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2.6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四:2.6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30 11:4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在朗读中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3、深刻体会本词用典的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
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以及体会本词用典的艺术特色。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 当堂检测 — 反思质疑 — 布置作业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自主学习
(一)拼音
舞榭( )歌台 巷陌( )
封狼居胥( ) 佛狸祠( )
(二)解释词语
风流: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英雄无觅:
二、探究新知
1、作为豪放词,在写作手法上,这首词最大特点是什么?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2、本词运用了哪五个典故?(找出相应句子)
3、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4、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5、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6、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当堂检测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本诗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反思质疑
学习完本文,我的收获(或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五、布置作业
资料链接:
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对金屈辱求和,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
关键词:爱国词人 主张北伐 壮志未酬
2、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o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3、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表明题材,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