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定风波》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词的特点。
2、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歌主旨。
3、体会词旷达豪放的意境和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词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 当堂检测 — 反思质疑 — 布置作业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自主学习
(一)正音
蓑( ) 料峭( ) 萧瑟( )
(二)解释词义
芒鞋:
吟啸:
蓑:
料峭:
向来:
二、探究新知
1、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2、全词分别写什么内容?
3、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4、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呢?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诗人被贬黄州,为什么内心还会感到轻松呢?
5、“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三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当堂检测
仿照例句,完成句子。
例:与杜甫相比,苏轼少了几分沉郁愁苦,
多了几分超然达观;
与李白相比,苏轼少了几分 ,
多了几分 ;
与稼轩相比,苏轼少了几分 ,
多了几分 。
四、反思质疑
学习完本文,我的收获(或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五、布置作业
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学习目标
1、诵读并背诵课文,感受豪放词风。
2、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 当堂检测 — 反思质疑 — 布置作业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关于苏轼的知识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 ,号
,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 并称“苏黄”
,词与 并称“苏辛”,散文与 并称“欧苏”,书法与 、 、 并称“宋四家”。与其父 、其弟 并称“三苏”。
拼音
故垒( ) 纶( )巾 樯橹( )
还酹( )
解释词义
故垒:
纶巾:
樯橹:
华发:
尊:
酹: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二、探究新知
1、上阕写了哪些景观?展现了怎样的意境?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3、作者写到的豪杰是谁?描写这个人物的句子有哪些?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豪杰形象?
“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
5、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是这样吗?谈一下你的理解。
当堂检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考: ①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② “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③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反思质疑
学习完本文,我的收获(或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五、布置作业
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
苏轼 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此职位实为虚职,因此为排遣政治上的失意,他游历访古,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