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练习题(无答案)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练习题(无答案)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29 16: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 2015年是《青年杂志》创办100周年。100年前的《青年杂志》主要宣传( )
A.君主立宪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主科学思想
D.尊孔复古思想
2.下列事件发生在1915年的是(  ) A.“百日维新”????????
B.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C. 发起新文化运动??????
D. 建立中国同盟会
3. 在20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新文化运动也因此风生水起,波澜壮阔。《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
A.鲁迅    
B.李大钊
C.胡适    
D.陈独秀
4.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5.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 A.《时务报》?B.《新青年》?
C.《民报》??D.《申报》
6. 北大有一座著名的红楼,在20世纪初,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广泛宣传民主和科学。其中不少名人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些人物包括( )
①康有为 ②陈独秀 ③鲁迅 ④梁启超 
⑤孙中山 ⑥李大钊 ⑦胡适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⑦   
C.②④⑤⑥   D.①②⑥⑦
7.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民主”与“科学”???? B.“自强”与“求富” C.“民主”与“共和”???? D.“扶清灭洋”
8. 把反封建内容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人物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9.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  ) ①《每周评论》??②《万国公报》??③《新青年》??④《民报》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 )
A.宣传“尊孔读经”   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推翻清王朝    D.宣传民主、科学
11.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 )
A.《呐喊》??B.《女神》 ? C.《狂人日记》 ? D.《暴风骤雨》
12.“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基础
D.使民主和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13.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4.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 胡适????B. 李大钊???C. 陈独秀???D. 蔡元培
15.新文化运动解除了思想禁锢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投身更多的政治活动。下次关于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材料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判断陈独秀发表材料一的观点时的社会背景。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谁?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阵地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陈独秀的什么精神?和他并肩战斗的主要战友还有谁?
追求科学和民主,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精神。
(4)为了“拥护这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的这场运动叫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