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 时
4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2、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廉颇和蔺相如各自不同的性格,共同的爱国情操。
重点难点
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抓关键词句,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 当堂检测 — 反思质疑 — 布置作业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自主学习
(一)拼音
缪贤( ) 遗赵王书( ) 肉袒( )
可予不( ) 列观( ) 甚倨( )
睨柱( ) 缪公( ) 汤镬( )
盆缶( ) 渑池( ) 皆靡( )
不怿( ) 颈血( ) 孰计( )
避匿( ) 虽驽( ) 案图( )
诈佯( ) 广成传( ) 衣褐( )
刎颈之交( ) 睥睨( )
二、探究新知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几件事?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2、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对廉颇介绍的比较详细而对蔺相如介绍的比较简略?且将廉颇置于蔺相如前?
3、在“完璧归赵”这一故事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叙了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过程。在““完璧归赵”的欺诈与反欺诈斗争中,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4、渑池相会一方面突出了蔺相如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另一方面也写到了廉颇。说一说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
廉颇始而“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前后对比说明了什么 ?
当堂检测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仅仅B.臣等不肖,请辞去? ?? 请:请求C.独畏廉将军哉? ??? 独:难道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卒:最终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拜送书于庭B.臣愿奉璧往使C.从径道亡D.可予不
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徒见欺D.大王来何操
四、反思质疑
学习完本文,我的收获(或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五、布置作业
资料链接:
介绍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元封三年(前108), 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 。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本纪 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政绩。
30世家 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事迹。
70列传 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
10 表 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事件。
8 书 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时代背景
廉颇、蔺相如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在当时“七雄”并峙的形势下,各诸侯国都想以武力统一中国。因此,各国之间经常发生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赵惠文王时代,秦强而赵弱,两国时战时和,本文就反映了这个时期秦赵争斗的一个侧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苏武传》
课 时
4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2、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3、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重点难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 当堂检测 — 反思质疑 — 布置作业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自主学习
(一)拼音
栘( )中厩( )监 且( )鞮( )
单( )于( ) 缑( )王 王浞( )
昆( )邪( )王 阏( )氏( )
弩( ) 重( )负国 秩訾( )
熅( )火 北阙( ) 啮( )雪
旃( )毛 牧羝( ) 廪( )食
节旄( ) 於( )靬( )王
弋( )射 纺缴( ) 檠弓弩( )
棫( )阳宫 扶辇( ) 斧钺( ) 驩( )
二、探究新知
1、课文主要记述了什么事?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2、从苏武“引佩刀自刺”的行为中可以看出苏武什么品质?
3、卫律是怎样劝降苏武的?
4、苏武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样对待他的?
5、李陵是怎样劝说苏武的?苏武是怎样反驳李陵的?
6、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当堂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汉亦留之以相当 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C.武等实在 D.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岳父。B.绝不饮食。天雨雪…… 雨雪:下雨降雪。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厚:向来交情深。D.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去:坚决离开。
四、反思质疑
学习完本文,我的收获(或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五、布置作业
资料链接:
介绍作者
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
《汉书》(《前汉书》)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史学价值: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3、史书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固)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苏武传》
课 时
4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姓 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2、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3、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重点难点
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 当堂检测 — 反思质疑 — 布置作业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自主学习
(一)拼音
属( )文? 连辟( )
逾侈( ) 邓骘( )???
璇( )机??? 算罔( )论
中有都( )柱????? 傍( )行八道
蟾蜍( ) 帷幄( )
二、探究新知
1、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全文共六段,分别介绍了张衡的哪些方面的成就?
学 习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2、这篇课文了叙述了张衡哪几方面的情况?重点叙述的是什么?
3、张衡为什么能有多方面的贡献?
4、张衡有那些可贵的品格?
当堂检测
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 未之有也
果地震陇西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四、反思质疑
学习完本文,我的收获(或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五、布置作业
资料链接:
介绍作者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历史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的种类: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张衡传》属于评传。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张衡(78——139)
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人民至今还在怀念着他,一九五五年全国发行过纪念邮票。一九五六年南阳重修他的坟墓和读书台,郭沫若曾在他的纪念碑上题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