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导学案(打包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导学案(打包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30 11:56:47

文档简介

课 题
《短文三篇》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方随笔的文体特点,以及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
2、尝试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表达问题。
3、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深入地理性地去思考人生问题。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 当堂检测 — 反思质疑 — 布置作业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自主学习
(一)拼音
赋予( ) 弥补( ) 不堪( )
惋惜( ) 苇草( ) 囊括( )
推衍( ) 乙烯( ) 培养皿( )
二、探究新知
1、 你怎样理解蒙田说:“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这句话的?
作者蒙田认为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学 习 活 动
二次 备 课
3、“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个题目包含几层意思?

4、第二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5、第三篇短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什么?
6、请同学们将这三篇短文联系起来思考,发表自己对生命、生活的认识。
三、当堂检测
仔细阅读《热爱生命》,选出正确的两项( )
A.文章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作者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独特理解、深刻感悟和“自得其乐”的处理方式,表现了作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行文风格。
B.现实的生命历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有霪雨霏霏的时候。坏日子既然不可避免,那就让我们选择热爱生命中的好日子,作者表现出了一种积极进取的情怀,而不是随遇而安的态度。
C.文章不仅告诉我们热爱生命的题旨,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去热爱生命,前者使我们“知”,后者使我们“行”,这是先哲用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来晓喻后辈去实践“热爱生命”这一人生主题。
D.“热爱生命”需着眼于现实,热爱眼前的现实的生命,不作不切实际的空想.只有抓住现实才是热爱生命的最好态度,不对来世存任何希望,体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态度和及时享受、及时行乐的思想。
E.对于不理想的“生命”形态,我们不能做糊涂人,作者引用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对于蒙田所处的时代来说,不啻于刺向中世纪封建神权的一柄利剑,是对把希望寄托在虚妄的上帝身上的信徒的当头棒喝。
四、反思质疑
学习完本文,我的收获(或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五、布置作业
资料链接:
文体常识 随笔
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位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作者介绍
蒙田(1533—1592),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出身贵族,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开始撰写《随笔集》。
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 物理学家、哲学家。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1670年《帕斯卡尔思想录》一书在法国首版。该书以其论战的锋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而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等。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拿来主义》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和理解,真正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
2、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3、学习本文运用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尤其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 当堂检测 — 反思质疑 — 布置作业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关于作者的知识
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
杂文集:
短篇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二)拼音
自诩( ) 残羹( ) 冷炙( )
冠冕( )堂皇 骨髓( )
吝啬( ) 蹩( ) 孱头( )
解释词义
礼尚往来:
自诩:
譬如(pì):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二、探究新知
1、第一段最后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其中“进步”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怎样理解第三段中“丰富”、“大度”、“不算坏事情”的含义?
3、“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说明怎样 “拿”?
4、课文第九段中的“大宅子”、“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姨太太”等分别比喻什么?这些比喻分别与最后一段中的哪些词相对应?
5、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总结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和“拿来”的四个条件,请分别加以说明。
三、当堂检测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冠冕堂皇大讲反腐败、背地里却贪污受贿的家伙,终于被揭露出来了。
B.王局长退休之后仍关心局里的事,发挥余热,干劲十足,真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人。
C.邪教的头目为了达到骗人的目的,故弄玄虚,散布谣言。
D.鲁迅先生用他那枝神来之笔为我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杂文。
四、反思质疑
学习完本文,我的收获(或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五、布置作业
资料链接:
1、走进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
杂文集:《华盖 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
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写作背景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杂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的结构,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2、理解作者对父爱与母爱及理想人格的分析;
3、引导学生体会观点与材料的结合,探究作者对父爱与母爱及理想人格的分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当堂检测 — 反思质疑 — 布置作业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自主学习
(一)解释词义
节外生枝:
归根结蒂(dì):
咄(duō)咄逼人:
休戚相关:
探究新知
1、母爱与父爱各自有哪些积极面和消极面?为什么它们各自会有积极面和消极面的?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2、爱的对象发展由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那么应该如何“综合”呢?
3、爱的对象发展达到综合,就会促进爱的成熟,那么成熟的爱究竟是怎样的爱?它和不成熟的爱有着怎样的区别?
4、学习本文有什么现实意义?
5、通过本课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
三、当堂检测
关于作者提出的父爱与母爱的区别,你完全认同吗?





四、反思质疑
学习完本文,我的收获(或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五、布置作业
资料链接:
1、走进作者
弗罗姆(1900—1980)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