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同步课堂系列之单元测试AB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
1.以下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A.闻气体的气味 B.用浓硫酸干燥氯气
C.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D.检验钾元素的存在
【答案】D
2.要除去CO2气体中的CO,常用的方法是( )
A.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B.通过燃烧的炭层
C.通过水 D.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B、当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时生成一氧化碳,但一氧化碳不反应,除去了二氧化碳,没有除去杂质,故B错误;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D、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故选D。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内称量
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加入药品,然后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D.粗盐提纯时,将制得的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答案】A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④②⑤③①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③① D.⑤②④①③
【答案】D
【解析】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则需将Ca2+、Mg2+、SO42-变为沉淀物的形式除去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①过滤可以除去生成的沉淀物,应在Ca2+、Mg2+、SO42-变为沉淀物形式之后、加入盐酸之前进行;②加过量NaOH溶液,能和Mg2+反应生成Mg(OH)2沉淀;③加适量盐酸能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且生成物为NaCl,无杂质产生,但需要将沉淀物过滤之后添加,以免溶解沉淀生成离子;④加过量Na2CO3溶液,能和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且能除去过量BaCl2中的Ba2+,应在加入过量BaCl2之后进行;⑤BaCl2能和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②④①③或②⑤④①③,综上所述,正确选项D。
点睛: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操作过程中,碳酸钠溶液要在加完BaCl2溶液之后加入,目的除去Ca2+和过量的Ba2+;盐酸溶液一定要在过滤操作进行完后加入,目的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NaOH和Na2CO3;把握好这两种试剂的加入顺序,此题就很容易判断出正确选项了。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掌握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馏液体时,冷水应从冷凝管的上端进入,下端流出,符合水往低处流原理
B.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C.进行蒸发操作时,待固体全部析出时再停止加热
D.分液时,当静置分层后,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流出,待下层液体刚好流尽后,立即关闭旋塞,再换另一只烧杯,再打开旋塞,将上层液体流出
【答案】B
点睛: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离和制备,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分液操作的要求。
6.同温同压下,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CO2气体,另一个盛有N2和CO的混合气体。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分子数
【答案】D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体积相等的不同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则A.根据N=nNA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与分子数成正比,物质的量相等则其分子数相等,但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相等,所以其原子总数不相等,A错误;B.根据ρ=M/Vm知,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两个容器中平均摩尔质量不相等,所以其密度不相等,B错误;C.根据m=nM知,物质的量相等时,二者的质量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二者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所以其质量不相等,C错误;D.根据N=nNA知,二者的物质的量与分子数成正比,物质的量相等则其分子数相等,D正确;答案选D。
7.在2L0.1mol·L-1 BaCl2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物质的量为0.1mol B.Cl―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
C.Ba2+物质的量为0.1mol D.Ba2+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
【答案】B
【解析】Cl―物质的量为2L×0.1mol·L-1 ×2=0.4mol,故A错误;Cl―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 ×2=0.2 mol·L-1,故B正确;Ba2+物质的量为2L×0.1mol·L-1=0.2mol,故C错误;Ba2+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 ×1=0.1 mol·L-1,故D错误。
8.等质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原子数之比为22:21
C.体积之比为11:7 D.密度之比为7:11
【答案】B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知识,注意理解定律内容并会推导其推论内容是解题的关键所在,C和D是解答的易错点,答题时一定明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即只能适用于气体,且必须满足“三同”才能定“一同”,另外也可以借助于PV=nRT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9.同温同压下,向两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等质量的O2、O3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是3∶2 B.两个容器的体积之比为2∶3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答案】D
【解析】A.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等质量的O2、O3气体的密度之比为32g/mol:48g/mol=2:3,故A错误;B.两个容器的体积之比为气体体积之比,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根据n=可知,等质量的O2、O3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48g/mol:32g/mol=3:2,故两个容器的体积之比为3:2,故B错误;C.等质量的O2、O3气体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3:2,故C错误;D.由B的分析可知,等质量的O2、O3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48g/mol:32g/mol=3:2,故D正确;故选D。
1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D.标况下,4.48LH2O中含有氢原子数为0.4NA
【答案】C
【解析】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含有的氧原子少于1mol,故A错误;B.1.8g NH4+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1mol NH4+含11mol质子,故0.1mol NH4+含1.1mol质子,故B错误;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46g混合物中含有的NO2组合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3mol原子,即3NA个,故C正确;D.标况下,水不是气体,4.48LH2O的物质的量不是0.2mol,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基础。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需要注意: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③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水中溶解了58.5gNaCl,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B.从1L 2mol/L的H2SO4溶液中取出0.5L,该溶液的浓度为1mol/L
C.配制500mL 0.1mol/L的CuSO4溶液,需8.0g硫酸铜固体
D.0.1mol/L 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为0.2mol
【答案】C
12.若10g密度为dg/cm3的氯化钙溶液里含2gCa2+,则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l·L—1 B.10d mol·L—1 C.25d mol·L—1 D. mol·L—1
【答案】B
【解析】2g Ca2+的物质的量为2g/40g·mol-1=0.05mol,溶液中n(Cl-)=2n( Ca2+)=0.05mol×2=0.1mol,溶液体积为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d mol·L-1,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解题关键:围绕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式去解题,试题难度较小。易错点C,n(Cl-)=2n( Ca2+)易错成2n(Cl-)=n( Ca2+)。
13.下列溶液中,跟100mL 0.5mol·L-1 NaNO3溶液所含的NO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50mL 0.5mol·L-1硝酸溶液 B.200mL 0.25mol·L-1硝酸钾溶液
C.50mL 1mol·L-1硝酸钠溶液 D.100mL0.5mol·L-1硝酸铜溶液
【答案】A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和溶质浓度的大小计算应用,解题关键: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电离后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题目较简单,易错点D,注意铜是+2价。
14.科学家刚刚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是ag,12C的原子质量是bg,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mol B.W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W/(aNA)mol
C.Wg该原子中含有W/a?个该原子 D.NA=12/a
【答案】D
【解析】A、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g?mol-1,一个原子的质量是a g,则1mol的质量即NA个原子的质量为aNAg,所以摩尔质量应为aNAg?mol-1,故A正确;B、物质的量==?mol,故B正确;C、一个原子的质量是a g,Wg 该原子中原子个数==?个,故C正确;D、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以12g12C中所含碳原子数定义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应为NA=,故D错误;故选D。
15.VL浓度0.5mol/L的盐酸,欲使其浓度增大1倍,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11.2L
B.加入2mol/L的盐酸VL混合均匀
C.加入10mol/L的盐酸0.1VL,再稀释至1.5VL
D.将溶液加热浓缩到0.5VL
【答案】C
【解析】A、标准状况下11.2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5mol,但通入氯化氢后溶液体积会发生变化,无法计算浓度,A错误;B、浓稀盐酸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是直接加和,所以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原来的2倍,B错误;C、VL浓度为0.5mol?L-1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5Vmol,0.1VL 10mol?L-1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是Vmol,再稀释至1.5VL,所以溶液的浓度是,C正确;D、加热浓缩盐酸时,导致盐酸挥发增强,溶质减少,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易错选项是B和D,注意密度不同的溶液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能直接加和,要计算混合后的溶液体积需要借助于溶液的密度。另外选项D错选主要是忽略了盐酸的挥发性,因此加热浓缩时应该注意溶质的性质,例如是否易挥发,受热是否易分解等。
16.在标准状况下,mg气体A与n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两气体A与B的密度之比为n:m
B.同质量的A、B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m:n
C.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和B的质量比为n:m
D.A与B两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
【答案】D
第Ⅱ卷(共52分)
17.(6分)用下面的装置将一定量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图中的a、b均为可以控制气体的通过和液体的加入的止水夹和活塞,实验前均已关闭,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省略)。请选择适宜的试剂,完成上述实验。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浓硫酸、稀硫酸、浓盐酸、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1)甲装置的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乙装置的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2)打开a时,首先分离出的气体是________(填名称);要得到另一种气体,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
【答案】 氢氧化钠溶液 稀硫酸(或浓硫酸) 浓硫酸 一氧化碳 关闭止水夹a,打开活塞b
(2)打开活塞a时,分离出来的气体是CO;要得到另一种气体时,正确的操作是关闭止水夹a,打开活塞b,换气体收集装置接收CO2,故答案为:一氧化碳;关闭止水夹a,打开活塞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化学的方法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离,要根据气体的性质选取净化剂,气体净化的原则是: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不引进新的杂质,操作简便,易于分离。
18.(10分)(1)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__________kg12C所含碳原子数相同。
(2)有下列物质①6gH2;②2mol氨气;③4℃时9mL水;④1.204×1023个硫酸分子;⑤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分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①实验室检验溶液中含有SO4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某溶液中含有Na+、Cl-和SO42-,检验其中含有Cl-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0.012 ④⑤③②① ①③⑤④② 取少量样品,先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或加至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 取少量样品,先加入硝酸钡至过量(或加至无现象),再加入硝酸银,如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Cl-。
【解析】(1)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所含碳原子数相同。(2)①6gH2的物质的量是3mol;②2mol氨气的质量数2mol×17g/mol=34g;③4℃时9mL水的质量是9g,物质的量是9g÷18g/mol=0.5mol;④1.204×1023个硫酸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204×1023÷6.02×1023/mol=0.2mol,质量是0.2mol×98g/mol=19.6g;⑤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5.6L÷22.4L/mol=0.25mol,质量是0.25mol×44g/mol=11g。物质的量越多,分子数越多,则分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④⑤③②①,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①③⑤④②;(3)①实验室检验溶液中含有SO42-的方法是取少量样品,先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或加至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②某溶液中含有Na+、Cl-和SO42-,检验含有Cl-时要排除硫酸根的干扰,则方法是取少量样品,先加入硝酸钡至过量(或加至无现象),再加入硝酸银,如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Cl-。
19.(10分)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装置D中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
(2)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应选择装置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
(3)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已知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应选择装置______。
(4)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该装置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若用CCl4作为萃取剂,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C和D中均用到了玻璃棒,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________。
【答案】 蒸馏烧瓶 蒸发皿 D A B 分液漏斗 溶液分层,上层近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或紫色) C中引流,D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体飞溅
20.(12分)托盘天平、容量瓶、量筒是常见的中学化学计量仪器,熟知这些仪器的使用是定量研究化学的基础。
(1)其中标示着使用温度的仪器是________。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具备的功能有________ (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溶液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F.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3)如图是某些仪器的刻度部分示意图,图中各仪器虚线为所示读数。其中为量筒的是________(填编号)。读数为________mL。
(4)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浓硫酸密度为1.84g/mL) 450mL 0.1mol/L的硫酸。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中应选用_______(写出规格) 的容量瓶应量取_____mL 98%的浓硫酸。
②量筒在使用前已洗干净但不干燥,对结果是否造成影响_______(填“是”或“否”),某同学认为将量筒内的浓硫酸倒出之后,应将量筒洗涤一下并将洗涤液并入烧杯中,最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你认为他的做法_______(填“对“或“错”)。
【答案】 容量瓶、量筒 AD ② 2.5(或2.6) 500mL 2.7 是 错
(3)根据仪器的特点知:①0刻度在中间,为温度计;②没有0刻度,从下至上数据增大,为量筒;③0刻度在上,为滴定管。量筒的读数为2.5mL。
(4)①配制450mL溶液应选用500mL容量瓶。1.84g/mLV(浓硫酸)98%=0.1mol/L0.5L98g/mol,V(浓硫酸)=2.7mL。
②量筒在使用前已洗干净但不干燥,使得量取的硫酸物质的量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小,对结果有影响。某同学认为将量筒内的浓硫酸倒出之后,应将量筒洗涤一下并将洗涤液并入烧杯中,最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他的做法错,若这样做,将使硫酸物质的量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点睛: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容量瓶选择的原则是“大而近”,计算时应按选定的规格计算。
21.(14分)(1)SO2与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SO2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这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氧气密度的_____倍。
(2)某气态氧化物化学式为RO2?,在标准状况下,1.28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mL,则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温度下,把mg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可溶性盐溶解在VmL水中(水的密度为1g·cm-3),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密度为pg.cm-3?),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mol·L-1,?该温度下此盐的溶解度是 _____g。
【答案】 3:4 10/7 32g/mol ; ;
(2)标况下,1.28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mL,其物质的量为=0.02mol,故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64g/mol,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32=32,摩尔质量为32g/mol,故答案为:32g/mol;
(3)VmL水的质量=VmL×1g/mL=Vg,故ω(溶质)= ×100%=%,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mol/L,该可溶性盐的溶解度
=×wg=g。
2018~2019学年同步课堂系列之单元测试AB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直接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
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答案】C
2.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锥形瓶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实验必须重做
C.实验室将HCl气体溶于水时,倒扣的漏斗口与烧杯内的水面不应该相互接触
D.分液操作分离出下层液体时,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和烧杯的内壁不应该接触
【答案】B
【解析】A.锥形瓶装标准溶液前,只能水洗,不能用该溶液润洗,否则会误差偏大,故A错误;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实验必须重做,故B正确;C.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溶解时,将漏斗连接在导管上,将漏斗倒置,漏斗口与水面接触,便于吸收气体且不易倒吸,故C错误;D.分液操作分出下层液体时,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和烧杯的内壁接触,防止液体溅出,且加快过滤,故D错误;故选B。
点睛:对几个实验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做出判断.要考虑是否完全合理、有无干扰现象、经济上是否合算和对环境有无污染等;如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任何实验方案都必须科学可行.评价时,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①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②实验操作是否完全、合理; 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④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
3.二氧化硫、氢气、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笑气(N2O)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氢气、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 )
A.29:8:13 B.22:1:14 C.13:8:13 D.21:10:12
【答案】D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关键是确定混合气体中SO2和H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4,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十字交叉法的运用。
4.化学教材中,常借助示意图表达实验装置的要点、阐述化学过程的原理等。下列有关示意图表现的内容一定不正确的是( )
【答案】B
5.由FeO、Fe2O3和Fe3O4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混合物中FeO、Fe2O3和Fe3O4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
A.1∶2∶1 B.2∶1∶1 C.1∶1∶1 D.2∶3∶5
【答案】C
【解析】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铁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为 3:4。FeO、Fe2O3和Fe3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时,铁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为(1+4+3):(1+6+4)=8:11,故A错误;FeO、Fe2O3和Fe3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时,铁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为(2+2+3):(1+3+4)=7:8,故B错误;FeO、Fe2O3和Fe3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时,铁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为(1+2+3):(1+3+4)=3:4,故C正确;FeO、Fe2O3和Fe3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5时,铁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为(2+6+15):(2+9+20)=23:31,故D错误。
6.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 g,若充满CO2重122 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 g,则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32 B.60 C.28 D.4
【答案】C
7.25℃时,将ag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mLpH=8的氨水,假设该氨水密度为ρ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其中含NH4+的物质的量为b?mol,下列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100%
C.c(OH-)=(+10-8)?mol·?L-1
D.为使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0.5?ω,应加入V?mL水
【答案】C
【解析】A.a g NH3的物质的量为=mol,溶液体积为VmL,所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故A错误;B.氨水溶液溶质为氨气,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体积为VmL,所以溶液质量为ρVg,溶质氨气的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0%,故B错误;C.溶液的pH=8,即c(H+)=10-8mol/L,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则c(NH4+)+c(H+)=c(OH-),因此c(OH-)= +10-8mol/L=(+10-8)mol/L,故C正确;D.水的密度比氨水的密度大,若加入相等体积的水,水的质量大,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大于原氨水的2倍,溶液中氨气的质量相同,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w,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的计算等,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明确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本题的易错点为C,如果根据溶液的pH=8,再根据Kw计算c(OH-),则会计算不到结果,会误认为错误。
8.向 25mL 2mol?L﹣1稀硫酸中加入 25mL 1mol?L﹣1 的 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 H+物质的量浓度为(设稀溶液相混合后总体积为原溶液体积之和)( )
A.0.25mol?L﹣1 B.1mol?L﹣1 C.0.5mol?L﹣1 D.2mol?L﹣1
【答案】D
【解析】根据 ,充分反应后,溶液中 H+物质的量浓度为 2mol?L﹣1,故D正确。
9.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相同的是( )
A.9g H2O 和 0.5NA 个 CO2
B.2L CO 和 2L CO2
C.标准状况下 1mol O2 和 22.4L H2O
D.2g H2和标准状况下 2.24L HCl 气体
【答案】A
点睛: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10.20 g物质A和14 g物质B完全反应,生成8.8 g物质C、3.6 g物质D和0.2 mol物质E。则E的摩尔质量为( )
A.100 g·mol-1 B.108 g·mol-1
C.111 g·mol-1 D.123 g·mol-1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E的质量是20 g+14 g-8.8 g-3.6 g=21.6g,E的物质的量是0.2 mol,E的摩尔质量为 108 g·mol-1,故B正确。
11.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ρ=1.84 g·mL-1的浓硫酸配制190 mL 1.0 mol·L-1的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1 B.所用容量瓶的规格为190 mL
C.需用15 mL量筒量取10.3 mL浓硫酸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答案】D
【解析】所用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8.4 mol·L-1,故A错误;所用容量瓶的规格为250 mL,故B错误;需用25 mL量筒量取10.3 mL浓硫酸;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D正确。
12.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
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同温同压下两种质量相同的气体其体积比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
【答案】D
13.假定把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24,把24g12C含有的原子个数定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而物质的量的概念不变。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此时16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B.40gNaOH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C.标况下44gCO2的体积为22.4L
D.NA个氧分子与NA个氢分子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
分析:假定把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24,相对原子质量标准发生变化实际上是将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由12C原子质量的变为,相对原子质量这一比值发生改变,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都应加倍,而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均随之发生变化,但不影响质量、气体体积等数值。
详解:氧原子的实际质量没变,但相对原子质量标准却由12C质量的变为,所以16O的相对原子质量由16变为32, A正确;由于标准的改变,NaOH的摩尔质量变为80g/mol,则40gNaOH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而是0.5mo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B错误;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改变,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都加倍,44g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标况下的体积
44.8L/mol×0.5mol=22.4L,C正确;此时NA虽然由原来的约6.02×1023变为约12.04×1023,但对氧分子和氢分子而言,这种变化是一致的,则NA个氧分子与NA个氢分子有相同数目的分子,D正确。故选B。
点睛: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改变会使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改变,而阿伏加德罗常数标准的改变会引起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发生改变。
14.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C.加稀硝酸酸化后,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能确定有Cl-存在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答案】C
点睛:在进行离子检验时,通常都要先加入排除干扰的试剂,确定无干扰离子后,然后再加入检验试剂。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 N2与0.3 mol H2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子数为0.2NA
B.15g冰醋酸和葡萄糖的混合物,含有的原子数为2 NA
C.5.6 g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2.24 L气体
D.300 mL2 mol/L乙醇水溶液中所含H原子数为3.6 NA
【答案】B
【解析】A.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N2+3H2?2NH3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所以1?mol?N2与3?mol?H2充分反应后生成NH3的分子数小于2NA,故A错误;B.冰醋酸和葡萄糖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O,15g冰醋酸和葡萄糖的混合物中含有CH2O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的原子数为2 NA,故B正确;C、未告知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故C错误;D.溶液中水中也含有氢原子,300mL 2mol/L乙醇水溶液中所含H原子数大于3.6NA,故D错误;故选B。
16.安全重于泰山,在实验室点燃可燃物更要注意安全。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可燃性气体安全点燃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对此装置的评价和使用错误的是( )
A.用此装置点燃可燃性气体可防止爆炸的发生
B.此装置适用于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的点燃
C.此装置防止气体爆炸的原理是使导管内的气体与燃着的气体不直接接触
D.实验时水槽中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效果
【答案】D
第Ⅱ卷(共52分)
17.(10分)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②中加入试剂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操作④为蒸发,蒸发的作用之一是得到KCl晶体,另一作用是__________。
(4)某同学称取提纯的产品0.76g,溶解后定容在100mL容量瓶中,取25.00mL溶液,与25.00mL浓度为0.1000mol/L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
【答案】(1)BaCl2+K2SO4=BaSO4↓+2KCl;BaCl2+K2CO3=BaCO3↓+2KCl
(2)除去过量的 Ba2+ (3)除去多余的盐酸(4)98%
(1)①中发生的所有反应是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
K2CO3+BaCl2=BaCO3↓+2KCl,故答案为:K2SO4+BaCl2=BaSO4↓+2KCl,
K2CO3+BaCl2=BaCO3↓+2KCl;
(2)②中加入试剂2的目的是除过量BaCl2,故答案为:除过量BaCl2;
(3)E之后需要进行蒸发,蒸发的作用之一是得到KCl晶体,另一作用是:除去多余的盐酸,故答案为:除去多余的盐酸;
(4)设25mL氯化钾溶液中氯化钾的物质的量为nmol。
KCl+AgNO3=AgCl+KNO 3
1mol 1mol
Nmol 0.1000mol?L-1 ×0.02562L
n=0.002562mol,
100mL溶液中含有氯化钾的物质的量=0.002562mol×4=0.010248mol,
100mL溶液中含有氯化钾的质量=0.010248mol×74.5g/mol=0.764376g,
质量分数=×100%=98.40%,故答案为:98.40%。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名师点晴】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
18.(9分)(1)一定温度下,有摩尔质量为M g·mol-1的某物质溶于适量的水中,得到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密度为ρ g·cm-3的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此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
(2)相同条件下,有X、Y两种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B。
①若它们的质量相等,则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N(X)∶N(Y)= _________;
②若它们的体积相等,则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m(X)∶m(Y)= _________。
【答案】g B∶A A∶B
②根据n=可知,相同条件下的X、Y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即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m=nM可知,物质的量相等其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故X、Y的质量之比为Ag/mol:Bg/mol=A:B,故答案为:A:B。
19.(8分)A、B、C三种物质随着X的变化,Y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X表示的是物质的量,则Y表示的不可能是_____(填序号,下同)
①物质的量 ②物质的体积 ③物质所含分子或原子的数目 ④物质的摩尔质量
(2)若A、B、C均为气体且压强恒定时,X表示的是温度,则Y表示的可能是______。
①气体的质量 ②气体的分子数 ③气体的体积 ④气体的摩尔质量
(3)若A、B、C均为气体,Y表示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X表示的是气体的质量。
①相同条件下A、B、C三种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用字母A、B、C表示,下同)。
②A、B、C三种气体的摩尔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答案】 ④ ③ C>B>A C>B>A
(2)若A、B、C均为气体且压强恒定,X表示的是温度,①体积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质量减小,Y不可能是气体的质量;②体积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分子数减小,Y不可能是气体的分子数;③物质的量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体积增大,Y可能是气体的体积;④气体的摩尔质量与外界条件无关,Y不可能是气体的摩尔质量;答案选③。
(3)Y表示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①在纵坐标上找一点,作纵坐标的垂直线与A、B、C相交,由图知当气体体积相同时,质量:ABC,则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②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也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则A、B、C的摩尔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点睛: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都可以由气体状态方程式PV=nRT=RT及P=RT推导得到。
20.(11分)某同学帮助水质监测站配制480 mL 0.5 mol·L-1NaOH溶液以备使用。
(1)该同学应选择____mL的容量瓶。
(2)其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则上图框中操作应在图中__________ (填选项字母)之间。
A.②与③ B.①与② C.③与④
(3)该同学应称取NaOH固体____g,用质量为23.1 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NaOH固体时,请在附表中选取所需的砝码大小____(填字母),并在下图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____(填字母)。
附表 砝码规格
a
b
c
d
e
砝码大小/g
100
50
20
10
5
(4)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大小有何影响(填“偏大” “偏小”或“无影响”)。
①定容时,俯视读数,浓度会________;
②转移溶液过程中,少量液体溅出来,浓度会____________;
③容量瓶未干燥,浓度会__________;
④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凹面低于刻度线,浓度会______________。
【答案】 500 c 10.0 cd c 偏大 偏小 无影响 无影响
【解析】(1)选取容量瓶的规格应该等于或稍大于配制溶液的体积,实验室没有480mL容量瓶,所以应该选500mL容量瓶;(2)如图所示的操作为移液洗涤后向容量瓶内加水,应在转移与定容之间,即应在④到⑤之间,故答案为c;(3)配制500mL0.5mol?L-1NaOH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0.5L×0.5mol/L×40g/mol=10.0g;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易潮解,应放在烧杯内称量,根据氢氧化钠与烧杯总质量为10.0g+23.1g=33.1g,故应选择20g与10g的砝码,即选择cd;由表中升高可知,最小的砝码为5g,故游码的最大刻度为5g,故小于5g所以游码,所以游码应在3.1g的位置,故选择C;(4))①定容时,俯视读数,溶液体积偏小,配制溶液浓度偏大;②转移溶液过程中,少量液体溅出来,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浓度会偏小;③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不变,所以配制溶液浓度无影响;④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凹面低于刻度线,部分溶液附着在瓶壁上,浓度无影响。
点睛:要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常见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紧抓c=分析,如: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在制造仪器时已经将该部分的体积扣除,若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导致n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再如: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容量瓶上所标示的使用温度一般为室温,绝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常伴有热效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度,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定容后冷却至室温,溶液体积缩小,低于刻度线,导致V偏小,浓度偏大,若是溶解过程中吸热的物质,则溶液浓度偏小等。
21.(14分)填空题。
(1)47.5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有1molCl-,则该金属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 ;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
(2)标准状况下,3.4g NH3 的体积为_______ ;它与标准状况下_______ L H2S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
(3)已知CO、CO2混合气体的质量共10.0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_______ ;CO2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 。
(4)将4g NaOH 溶解在10mL水中,再稀释成1L,从中取出10mL,这10mL溶液的物质 的量浓度为_______。
(5)已知ag氢气中含有b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表示为 _______ 。
【答案】 95 g/mol 24 4.48L 6.72 5.6g 2.24L 0.1 mol/L b/a
(2)n(NH3)==0.2mol,在标准状况下NH3的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其中含有H原子物质的量为0.6mol,含0.6molH的H2S物质的量为0.3mol,0.3molH2S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3mol22.4L/mol=6.72L。
(5)n(H2)==mol,n(H)=a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