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四节 常见的碱
第一课时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研究碱的性质也可以采用研究酸的性质的方法。我们已经知道碱具有涩味,有滑腻感,那么什么是碱?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 化合物 碱还有哪些性质呢?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一、碱的化学性质 1.在 2 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phenolphthalein)试液,观察试管里的溶液发生了什么变化。用 pH 试纸试验,氢氧化钠溶液能使pH试纸呈什么颜色?
2.用澄清石灰水溶液重复实验,观察产生的现象是否相同。红色红色蓝色蓝色>7>7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PH大于7.结论:性质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这里为什么要说成“碱溶液”,而不直接说成“碱”?因为有些碱不能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由于不溶于水,它们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色。Ca(OH)2+CO2=CaCO3↓+H2O1、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2、我们还学过哪些如二氧化碳一样的酸性气体呢?SO3,SO2,HCl等。3、你知道它们可以用哪些碱溶液吸收吗?Ca(OH)2溶液NaOH溶液你能试着写出SO2、SO3分别和NaOH、Ca(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2NaOH + SO2 = Na2SO3 + H2O2NaOH + SO3 = Na2SO4 + H2O Ca(OH)2+SO2=CaSO3+H2OCa(OH)2+SO3=CaSO4+H2O性质2. 碱溶液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用此反应除去二氧化硫气体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拓展2、NaOH固体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成什么呢?NaOH必须密封保存2NaOH + CO2 = Na2CO3 + H2O1、NaOH溶液为什么不用玻璃塞(主要物质是SiO2)? SiO2 + NaOH = Na2SiO3 + H2O 注意: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瓶盖,要用橡胶瓶盖或木塞。因为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1.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的现象出现,难以判断NaOH溶液是否与CO2发生了反应。 (1)如何才能知道以应是否发生了呢?(2)你还能设计哪些装置来证明?少量的、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答:如图,向集满CO2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倒入少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并振荡,塑料瓶变扁,说明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请逐一简述出现的现象。?
①??????? ????????? ;
②??????????? ????? ;
③ 。气球变大烧瓶内形成“喷泉”烧杯中的水进入锥形瓶中①少量的、浓的氢氧化钠溶 液②③还可设计下列装置来证明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1.在 2 支试管中分别注入 2~3 毫升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它们各显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 2 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1~2 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发生了 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氯化铜溶液呈蓝色;氯化铁溶液呈黄色。CuCl2中出现蓝色沉淀,FeCl3中出现红褐色沉淀。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3.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3毫升氢氧化钙溶液,然后分别滴加数滴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和红褐色沉淀Ca(OH )2 + Na2CO3 = CaCO3 ↓+2NaOH 3Ca(OH )2+ 2FeCl3 =2Fe(OH)3↓+3CaCl2性质3. 碱溶液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实验室制取少量
氢氧化钠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4.在4支试管中2支加入3毫升氢氧化钙溶液另2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别滴加盐酸和硫酸,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_________ __。
如何判断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_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Ca(OH )2 + 2HCl= Ca Cl2+ 2H2O Ca(OH )2+ H2SO4 = Na2SO4 + 2H2O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钙盐酸硫酸性质4. 碱溶液 + 酸 = 盐 + 水 NaOH + HCI = NaCI + 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会变红色,滴入几滴稀盐酸.红色渐渐消失.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总结可溶(微溶)性碱的通性:碱 + 指示剂有色物质碱 + 非金属氧化物盐 + 水碱 + 酸盐 + 水碱 + 盐新盐 + 新碱2NaOH + SO2 = Na2SO3 + H2OCuCl2 + 2NaOH = Cu(OH)2↓ + 2NaCl Ca(OH )2 + 2HCl= Ca Cl2+ 2H2OCO2+Ca(OH)2 = CaCO3↓+H2ONa2CO3+Ca(OH)2=CaCO3 ↓+2NaOH原因:碱溶液中都含共同的离子 — OH—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拓展提高1、不溶性碱加热能分解生成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
例如:
2、 难溶性碱可由溶于水的盐和可溶性碱反应制取。
例如:
有些可溶性碱也可由溶于水的盐和可溶性碱反应制取,
例如:
难溶性碱指溶解度很小的碱类。难溶性碱的性质:Ba(OH)2 +Na2CO3 = 2NaOH + BaCO3↓ 2NaOH +CuSO4 = Cu(OH)2 ↓+ NaSO4 常见需要掌握的:Mg(OH)2 Al(OH)3 Fe(OH)2 Fe(OH)3 CU(OH)2等而可溶性碱受热一般不能生成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练习1.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有( )
A. 氢离子 B. 氢氧根离子
C. 金属离子 D. 酸根离子B2.下列物质中,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
??A.浓硫酸???B.氢氧化钠???
C.大理石???D.澄清石灰水C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课堂练习3. 人体被虫咬(含甲酸),痛痒难忍,涂抹下列物质可以缓解的是 ( )???
A.醋???????B.肥皂水???? C.酒精?????D.氢氧化钠溶液B4. 把纯水、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滴入酚酞试液 B. 滴入石蕊试液
C. 滴入氯化钡溶液 D.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B5.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释许多问题。例如:
(1)用适量的稀硫酸可以除去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中常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形成白色固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2O3+3H2SO4=Fe2(SO4)3+3H2OCa(OH)2+CO2=CaCO3↓+H2O课堂练习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完成作业本常见的碱第一课时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常见的碱
第一课时练习
选择题
1.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粒子是( )
A.H+ B.OH﹣ C.H2O D.H
2.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
A.Fe B.CO2 C.Fe2O3 D.NaCl
3.NaOH与Ca(OH)2都是常见的碱,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相似的部分.下列相互代替能达到目的是( )
A.用Ca(OH)2代替NaOH做干燥剂
B.用Ca(OH)2代替NaOH处理废酸液
C.用NaOH代替Ca(OH)2做建筑材料
D.用NaOH溶液代替Ca(OH)2溶液检查CO2
4.某一无色溶液具有如下性质:①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与CuSO4溶液反应可产生蓝色沉淀;③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此溶液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氯化钙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盐酸
5.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 )
A.NaCl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稀盐酸 D.KNO3溶液
6.化学课上老师拿出三朵用石蕊溶液处理过的紫色小纸花(如图),向纸花上分别喷洒不同的溶液,三朵纸花显色情况为:①?紫色?②红色③?蓝色。喷喷在②号纸花上的溶液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碳酸钠 D.稀盐酸
二.填空题
7.小丽用如图所示装置实现了“水往高处流”,水往高处流得原因是 。
8.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图知识网,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请回答: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后生成蓝色溶液,则B的化学式为 ;反应④可用于制取烧碱,化学方程式为 。
9.盐酸、硫酸、氧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有着较广泛的用途。
(1)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氢氧化钠固体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盐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如图是某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B能用于灭火,“﹣”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
(1)按物质分类,C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写出C的一种物质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3)NaOH与A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1.为验证Ba(OH)2的化学性质做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1)实验一中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
(2)实验二、三验证了Ba(OH)2能和某些 (填物质类别)发生化学反应;
(3)实验四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讲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溶液A.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综上分析,溶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
12.小玥向一支装有少量CuO 的试管中依次加入下列物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下列问题。
(1)图A实验中加入过量稀H2SO4的实验现象是 。
(2 )图B实验中有蓝色沉淀生成,此蓝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
(3)图C实验中加入过量稀H2SO4反应停止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4)图D实验中,向图C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插入新打磨的铝丝,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铝丝。 发现溶液颜色为无色,则溶液中的溶质不含 。
小玥认为要确定溶液里的溶质是否还存在能与铝反应的另一种物质,只需向其中加入适量的 (填字母) 即可。
A.Zn粒 B.酚酞溶液 C.稀盐酸 D.CaCO3粉末
13.小希设计了一套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
实验开始时,打开K2关闭K1,向其中通入CO2气体。一段时间后,关闭K2代开K1,继续通入CO2气体。
(1)以上实验是为了证明 。
(2)若要达到实验目的,预期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C
5.C
6.D
二.填空题
7.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烧杯中的水进入瓶中。
8.Fe2O3+6HCl═2FeCl3+3H2O;Cu(OH)2;Na2CO3+Ca(OH)2═CaCO3↓+2NaOH。
9.(1)Ca(OH)2;
(2)CO2+2NaOH=Na2CO3+H2O
(3)Fe2O3+6HCl=2FeCl3+3H2O。
10.(1)酸;
(2)HCl+NaOH=NaCl+H2O(合理即可,如稀硫酸或稀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3)有蓝色沉淀生成.
三.实验探究题
11.(1)溶液变红色;
(2)盐;
(3)Ba(OH)2+2HCl=BaCl2+2H2O;
(4)氯化氢、氯化镁和氯化钠。
12.(1)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Cu(OH)2;
(3)H2SO4、Na2SO4、CuSO4;
(4)CuSO4;产生气泡,有红色固体析出。 溶液为无色;AD。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1.4 常见的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4节 常见的碱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2.了解酸性氧化物及其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3.总结碱的通性
4. 通过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5.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重点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⒉ 碱的通性。
难点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⒉ 碱的通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碱具有涩味,有滑腻感,那么什么是碱?碱还有哪些性质呢?
研究物质的方法:
典型物质 归纳性质 推测用途
知识回顾: 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通过回顾前知,引入新课,使知识形成系统
讲授新课
一、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1.在 2 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phenolphthalein)试液,观察试管里的溶液发生了什么变化。
用 pH 试纸试验,氢氧化钠溶液能使pH试纸呈什么颜色?
2.用澄清石灰水溶液重复上述实验,观察产生的现象是否相同。
结论:性质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PH大于7.
小组讨论:1、这里为什么要说成“碱溶液”,而不直接说成“碱”?
2、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3、我们还学过哪些酸性气体呢?
4、你知道它们可以用哪些碱溶液吸收吗?
5、你能试着写出SO2、SO3分别和NaOH、Ca(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总结:性质2. 氢氧化钠溶液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思考与讨论:
NaOH溶液为什么不用玻璃塞(主要物质是SiO2)?
NaOH固体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成什么呢?
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知识拓展:思考
1.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的现象出现,难以判断NaOH溶液是否与CO2发生了反应。 ⑴如何才能知道以应是否发生了呢?
⑵你还能设计哪些装置来证明?
⑶请逐一简述出现的现象。
实验探究:1.在 2 支试管中分别注入 2~3 毫升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它们各显什么颜色?
2.在上述 2 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1~2 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发生了 什么变化?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a.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3毫升氢氧化钙溶液,然后分别滴加数滴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
化学方程式为;
b.在4支试管中2支加入3毫升氢氧化钙溶液,另外2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别滴加盐酸和硫酸,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
如何判断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性质4. 氢氧化钠溶液 + 酸 = 盐 + 水
课堂总结
原因:碱溶液中都含共同的离子 — OH——
A. 氢离子 B. 氢氧根离子
C. 金属离子 D. 酸根离子
2.下列物质中,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
??A.浓硫酸???B.氢氧化钠???
C.大理石???D.澄清石灰水
3. 人体被虫咬(含甲酸),痛痒难忍,涂抹下列物质可以缓解的是( )???
A.醋?????B.肥皂水? C.酒精?D.氢氧化钠溶液
4. 把纯水、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滴入酚酞试液 B. 滴入石蕊试液
C. 滴入氯化钡溶液 D.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碱溶液遇无色酚酞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变蓝,PH大于7.澄清石灰水遇无色酚酞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变蓝,PH大于7.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1、因为有些碱不能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由于不溶于水,它们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Ca(OH)2+CO2=CaCO3↓+H2O
3、SO3,SO2,HCl等。
4、Ca(OH)2溶液NaOH溶液
答案:1、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瓶盖,要用橡胶瓶盖或木塞。因为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2、2NaOH + CO2 = Na2CO3 + H2O
如图,向集满CO2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倒入少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并振荡,塑料瓶变扁,说明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气球变大
烧瓶内形成喷雾
烧杯中的水进入锥形瓶中
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氯化铜溶液呈蓝色;氯化铁溶液呈黄色
CuCl2中出现蓝色沉淀,FeCl3中出现红褐色沉淀。
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学生实验,记录现象,得出结论。
1、(1)产生白色沉淀和红褐色沉淀
(2)Ca(OH )2 + Na2CO3 = CaCO3 ↓+2NaOH
3Ca(OH)2+2FeCl3=2Fe(OH)3↓+3CaCl2
2、(1)无明显现象
(2)在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会变红色,滴入几滴稀盐酸.红色渐渐消失
(3)Ca(OH )2 + 2HCl= Ca Cl2+ 2H2O
(4)Ca(OH )2 + H2SO4= Ca SO4+2H2O
(5)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6)NaOH + HCI = NaCI + H2O
.学生归纳碱的通性:
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PH大于7.
2、碱溶液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碱溶液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4、碱溶液 + 酸 = 盐 + 水
课堂小结
碱的通性: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PH大于7.
2、碱溶液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碱溶液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4、碱溶液 + 酸 = 盐 + 水
板书
1.4 常见的碱
碱的化学性质:1、 氢氧化钠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PH大于7.
2、氢氧化钠溶液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氢氧化钠溶液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4、氢氧化钠溶液 + 酸 = 盐 +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