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重点知识回眸与精品同步练习
(一)重点知识回眸
一、实验原理
1.两种打点计时器当接通50 Hz的交流电时,都是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当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时,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线段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就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当Δt很短时,可以认为等于t时刻的瞬时速度.
二、实验步骤
1.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纸盘轴上,并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地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夹在两条纸带之间.
2.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220 V电源插座上.
3.接通开关,用手水平地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会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4.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数出n个点,这些点划分出来的间隔数为(n-1).由此计算出纸带从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运动时间为0.02(n-1) s.
5.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x,再利用公式=计算纸带通过这段位移时的平均速度.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中.
6.在小纸带上标记连续7个计数点,分别标上记号A、B、C、D、E、F、G.用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个点间的距离,分别记为x1、x2、x3、x4、x5、x6,记录到表中.
7.根据表中对纸带数据的测量结果,运用学过的知识判断: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说出判断的理由.
8.将B、C、D、E、F作为测量点,分别测量包含这些点的一段位移Δx,由于Δt很小,求出Δt内的平均速度,即等于各点的瞬时速度,记入表中.
三、注意事项
1.电源电压要符合要求,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6 V以下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交流电源.
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必要时要进行调节或更换器材.
3.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时再用手拉纸带.
4.手拉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5.复写纸不要装反,每打完一条纸带,应调整一下复写纸的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
6.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四、实验数据处理
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
(1)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02 s(电源频率为50 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
(2)根据v=,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Δx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Δ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 s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某点E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1-4-2所示,vE≈DG或vE≈DF.
图1-4-2
说明:在粗略计算E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v=公式来求解,但须注意的是,如果取离E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五、利用v-t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
1.v-t图象
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1-4-3所示的v-t图象.
图1-4-3
图1-4-4
2.v-t图象的意义
v-t图象非常直观地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它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如图1-4-4所示,直线a、b分别表示va=4 m/s,vb=8 m/s.
1-4-5
(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中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并且可以求出位移,根据位移公式x=vt,在v-t图象中就对应着边长分别为v和t的一个矩形面积,如图1-4-5中画斜线的部分.
六、利用现代科技测速度的方法
1.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详见课本.
2.借助数字计时器和气垫导轨测速度.详见课本.
这样测得的速度也不是瞬时速度,应是遮光条在遮光这段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
3.利用频闪照相分析计算物体的运动.
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除用打点计时器外,还可以用频闪照相,在暗室里放上照相机,让快门一直打开,旁边用频闪灯照相,因为频闪灯每隔相同时间瞬间闪光一次,在照相底片上就留下物体的一系列像,研究物体在不同闪光时刻成的像,就能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因为频闪照相能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所以也和打点计时器一样能分析研究物体
的运动规律.
(二)精品同步练习
第Ⅰ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里。
1.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张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要求测出D点的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D点在内的一段间隔中的平均速度来粗略地代表D点的瞬时速度,下列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是( )
A.vD=,Δt1=0.10 s B.vD=,Δt2=0.06 s
C.vD=,Δt3=0.10 s D. vD=,Δt4=0.04 s
【答案】D
【解析】求D点的瞬时速度,最准确的应是包含该点的最短的一段间隔的平均速度。题中间隔CE最好,选项A、B错误;选项C错在时间间隔数据错误,CE间的时间间隔应为0.04 s,选项D正确,C错误。
2.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
B.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
C.点不均匀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不相等
D.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答案】BC
3.如下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 )
【答案】B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中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相等。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与点之间的时间都相同,只要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就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只有选项B正确。
4.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
A.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
B.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
C.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
D.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A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物体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即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由于图线在时间轴上方,速度方向都为正,方向相同,故只有选项A正确。
5.某同学在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的电压不稳
C.电源的频率不稳
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过小
【答案】D
6.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答案】ABD
【解析】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记录了物体的位置,而点的个数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点间的距离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故可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选项A、B、D正确,C错误。
7.一同学从家中出发,沿平直的马路以一定的速率走到邮局。发信之后,沿原路以相同的速率返回。设出发时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图中能描述该同学运动情况的v-t图象是( )
【答案】B
【解析】规定出发时方向为正方向,则返回时的速度必为负,故选项C错误;由于速率不变,故选项D错误;A图表示两个向相反方向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故选项A错误;只有选项B正确。
8.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时,为了减小误差( )
A.应使纵、横坐标每单位长度表示的数值大一些
B.应使纵、横坐标每单位长度表示的数值小一些
C.为使图线通过每个实验数据点,应使图线画成折线
D.应使图线画成直线或光滑曲线,让实验数据点大致均匀分布在图线附近,对于个别离线较远的点可以舍去
【答案】BD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4个小题。将符合题意的内容填写在题目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9.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步骤,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顺序写在空白处。
A.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过______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
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填“插孔”或“限位孔”),并压在________(填“白纸”或“复写纸”)下面;
C.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
D.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6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______;
E.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F.利用公式=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交流 限位孔 复写纸 0.1 s BAEDCF
10.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
(2)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________个点没有标出;
(3)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0 s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C、D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
vB
vC
vD
vE
vF
数值(m/s)
0.640
0.721
(4)如果打A点时开始计时,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答案】(1)接通电源 释放纸带 (2)4 (3)0.400 0.479 0.560 (4)见解析
(4)图线如下:
11.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试回答:
(1)AB、BC、CD段质点分别做什么运动?
(2)质点在5 s末的速度多大?
【答案】(1)AB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 BC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 CD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2)15 m/s
【解析】(1)根据题中v-t图象可知在AB段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所以AB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在BC段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所以BC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在CD段速度随时间不断减小,所以CD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
12.2016年里约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里约市交警部门为了保障奥运期间交通安全畅通,为了能够准确检测车辆行驶情况,在公路上安装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乙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340 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乙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汽车的速度是多大(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7 m 17.9 m/s
【解析】由题图乙知,超声波信号P1、P2间隔30格,因时间t=1.0 s,故1格时间为 s,发出超声
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Δx=x1-x2=17 m
接收到P1时,时间对应P1、n1中间,即图中第“10”刻度位置;接收到P2时,时间对应P2、n2中间,即图中“38.5”刻度位置,所以汽车两次接收信号的时间间隔
Δt=28.5× s= s
故汽车的速度v汽=≈17.9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