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与减》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加与减》复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8-29 12: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与减》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
二、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图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② 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
《加与减》ppt课件
《加与减》专项突破
五、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思维教育应该跟上知识教育,因为思维是知识的本源,是生产知识的机器。可以说思维学习比知识更重要。学习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单纯的为了计算而计算。引导学生学会“从头到尾”的思考问题,如何提取信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寻找计算算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学生明确运算顺序是计算教学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结合生活经验明确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1.收集信息、解决问题(100以内的连加)
师:同学们,这个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从图中你可以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课件图:
通过情境引入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复习,在这个表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能够正确的收集信息。
师: 该如何列算式呢?这个结果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
出示课件图:
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
(1)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所得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②列一个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2.收集信息、解决问题(100以内的连减)
师:大家回答的都很优秀。2008年一共获得10枚奖牌。请问你知道2012年获得多少枚银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信息呢?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同桌之间说一说。
出示课件图:
学生思维的碰撞,展示彼此解决问题的过程。
出示课件:
100以内的连减的计算方法:
(1)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所得的结果减第三个数。
(2)用竖式计算连减算式,可以用两个竖式分步计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连续计算。
3.收集信息、解决问题(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师:现在我们来猜一猜,2004年的金牌数比2012年和2016年的金牌数少32枚,2004年有多少枚金牌?你知道吗?
出示课件:
每个题都要求学生从提取信息入手,通过不断的训练,逐渐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出示课件: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1)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用两个竖式分步计算。
4.结合梳理过程,完成思维导图
我们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一个这样的知识图(出示下图),这样的知识地图能把我们学过的单一知识点串起来,便于我们发现知识间的联系。
5.精心设计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一、用竖式计算。
31+18+26= 90-44-32= 77-29+38=
【知识点】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答案】
【解析】这是一组计算题,主要目的是运用掌握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文具盒用了41元,买钢笔用了29元,买铅笔用了28元,他买这三样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
【知识点】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答案】
【解析】问题是“买这三样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需要将这三件商品的所需的钱数相加。
(2)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知识点】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答案】
【解析】从题中可知,学校的买来了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已知低年级和中年级分的图书数量,就可以求出高年级分得的图书数量。
(3)松鼠妈妈采来32个松果,小松鼠吃了13个,第二天妈妈又采回来24个,现在有多少个松果?
【知识点】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答案】
【解析】从题中可知,松鼠妈妈采来32个松果,小松鼠吃了13个,就是减少了13个松果,所以①先求出小松鼠吃完后还剩下多少;紧接着第二天妈妈又采了24个,②再求现在有多少个松果。
(4)做《加与减》专项突破。
6.全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全班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