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秋游》P4-5?
二、学习目标?
1.能够从情景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连减运算,还是先加后减,只是干事情的先后顺序不同。?
3.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能用连减运算正确解决实际问题,并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
学习难点: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连减运算,还是先加后减,只是干事的先后顺序不同。?
四、学习预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
师:有男女两队同学去秋游,需要乘船,看,他们在做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并形成共识:一首船能坐90人,男队上船坐45人,女队上船坐25人。?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老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分类,如题:男队女队一共有多少人?直接让学生口答解决。?
引导学生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并板书问题:两队都上船后,还有多少空位??
3.把信息问题完整说一说。?
(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尝试,把算是写在作业纸上。
老师巡视,选择典型做法。?
2.分层反馈。?
(1)展示方法1:45+25=70(个)?????
90-70=20(个)?
师:说说他的意思,是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生1:45+25的意思是男女两队都上船后做了70个位子。?
生2:90-70是还有多少个空位??
②结合PPT点子图动态演示: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学生一起说一说。?
(2)展示方法2:90-70=20(个)?
师:对于这种方法,你有什么建议??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方法2和方法1想法一样,只是少了第一步。?
(3)展示方法3:90-45-25=20(人)?
①师:这种方法能看明白吗?说说它的意思??
生1:90-45是男生上船后,还有多少个座位。?
生2:再减25是女队上船后,还有多少个空位。?
结合PPT点子图动态演示,理解算式的意义。?
讲解90-45-25竖式计算。?
展示学生的竖式:??
师:第一种和第二种有什么不一样??
师:对第三种一起减,你有什么建议??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一种和第二种不一样在第一步90-45的得数45,一个是再一次作为第二步的被减数,一个是直接减25。?
第三种一起减,第一步的结果没有写下来,容易错。?
3.沟通小结。?
(1)师:我们用了两种方法来解决“乘船还有多少个空位”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通过讨论,形成共识:①都是两步计算。?②结果相同。?
(2)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讨论,形成共识:一种是从90人分开一个一个减,一种是先合再减,也就是计算时的先后顺序不同。?
4.试一试?
师:秋游结束了,两队同学要乘车返回学校。?
(1)出示情景图,学生说一说信息和问题。?
(2)独立解答
预设方法一:?
???????????70-38-24=8(人)?
预设方法二:?
???????????38+24=62(人)?70-62=8(人)?
分别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要解决还有多少人没上车,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3)小结?
师:解决这问题,还要注意什么??
(三)分层练习,提升认识?
1.对比练习
学生独立解答,再等全班反馈。?
说一说第(1)题用连减运算和第(2)题用连加运算的理由,让学生明白:有的事情讲的是把一些东西合起来,有的事情讲的是从一样东西分出来再分出来。?
2.编题?
用算式“90-45-45”将一个故事。?
(1)学生说故事。?
(2)师:不管是分苹果的故事,还是买文具······等故事,什么是不变的??
四、全课总结?
师:给今天学习的内容取个名字?
《秋游(连减运算)》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能够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编写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运算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教科书通过“秋游”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且为下一节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同时,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境图呈现了3个主要的数学信息:“一条大船可乘90人。”“一队学生有45人。”“另一队学生有25人。接着,教科书提出了3个问题,前两个问题是根据情境图而提出的,返程的“乘车”问题。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目的在于让学生看图获取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结合秋游的情境不仅能从中获取3个数学信息,而且一般都要了解乘客的人数和交通工具限乘人数等两类不同的数学信息。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教科书结合情境图,提出了连减的问题,并给出了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连减,先从90中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从剩下的数中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列出连减算式后,探索连减的计算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先求和再减,先算出两个队一共有多少人,再从90人中去掉两个队的人数。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教科书提供了乘车回学校的情境,要求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列式计算。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连减的计算方法,检查学习效果,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智力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适时地点拨、肯定有价值的想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索精神。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学时,教师可以参照下面的步骤组织学生活动。
(1)导入:有两队学生去秋游,需要乘船。可是他们遇到问题了,想请同学们来帮忙。(教师出示教科书中的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从图中可以知道,一条大船可乘90人,一队学生有45人,另一队学生有25人。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发展学生用语言完整表述问题的能力。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科书列举了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第一种,用90人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就可求出还有多少个空位。学生可以分步列出两个算式,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90-45-25”,在计算连减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竖式。有的学生可能受到连加算法的影响,把三个数摞在一起减,这种方法可以算出结果,但非常容易出错,一般不提倡。
学生在计算退位减法时,有时会出现从十位退1后忘记在十位减1,或个位不够减时,用减数的个位数减去被减数的个位数等错误。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给学生以有效的帮助。
第二种,先求出两个队一共有多少人,再用90人减去两个队的人数和,结果就是船上的空位数。因还没有学小括号,这里只要求学生分步列式,不要求列综合算式。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对每一步运算,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或者说求的是什么,使学生能够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在学生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鼓励和引导,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已知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在表述时,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只要意思对即可,教师不必要求过高。
38+24=62(人),70-62=18(人)。
最后,师生一起总结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