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有多长》参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室有多长》参考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8-29 12:23:33

文档简介

名称
《教室有多长》参考教案
学校
教师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2、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教学
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
PPT、书、铅笔、尺子、橡皮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过元旦了,老师需要买拉花来装饰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我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学生可能会说:
看一看有几把尺子长。
看看有几本书长。
看看有多少个脚印长。
……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呀!
二、通过实践,引导探究
1.小组讨论:我们能用哪些方法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活动一:量一量
组内商量选择的方法
尝试用字的方法进行测量
(3) 汇报结果:教室有( )本数学书长;教室有( )把尺子长;教室有( )个脚印长。
(4) 交流测量结果: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各自的测量结果,你们对刚才测量的结果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6) 小结:虽然我们测量的都是教室的长度,但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出示各小组测量工具以及测量结果的统计表)
(7)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8)小结:统一测量工具。
3.活动二:游戏——比一比,用易拉罐摆一摆,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摆的高。(教师出示图片)
4.活动二:游戏——说一说,哪根木条长?(教师出示图片)
三、 矫正反馈,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到底是不是只有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练习设计: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度。
指名答
收集数学信息
组内交流
老师点拨
师生交流
小组讨论
学生参与
互动学习
自由说
四、板书设计:教室有多长
做好标记;一个挨一个摆好;一共量了多少次;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五、作业设计: A. 50页3题;B. 50页4题。
六、课后反思:这节课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体,安排了大量的测量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如:自选工具测量桌子有多长时,学生想出许多办法,如:有的学生用尺量,有的用书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用手量……当学生汇报结果时发现量的结果不一样,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学生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测量,验证他们的发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室有多长》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49~50页“教室有多长”。
教学内容分析
测量是把待测量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它使物体的属性具有了量化的特征,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体可测量的属性.从严格意义上说,二年级学生认识厘米是正式学习度量的起始,但是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短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比较,许多学生还积累了用自定义单位度量的经验。
本节课是在学生正式学习厘米之前专门设计的一节课,目的是通过学生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学会度量的方法,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度量的结果。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测量教室有多长的情境,讨论怎么测量教室的长,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初步知道度量的一些方法。第二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并交流测量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第三个问题,反思测量活动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总结测量要注意的问题,渗透正确度量的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相关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2.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在测量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具准备
尺、书、文具盒、易拉罐、小正方体、课件。
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就是元旦了,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学习成果预设:①用尺子量;②用数学书量;③用文具盒量;④用脚量;⑤用凳子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习成果预设:①学生5人一小组,选择尺子、数学书、文具盒、脚长、凳子等测量工具中的一种进行测量。②地面上画出4条表示教室长度的线,再加上教室本身的2条长,共6条,每组一条进行测量。③小组成员分工:1人组织,2人测量,1人记录,1人汇报。④如果学生测量中没有做标记或没有一个挨着一个测量,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测出教室的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
3.组织学生讨论:在量的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你们解决了吗?哪个小组能帮帮他们?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成果预设:①要做好标记;②一个挨着一个摆好;③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做标记有什么用?“紧挨着”是什么意思?
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学习成果预设:因为大家使用的工具不同。】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教师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30秒时间,谁摆得最高,谁就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来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规则同摆易拉罐,活动结束后,请每个小组说一说摆的小正方体个数,并评出获胜者。
教师归纳: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摆易拉罐的游戏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其内涵,如用易拉罐搭成的柱子可以当成一把“尺”,可以用它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高度;椅子的高度有多少个易拉罐的长、自己的身高有多少个易拉罐的长等。在家里只要有1个易拉罐就可以制作这把“尺”,做法就像用这个易拉罐为测量工具去测量一面墙多高一样,从地面量起,在墙上做好一个一个易拉罐的标记。
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了两根木条的长。
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这两根木条的长是怎样的?
【学习成果预设:①两根木条的长度都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②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③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
2.讨沦:谁说得对? (教师出示图片。)
【学习成果预设:虽然两根木条都是3个回形针那么长,但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两根木条的长度肯定是不相等的,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出示图片,观察、估计儿童、模特的身高大约是她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学习成果预设: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数学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学习成果预设:同伴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数学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习成果预设: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一般成人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白己的8个头长。】
三、回顾小结
师:今天的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实施要求
1.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操作活动空间,将教室中的课桌椅移出,学生坐在小凳上,在地面上画出4条表示教室长度的线,再加上教室本身的2条长,共6条,方便各小组有序活动。
2.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测量方法测量教室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学会测量方法,积累更多、更丰富的有关测量的数学活动经验。
3.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测量过程、结果和测量中的发现,做到智慧共享。
4.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热情鼓励学生的不同方法,同时也要对学生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
5.在小组动手测量之前,应当请各组汇报各自选择的测量工具。如果只有一个小组选择某种测量工具,那么这些小组必须进行协商,调整测量工具,确保每种测量工具至少被两个小组选择,以便于比较、反思测量的过程与结果。测量时小组要做好分工,必须有专人负责做标记,用粉笔在地面上留下用测量工具逐次量过的痕迹。为了避免拥挤而影响测量的质量,可以分两批进行测量,一些小组在测量的时候,另一些小组就站在一旁观察学习;第一批小组完成测量后,就当第二批测量的观察员。
6.引导学生通过对测量过程与结果的反思,总结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对于使用相同测量工具的小组,要引导学生关注测量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结果不一致,就要反思找原因;如果结果一致,还要看看他们测量的标记是否在一条直线上,看看测量最后剩余的那一部分的长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也要反思找原因。只要能找到产生测量误差的操作方面的原因,就不难归纳总结出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