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高考古典诗歌复习之如何区别诗歌中的对比、衬托与虚实结合 看图指认艺术技巧反衬一、对比衬托辨识 战士军前百战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观祈雨》对比对比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邪溪》 反衬反衬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陈与义《早行》对比反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对比反衬二、对比衬托小结衬托与对比的区别:衬托对比1、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3、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4、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6、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三、对比衬托应用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注】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手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课堂练习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 (“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过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②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鞭挞了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从生,宫殿荒凉。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的艺术手法是(?)①对比。
②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
③表达出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感叹。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这首诗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对比。通过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咏史感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将士军前百战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这句诗的艺术手法是(?)对比。
用前方作战的士兵舍身卫国和统治者醉生梦死、不务国事的情形作对比。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是(?)对比。
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本句的表现手法是(?)衬托。
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和天台山来衬托天姥山。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邪溪》
本句的艺术手法是(?)衬托。
用蝉鸣反衬林静,用鸟鸣反衬山幽。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用过去繁华的梦境反衬现实的凄凉。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环境的寂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本句的艺术手法是(?)对比。
将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与人民悲惨遭遇进行对比。四、虚实结合辨识何为实?何为虚?
眼见耳听为实,
想象梦幻为虚。
目前现在为实,
过去未来为虚。
五、答题规律答题步骤1、点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衬实
2、指出实景、虚景
3、效果:前后对比,互相映衬,丰富诗歌意象,拓展诗歌意境,烘托、渲染氛围;突出主旨、情感
六、应用实践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
?本诗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冬至的夜里,作者寄宿在邯郸的驿站里,在灯前抱膝枯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虚写家中的亲人深夜围坐,还在谈论着思念着自己。?虚实结合,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本诗三四句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三句虚写推知儿童在斗蟋蟀;第四句实写夜晚篱笆旁只有亮着的孤灯。?虚实结合,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孤寂和思乡之苦。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本诗三四句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三句虚写满园生机盎然、蝶飞蜂舞、百花烂漫、万紫千红/姹紫嫣红的春色;第四句实写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展现在眼前。?虚实结合,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对小园风景的喜爱之情和不能进入游园的遗憾之情。琅琊山六题·琅琊溪
宋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
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 《琅琊溪》
?本诗三四句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三句虚写不知道溪流源头的远,即不知其在哪里;第四句实只看到溪流上漂浮的深山中的花朵。?虚实结合,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夏夜宿表兄话旧
唐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夏夜宿表兄话旧》
?本诗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话旧的情景:花开满庭,夜雨偷潜,人醉初醒,家书久盼不至,往事不堪回首,昔日孩童长成,亲友多半生死两隔;虚写明日送别的场景:预想明朝,孤舟话别,情至愁极,只有河桥旁青青的酒旗随风飘动。?虚实结合,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的依依不舍的留别之情/物是人非的悲凉之情/时光易逝的感慨之情/久别重逢的欣喜之情。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本词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前五句实写炼狱十年,生死两望,不思难忘,遥望千里之外,爱妻孤坟酣睡,孤寂悲痛无处倾诉;其余词句虚写纵使相逢也因我尘土满面、鬓发如雪而不相识和夜来幽梦,伊人正在舷窗梳妆的情景。?虚实结合,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送魏十六还苏州
唐 皇甫冉
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送魏十六还苏州》
?本诗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实写深夜送友,别情依依,更难堪阴虫低吟的话别场景;后两句虚写明朝送别,挚友乘舟归去,友在毗陵回望姑苏,只见白云不见我。?虚实结合,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以及无限惆怅的伤别之情。凉州词 唐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凉州词》
?本诗三四句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三句实写沙漠传来了远处阵阵驼铃声;第四句虚写骆驼应是满载上等的布匹到吐蕃占据的西北重镇。?虚实结合,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见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悲痛之情。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唐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本诗三四句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三句实写风启门扉,竹子又摇;第四句虚写诗人怀疑是朋友远道而来。?虚实结合,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苗发司空曙的思念之情。城东早春
唐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城东早春》
?本诗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实写自古至今诗家描绘的清新之景尽在早春,柳条初绿,尚未到一半;后两句虚写如果等到上林苑百花烂漫、花团锦簇,出门都是前往看花的人。?虚实结合,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之情。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 宋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昭君怨》
?本词主要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阙有人演奏乐器,惊醒了窗内酣睡的人儿,推窗望去,烟雾缭绕,新月朦胧,天地一片灰蒙蒙的;下阕虚写明日朋友去了又回、最后离去的情景:飞絮满天、百花凋零,只见船儿载着挚友随水东去。?虚实结合,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词人送别有人时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和无限惆怅的伤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