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2.5定风波课件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四:2.5定风波课件 (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30 11:4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定风波 苏轼诗词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诵读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芒鞋:草鞋。“竹杖芒鞋”

2、吟啸:吟唱长啸,表示泰然自若的情态。
3、蓑:指雨具蓑衣。
4、料峭:形容春寒,如:“春寒料峭”。
5、向来:刚才,方才之意。词语解释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研 读 小 序

★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地点:沙湖道中。
★天气:雨,晴。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故,交代写作缘由。
2、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1、全词分别写什么内容?序写作词缘由,上片写雨中事,下片写雨后感。闲适、轻松、自如1雨 偶然 客观 …… 淋or躲 选择 主观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雨大 挑战 轻松
欢快神态
自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
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态度:
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
镇定自若,泰然处之
莫听:
外物不足萦怀
“何妨”
俏皮的挑战色彩马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呢?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心情的轻松 无官一身轻轻竹杖芒鞋闲散奔波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劳碌。 诗人被贬黄州,为什么内心还会感到轻松呢?“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苏东坡《答李端书》 因为可以过一种没有官场束缚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内心轻松。一蓑烟雨任平生思考:“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烟雨?“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烟雨:
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的风云变幻
任:有听凭之意,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
镇定 洒脱 从容 旷达
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笑傲江湖的味道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春风:
人生的逆境 政治的风雨
山头斜照:
人生的希望
作者在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三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
萧瑟处:指遇雨的处所。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A“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也无风雨也无晴 得之淡然,
失之泰然,
争之必然,
顺其自然。小结:人生不经几番风雨,便难彻悟。 综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手法揭示 以 “小” 事: 苏轼遇雨(实)
一“雨”双关
对 竹杖芒鞋轻胜马 (虚) 比 同行皆狼狈
见 “大” 情: 旷达超越
寓情于景“一蓑烟雨任平生”纵横奔放的报国豪情人生如梦的感伤宠辱皆忘、超乎物外的旷达乐观积极、进取乐观、旷达苏轼的人生态度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挫折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就是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 《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作者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课堂小结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与李白相比,苏轼少了几分 ,多了几分 ;
与稼轩相比,苏轼少了几分 ,多了几分 。桀骜不逊隐忍平和 与杜甫相比,苏轼少了几分沉郁愁苦,
多了几分超然达观;慷慨激昂淡定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