 / 塞川,将登 / 太行 / 雪 / 满山。
闲来 / 垂钓 / 碧溪 / 上,忽复 / 乘舟 / 梦 / 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 / 歧路,今 / 安在?
长风 / 破浪 / 会 / 有时,直挂 / 云帆 / 济 / 沧海。 整体感知6、感知整首诗的诗意
用黄金制的酒杯中的盛着价值十千的美酒,用白玉制成的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珍贵菜肴。
但是,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四下张望,心里是多么茫然。
我想渡过黄河,但坚冰堵塞大川;我想登上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整体感知 当年,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人生的道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艰难,面对纷杂的歧路,真正的大道究竟是哪一条?
但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到那时,我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文本探究 1、诗的前四句使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写法心情美酒佳肴不能食 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对衬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文本探究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景物吗?该怎样理解这两句诗?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文本探究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使用了什么方法?怎样理解?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文本探究 4、如何理解诗的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主题探究 本诗抒写了作者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情调。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后板书行路难
李白
失意: 反衬 官场失意的苦闷
追求: 比喻、用典 渴望被重用
人生观:比喻 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

刘禹锡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课导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学过的这则名言大家都还记忆犹新吧,知道出自谁的哪篇文章吗?对,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人物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评价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作品 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集有《刘宾客集》。走近作者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写作背景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3、听朗读,为下面加点字(蓝色)注音。
烂柯人( kē ) 侧 畔( pàn )
暂凭( zàn )积累生字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巴山 / 楚水 / 凄凉地,二十三年 / 弃置 / 身。
怀旧 / 空吟 / 闻笛赋,到乡 / 翻似 / 烂柯人。
沉舟 / 侧畔 / 千帆过,病树 / 前头 / 万木春。
今日 / 听君 / 歌一曲,暂凭 / 杯酒 / 长精神。 4、根据你听到的朗读,正确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 大巴山地区是个凄凉的地方,我在那里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时光。
每当我怀念旧友时,我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聊表相思,等我回到家乡时,才感到物是人非。
可是,我仍然希望我这艘沉船的旁边能有千万艘帆船安全驶过,我这棵病树的前头可以是一派万木争春的景象。
谢谢你今天为我吟诵的这首诗,我可以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诗意把握文本探究1、诗的首联给我们写了些什么?叙事 交代了被贬之地的荒凉和被贬时间的漫长。心情 表现了诗人被贬时痛苦而又寂寞的心情。文本探究 2、颔联写了哪些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典故东汉向秀作赋东晋王质烂柯情痴百感交集,不胜感慨文本探究 3、颈联的两句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深刻含义?比喻“沉舟”“病树”东晋王质烂柯含义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自己新贵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文本探究4、结合诗歌题目,说说尾联的用意。主题探究板书设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白居易
典故:闻笛赋、烂柯 人对亲人的思念
比喻:沉舟、病树 对事物必将代替新事物
思想:酬答 坚定、乐观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导入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课导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百年来,这两句诗道尽了多少离人的愁怅与思念!今天我们读来,仍然是心有悸动。这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人物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评价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作品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走近作者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 《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备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39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七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写作背景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了解宋词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填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知识链接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生字积累听朗读,为下面加点字(蓝色)注音。
宫阙(quē) 低绮(qǐ)
婵娟(chán)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朗读节奏5、听朗读,准确标出这首词的朗读节奏。 明月 / 几时有?把酒 / 问青天。不知 / 天上宫阙,今夕 / 是何年。我欲 / 乘风归去,又恐 / 琼楼玉宇,高处 / 不胜寒。起舞 / 弄清影,何似 /在人间。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朗读节奏 转 / 朱阁,低 / 绮户,照 / 无眠。不应 / 有恨,何事 / 长向 / 别时圆?人有 / 悲欢离合,月有 / 阴晴圆缺,此事 / 古难全。但愿 / 人长久,千里 / 共婵娟。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词意理解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月宫里美玉做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整体感知词意理解 明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月色的明媚皎然。文本探究 1、词的上下两阕各侧重写了什么内容?两阕之间有什么联系?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文本探究 2、“恐琼楼玉宇”“高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文本探究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文本探究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文本探究 5、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思想感情的一个什么变化过程?苦闷茅盾豁达祝愿课后板书水调歌头
苏轼
写景:由月生情—欲求美好生活,
却又心存恐惧。
抒情:感月愁怅—表达思念之情,
给人美好祝愿。拓展延伸 在唐诗宋词中,借景抒情的诗歌很多,请你从从中选择一到两首,分析诗歌所描写的景物与抒发的情感。课堂小结 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1、给下列加点字(蓝色)注音。
金樽( ) 珍羞( ) 投箸( )
侧畔( ) 长精神( )zūn xiū zhù pàn zhǎng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蓝色)的词。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2)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一定、必然
(3)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渡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以诗相达
(5)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增长,振作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3、默写。
(1)《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 ,
。“ , ”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 , ”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定将要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 。”“ ,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