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7.2弹力 课件(共20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7.2弹力 课件(共20页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8-30 13:0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 第七章 力 第2节 弹力 学习目标
4.知道在其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并能正确使用。(重点)3. 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难点)新课引入思考:撑杆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呢?这些现象与弯曲的撑杆、弯曲的跳板产生的弹力有关。 新课讲授一、弹性与塑性用力作用在橡皮筋、弹簧、气球、橡皮泥上,物体有什么变化?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性质?你能根据这些物体的特性进行概括与分类吗?新课讲授总结:
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形变。
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形变。新课讲授二、弹力活动: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粉笔头能弹出去吗?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生活中经常遇到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新课讲授 取出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发生较大形变。观察后一种情况下,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  总结: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1.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受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大小:与物体弹性强弱和弹性形变量大小有关,同一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就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
4.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且总是与接触面垂直。
5.作用点:作用在施加外力的物体上,也可等效在接触面的一点上。新课讲授弹力的相关概念新课讲授三、弹簧测力计新课讲授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2.构造:拉环、弹簧、指针、挂钩、 刻度盘。握力计形形色色的弹簧测力计新课讲授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新课讲授3.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 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4.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观察:量程、分度值。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用手拉挂钩检查弹簧是否灵活,摩擦是否过大。
(3)测量:不能超过量程。
(4)被测力一定要作用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严禁倒挂。新课讲授5.活动:
(1)感受1N、3N、5N的力。
(2)测出一个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3)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课堂练习1.如右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为__ __,分度值为____,现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N。2.有一弹簧测力计,当秤钩上没有施加力时,指针不是在零刻度线上,而是在0.2N的位置,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秤钩,读数为4N,则手拉弹簧的力为( )
A、4.2N B、4N
C、3.8N D、无法判断3.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
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D课堂练习4.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时,测一个物体重力时,手持挂钩,将物体挂在拉环上,测力计的读数为5N,则物体的重力为( )
大于5N B等于5N
C.小于5N D.以上都有可能C课堂练习探索新知用手捏一个厚玻璃瓶,它会发生弹性形变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典型例题例题1.一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两人分别用5N的力拉挂钩的吊环,则测力计的读数为 N。例题2.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时,测一个物体重力时,手持挂钩,将物体挂在拉环上,测力计的读数为5N,则物体的重力为( )
A.大于5N B.等于5N
C.小于5N D.以上都有可能5C课堂小结一、弹性与塑性
二、弹力
条件、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使用:看、调、测、读课后思考轻按桌面能使它发生弹性形变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