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30 11:2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原因、内容。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幕府的统治危机
1.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 ,掌握日本的实权。
2.背景:(1)阶级矛盾尖锐(内忧):德川幕府对内实行封建的 ,对外实行 。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日本 。(2)民族矛盾激发(外患):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外扩展, 成为侵略的目标。1854年, 国海军准将 率领舰队首先来到日本,迫使 与
签订了不平等《 》,日本的大门被侵略者打开。
(二)推翻幕府统治
1.欧美列强的入侵,使日本面临沦为 的危险,反 、反
的斗争此起彼伏。
2. 、 、 、新兴地主形成改革力量,打着恢复天皇的旗号,进行 。
3.1866年,幕府军与倒幕军在 、 发生激战,幕府军失败,
后来,德川幕府被推翻。
(三)富国强兵的举措
1.明治维新的时间: 年,2.领导人: ,3.目的: 。
4.性质: 。
5.内容:(1)政治上 。
(2)经济上 。
(3)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 。
(4)军事上 。
6.为了向西方学习,明治政府还派出以 为首的使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 和 。
7.明治维新的影响: 积极:使日本迈入了 ,走上了
。 消极: 。
【重难点突破】
武士阶级对近代日本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士在日本地位很高,责任重大,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中下级武士的生活日益贫困。……许多中下级武士从此登上政治舞台,亲手推翻幕府,成为明治维新的新领袖。? ——(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
材料二:在明治维新的改革中,曾经……亲手推翻幕府的中下级武士,首先革了自己的命——无论是出于自觉还是无奈。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武士阶级的覆灭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
——李卓《明治时代日本武士的最后结局》?
材料三: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道精神并没有因武士阶级衰落随之消亡。掌握维新政府实权的是与资产阶级结盟的、具有好战性的中下层武士军阀势力,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这些都成为滋生日本军国主义好战性的温床,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给亚洲尤其是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1) 据材料一概括中下级武士登上政治舞台的根本原因,并指出中下级武士能够成为“新领袖”的原因。
(2) 据材料二指出武士“革了自己的命”的具体表现。伴随着“武士阶级的覆灭”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武士阶级对日本近代化道路选择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武士阶级对近代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训练
1. “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现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 )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2. 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 )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3.在明治维新中,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措施是 (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全国统一征收地税
C.殖产兴业,引进西方技术 D.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4.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等迅速传入中国。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明治维新 B.甲午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5.日本国于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50-70年代两次崛起,其相同的因素是 ( )
A.都有美国的经济援助 B.都注重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展教育
C.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D.都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的有利条件
6. 闭关自守导致愚昧落后,选择开放,就是选择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8年,明治天皇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在欧洲的造船厂,活跃着
日本人的身影,他们对西方文明“始惊”、“次醉”、“终狂”。1871年,岩崎弥太郎创办三菱公司,公司依靠雄厚的资本和政府的扶持,开办银行、造船厂、炼铁厂等,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财团。
(1)三菱公司的创立和发展源于明治政府的什么措施
材料二 清朝大多数官僚认为“夷人”侵略中国,“焚毁圆明园”,“当不忘雪耻复仇,
岂能师事夷人?”少数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成为在个近代第一家民营工业企业,一度迅速发展,但由于技术薄弱,在90年代被英国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一、二中两国的近代化探索结构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请加一分析。
材料三 1980年,中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开始,逐渐走向全方位的开放,外资企业纷
纷落户中国,中国企业也纷纷走向世界。吉利集团立足本土,自创汽车品牌;2004年,吉利在香港上市;21世纪初,通过一系列跨国收购掌握了汽车核心技术;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多家工厂,整车出口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吉利汽车全年累计销量达到124.8万辆,同比增长63%。
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吉利蓬勃发展的成功经验。
(4)综合上述材料,在三家企业不同命运的对比中,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五、教学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