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合唱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星星合唱队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8-29 12:27:07

文档简介

《星星合唱队》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6—7页
教学目标:
1、探讨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说图意。
引出问题:
1、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2、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二、探求新知。
1、根据问题开展估算活动。
我们知道了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又新加了15人,谁能估计一下,现在的人数比52多还是少?
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因为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现在的人数比52多。
2、探讨运算方法。
谁来说说怎样求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2-9+15=58(人)
竖式:(略)
减法数式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用12减9。
还可以有以下列法:15-9=6(人)52+6=58(人)
即现在合唱队有58人,和估算结果相同。
三、完成练一练
1、先看情境图,说明其义,再解答: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探求解答。生试讲:
2、根据问题开展估算活动。
我们知道了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下车27人,又上车19人,谁能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
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因为下车的人比上车的人多8人,所以现在车上的人数比原来少。
3、探讨运算方法。
谁来说说怎样求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6-27+19=48(人)
竖式:(略)
减法数式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用16减7。
加法数式要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进位1要写得小。
还可以有以下列法:27-19=8(人)56-8=48(人)
即现在车上有48人,和估算结果相同。
四、巩固练习。
1、商店里原有89台电脑,卖出去35台后,有运进18台,现在商店里有多少台电脑?
2、计算。
68+25-39 92-47+36
3、独立完成其余习题。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星星合唱队
例1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又新加了15人,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2-9+15=58(人)
竖式:(略)
例2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下车27人,又上车1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6-27+19=48(人)
竖式:(略)
教学反思:《星星合唱队(加减混合运算)》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能够在用图文叙述的具体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编写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及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加减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难点内容之一。
教科书通过合唱队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用文字叙述的形式呈现数学信息,引入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
说一说,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运算结果做一个事先估计,对结果有一个初步判断。根据学校合唱队人数变化的信息,学会在分析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作出合唱队人数变化趋势的判断,感受数量变化存在互相依存的关系,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教科书呈现了两种思路,引导学生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在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把分步列式写成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二是了解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一般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道理。
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教科书提供了两种加减混合运算的不同生活背景,一个是讨论三人年龄的问题,通过比较三人的年龄引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另一个是班级图书角的问题,通过“借书”“还书”引出所求的数学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建议
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的是“适时的介入”与“适当的指导”,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因缺乏指导而放缓学习进程,也不会因教师帮助过度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而毫无所获。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看懂情境图,引导学生通过情境中的文字得到信息: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新加入15人。然后展开三个问题的讨论。
说一说,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估算意识和数感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非常重要,这个环节的教学一定要到位。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新加入的人数多于今年毕业的人数,所以可以判断星星合唱队的人数比过去多了。
当然学生还会有其他说法,只要有道理教师就要给予鼓励。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教师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教师可以参照下面的步骤组织学生活动。
(1)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2)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如“52-9+15” “52+15-9”,对于学生的每一种方法,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根据自己所列的算式,尝试计算出结果。
教科书给出了两种计算方法,种是口算,一种是竖式笔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能口算直接用口算,得出结果58人后,可以联系上一个问题,让学生看到,计算结果与我们事先的估计是一致的,从而使学生感受估算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可能有的同学先用“15-9=6(人)”,求出新加入的比毕业的多6人,说明现在比原来多6人,再用“52+6=58(人)”,求出现在的人数。这种算法也是可以的,教师对于能够想到这种算法的同学要给予鼓励,但这种方法不作为统一要求。
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经历获取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等过程,再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思考过程。
有关年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思考。
一是由条件出发进行思考:由“淘气今年8岁”和“叔叔比淘气大29岁”,可以知道答:叔的年龄。知道了叔叔的年龄,再根据“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可以知道阿姨的年龄。二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要计算阿姨的年龄,需要知道叔叔的年龄,要计算叔叔的年龄,需要知道淘气的年龄。
左图,8+29-5=32(岁);右图,75-46+12=41(本)。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答加减运算,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