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2.4 柳永词两首 导学案(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四:2.4 柳永词两首 导学案(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30 11:29:28

文档简介

课 题
《望海潮》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
3、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 当堂检测 — 反思质疑 — 布置作业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关于词的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 “ ”等。
2、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 (58字以内)、 (59—90字) (91字以上)
词的段落叫: 或 )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
派—代表人物:
派—代表人物:
复习关于柳永的知识
柳永, 时期著名词人, 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 ,后改名 ,字耆(qí)卿,排行第七,又称 。
(三)拼音
参差( ) 绕堤沙( ) 天堑 ( )
珠玑( ) 罗绮 ( ) 竞豪奢 ( )
重湖叠巘( ) 羌管 ( ) 千骑( )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四)解释词义
形胜:
都会:
天堑:
叠巘:
高牙:
二、探究新知
1、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样的内容?
2、这首词写的是杭州,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4、《望海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
当堂检测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慢词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慢词。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词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
四、反思质疑
学习完本文,我的收获(或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五、布置作业
资料链接:
1、走进作者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qí)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xǔ]。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被誉为“才子词人”。“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肯以低身俯就这些女子,肯看她们心上的伤痕。”
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1、写都市生活和风光;2、写男女间的恋情;3、写羁旅行役之苦。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小令。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所以称柳永“慢词之祖,婉约之宗 ”
写作背景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雨霖铃》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3、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重点难点
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体会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 当堂检测 — 反思质疑 — 布置作业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自主学习
(一)拼音
雨霖( )铃 骤( )雨 凝噎( )
暮霭( ) 帐( )饮
(二)解释词语
骤雨:
兰舟:
凝噎:
暮霭:
那堪:
宵:
经年:
二、探究新知
1、概括的上下片的内容 ,说说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2、《雨霖铃》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上阕和下阕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词的下片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着怎样的特点?蕴涵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当堂检测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一词开篇第一句“伫倚危楼风细细”为叙事句,试对其意境和内涵加以赏析。



“拟把”一句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



四、反思质疑
学习完本文,我的收获(或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五、布置作业
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2、《鹤冲天》
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黄金榜上没有我的大名,偶然丧失了当状元的希望。清明朝代暂时遗落贤才,我怎么疗治心灵的创伤?既不能大显才华实现风云志向,那就一任自己纵情放荡。更何况管它得与丧!我本才子词人,自应是白衣卿相。 就在那烟花巷陌中,隐现艳丽雅致的丹青屏障。幸有知己知音的意中佳人,最值得我寻访。姑且这样偎红依翠,此种风流韵事,足令我平生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还是忍着辛酸,把金榜虚名换成及时行乐的小饮清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