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6张PPT。 文言句式 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变式句)。文言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宾语前置;
二、定语后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置。宾语前置 ── 谓(动) 宾 ── 介词 宾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未有之不欺余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有否定词
2、都由代词 (“之”“余”)充当宾语。结论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词:不、未、莫、无等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操何 在安为何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结论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等。结论三:用 “唯......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唯......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利是图
4、唯马首是瞻不知句读、不解惑有何厌唯图利唯瞻马首1、忌不自信。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四:以“自”、“相”“见”为宾语前置句的标志。“相”指动作偏指一方。“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不信自“相”指婆婆2、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见”指自己定语后置 ── 定语 中心词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定语+者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之群臣吏民可使报秦之人①马之千里者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之+定语+者 千里之马铿然有声之石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
中心词+ 之+定语高之庙堂、远之江湖利之爪牙、强之筋骨状语后置 ── 状语 中心词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词结构后置。文言文中的介词结构大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面,其中尤以由“以”“于”“乎”构成的介词结构居多。你能想到哪些例句呢?主谓倒置 ── 主语 谓语 主谓倒置即将谓语前置,大都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达的需要。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疑问句居多。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悲哉,世也!翻译下列句子汝之不惠甚矣!世也悲哉!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君何以知燕王?
2、宋何罪之有?
3、不吾知也。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5、微斯人,吾谁与归?
6、会于西河外渑池。
7、仰观宇宙之大
8、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9、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句 (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牛刀小试链接高考(一)2015年 重庆卷 《赠医者汤伯高序》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二)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
《宋史·孙傅传》 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判断句 文言句式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5、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5、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句式特点:……者,……也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夫战,勇气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粟者,民之所种。
8、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夫战,勇气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粟者,民之所种。
8、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句式特点:……,……者也
……,……也;……者,……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此天子气也。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此亡秦之续耳。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是寡人之过也。???
7、是亦走也。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此天子气也。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此亡秦之续耳。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是寡人之过也。???
7、是亦走也。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句式特点:此……;是……
译为“这(是)……”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4、不知木兰是女郎。
5、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4、不知木兰是女郎。
5、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句式特点:用动词“为”“是”表判断。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臣本布衣。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且相如素贱人。
8、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臣本布衣。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且相如素贱人。
8、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句式特点:通过副词“乃”“即”“则”“皆”等表判断。
译时将判断语意与副词语意一并译出。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荀卿,赵人。
2、秦,虎狼之国。
3、刘备天下枭雄。
4、此人力士。
5、此子贤者。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荀卿,赵人。
2、秦,虎狼之国。
3、刘备天下枭雄。
4、此人力士。
5、此子贤者。句式特点:没有词语标志,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可以转化为“……者,……也”句式。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予本非文人画士。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予本非文人画士。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句式特点:用“非”等词语表示否定性判断。一、用“者”或“也”句式表判断。 ①用“……者,……也”表判断。
②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③前单用“者”或后单用“也”表判断。 四、用“即”“乃”“则”“皆”等副词表判断。 三、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六、用“非”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五、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二、用“此(是)……”句式表判断。 判断句主要形式:被动句 文言句式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不拘于时,学于余。
2、而君幸于赵王。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不能容于远近。
5、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不拘于时,学于余。
2、而君幸于赵王。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不能容于远近。
5、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句式特点:用介词“于”表被动。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句式特点:用“见”“见……于……”表被动。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5、如姬父为人所杀。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5、如姬父为人所杀。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特点:用“为”“为……所……” 表示被动。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三月丁卯之望。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三月丁卯之望。句式特点:用介词“被” 表被动,与今相同。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洎牧以谗诛。
2、城之破也。
3、戍卒叫,函谷举。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王之蔽甚矣。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洎牧以谗诛。
2、城之破也。
3、戍卒叫,函谷举。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王之蔽甚矣。 句式特点: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念上表被动。一、用介词“于” 表被动。三、用“为”“为……所……”表被动。 二、用“见”“见……于……”表被动。 四、用介词“被”表被动。 五、语意被动句被动句主要形式:省略句 文言句式 文言文中成分省略的现象非常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梁惠王)曰:“不可,(五十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曰:“王如知此,(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承前省;2、蒙后省;3、对话省。句式特点:省略主语。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步)三四里。句式特点:省略谓语。1、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
②屠惧,投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2、①竖子不足与谋。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③相如闻,不肯与会。1、①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之。
②屠惧,投(之)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2、①竖子不足与(之)谋。
②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③相如闻,不肯与(之)会。句式特点: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
如成言。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
如成言。句式特点:省略介词(主要是
“于”“以”两词)。一、省略主语。二、省略谓语。 三、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四、省略介词(“于”“以”)。 省略句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