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特训:华师大版科学八上 第一单元 运动和力 单元测试卷(3)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特训:华师大版科学八上 第一单元 运动和力 单元测试卷(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8-30 18:3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学年度华师大版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运动和力
考生须知:
1.全卷共9页,有四个大题33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姓名、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填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试题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7秋 沅陵县校级期中)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新文化运动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2.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轰油6”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轰油6”加油机是运动的(  )
A.战斗机 B.地面上的房屋 C.“轰油6”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3.(2017秋 牡丹区期末)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甲车的速度最快,丙车最慢
B.甲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则乙车和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
4.(2017秋 阜宁县期末)中国海军新闻发言人梁阳2016年12月24日宣布,辽宁舰与数艘驱护舰组成编队,携多架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开展跨海区训练和试验任务。如图为某次训练的场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运动的
B.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静止的
C.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后退的
D.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待飞的舰载机是静止的
5.(2017春 揭西县校级月考)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B.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6.(2017春 仁寿县校级月考)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受到的力是(  )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C.重力和它对桌面的支持力 D.重力、支持力和压力
7.(2018春 滨州月考)在农村有句俗语“迎客饺子送客面”。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个不同的是(  )
A.把菜切碎 B.把面擀成面皮 C.把面皮捏成饺子 D.饺子在沸水中翻滚
8.(2017秋 开福区校级期末)足球进校园,深受同学们喜爱,从运动员踢足球到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以下两个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
A.脚对球的作用力与草地对球的阻力 B.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
C.球的重力与球对草地的压力 D.球所受的重力与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9.(2018春 揭西县期中)在研究摩擦力时,小明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1<F2=F3
10.(2017春 碑林区校级期末)下列各种摩擦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A.自行车刹皮与钢圈之间的摩擦 B.单杠运动员比赛时,手与单杠之间的摩擦
C.载人飞船升空时,飞船与空气的摩擦 D.人行走时,鞋与地面间的摩擦
11.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表。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
实验次数 1 2 3
木块运动情况 越来越快 匀速运动 越来越慢
弹簧测力计示数/N 4.5 3 2.1
A.4.5N B.1.5N C.3N D.2.1N
12.(2018春 赵县期中)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关于自行车,下列措施中可以减小摩擦的是(  )
A.给车轴加润滑油 B.轮胎上制有花纹
C.刹车时用力捏闸 D.用橡胶制作自行车的闸皮
13.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B.实验中平面上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小车的惯性在逐渐减小
C.实验表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同一小车运动状态改变就越慢
D.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同一小车运动状态改变就越难
14.坐在行驶的客车里的乘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结果小球落在了乘客的右前方,这一现象说明乘客(  )
A.向左拐弯,速度增大 B.向右拐弯,速度增大
C.向左拐弯,速度减小 D.向右拐弯,速度减小
15.(2018春 化德县校级月考)下列事件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为了节能,公交车进站时要提前关闭发动机,让车缓缓进站
B.汽车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
C.锤头松了,敲击一下尾部就可使锤头套紧
D.用力拍打衣服,使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
16.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
B.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C.甲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乙、丙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不同
D.甲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乙、丙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相同
17.一竖直悬挂的磁性黑板上吸着一块磁铁,如图所示,磁铁静止不动,下列四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黑板对磁铁的吸引力与磁铁对黑板的吸引力
B.黑板对磁铁的吸引力与黑板对磁铁的摩擦力
C.磁铁对黑板的吸引力与磁铁的重力
D.磁铁的重力与黑板对磁铁的摩擦力
18.(2018春 邹城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下列物体受力示意图中,物体能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 B. C.D.
19.(2018 武汉模拟)某人用力F把重力G的木块紧紧压在天花板上,天花板受到的压力为2N,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的重力与人对木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对天花板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人对木块的压力和天花板对木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以上所述都不是相互平衡的力
20.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试题卷Ⅱ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5分,共24分)
21.(2017 冠县二模)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   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   m/s。
22.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起脚射门,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足球离脚后,脚对球   (选填“有”或“没有”)力作用;而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守门员的手也感觉到疼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
23.(2017秋 兰陵县期末)如图所示,为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静止的情形,图中的重锤线方向是   ,该桌面   (选填“左”或“右”)侧高。
24.(2018春 雨城区校级月考)现有一瓶某品牌的饮用纯净水。
(1)瓶盖上刻有一道道竖直的条纹,其目的是   摩擦力。(选填“增大”或“减小”)。
(2)用手握住水瓶在空中静止不动,此时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手对瓶的   力是平衡力。
(3)瓶中水的体积是550mL.则水的重力是   N.(g取10N/kg)
25.(2018春 无锡期中)踢毽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某人将毽子竖直向上踢出,毽子被踢出后,由于   会继续向上运动;在   的作用下,毽子最终会落向地面。上升到最高处如果突然失去一切力,物体将   。
26.紧急刹车时,车轮不再转动,但仍能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是因为车有   ,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车受到   摩擦力(填“滑动”或“滚动”)。
27.(2016春 白云区月考)一名跳伞运动员重700N,随身携带的设备重300N.他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28.(2017春 武汉月考)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所用时间为   ,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29.(2017春 龙潭区校级月考)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
(2)经过实验发现: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如果运动的小车不受力的作用,它会   。
(3)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准确的是   。(图2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30.(2017春 江阴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在实验前,小明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如图甲,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铜块沿   方向做   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铜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N。
(2)比较甲、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图丙、丁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   相同,比较丙、丁两图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4)在全班交流环节中,小明为探究猜想二,又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铜块和木块的重力大小分别为G1和G2;
②如图A和B所示,将铜块和木块都平放在长木板上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1和 2;
③比较和大小关系,获得结论。(提示:此时物块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
a.老师肯定了小明的方案,因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样道理,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即下的滑动摩擦力,反映了    。
b.我们学过的利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   。
(5)课后,班级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出如图C所示的装置测滑动摩擦力,桌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A通过轻绳绕过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一只一次性塑料杯。测量时,向塑料杯中加适量水(当需加少量水时可改用胶头滴管),使滑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将一次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杯中,读出量杯中水的体积为V,则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 =   。(用字母表示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 ,水的密度为ρ水),实验中选择一次性塑料杯的原因是: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31.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高度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3)若此路段限速为120km/h,试计算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32.国庆节期间,小明同学在忠县忠州广场的东面红绿灯处发现如图,每次穿越斑马线过马路时都要加快步伐才能在设定的时间刚好通过。该马路的宽度约为39m,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为26s,求:
(1)小明的速度至少多大才能安全通过?
(2)小明思考,老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8m/s,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至少要设置为多少秒老年人才能安全通过?
(3)汽车遇红灯在路口等待时,通常是不熄火的,这不但会白白消耗能源,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有研究显示,汽车不熄火等侯10秒钟,约需消耗汽油10毫升。若在路口等候26秒,消耗的汽油质量约为多少克?(ρ汽袖=0.8×103kg/m3)
33.邵阳大道的建成加强塘渡口、九公桥、邵阳市之间的交流。邵阳大道全程36km,塘渡口至九公桥路段12km,九公桥至邵阳市路段24km,现在一辆公交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至九公桥;在九公桥停留了0.1h上下客后,在经过0.3h匀速行驶到达邵阳市。问
(1)公交车在塘渡口至九公桥路段的行驶时间?
(2)公交车在九公桥至邵阳市路段的行驶速度?
(3)公交车在塘渡口至邵阳市全程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解答】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B、新文化运动是历史上的一次青年组织的爱国运动,不是机械运动。
C、海水奔腾,是海水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D、春风拂面,是空气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答案】B。
2.【解答】解:ACD、“轰油6”加油机与战斗机、“轰油6”加油机中的飞行员、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选择战斗机、“轰油6”加油机中的飞行员、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照物,“轰油6”加油机是静止的,故ACD错误;
B、“轰油6”加油机与地面上的房屋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着变化,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照物,“轰油6”加油机是运动的,故B正确。
【答案】B。
3.【解答】解:甲图象是s﹣t图象,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v甲===4m/s;
乙图象是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V乙=6m/s;
丙的图象也是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V丙=4m/s;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
A、速度最快的小车是乙,甲和丙速度相同,故A错误;
B、甲车、乙车和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甲和丙速度相同,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故C正确;
D、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乙车的速度大于丙车,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运动的。故D错误。
【答案】C。
4.【解答】解:
A、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辽宁舰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辽宁舰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辽宁舰是运动的并且辽宁舰是后退的,故C正确;
D、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待飞的舰载机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D错误;
【答案】C。
5.【解答】解: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故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也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
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一定受到重力作用;故C错误;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踢球整个过程中,球的运动方向总在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D正确;
【答案】D。
6.【解答】解: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桌面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答案】B。
7.【解答】解:A、把菜切碎,菜的形状发生变化;
B、把面擀成面皮,面的形状发生变化;
C、把面皮捏成饺子,面皮的形状发生变化;
D、饺子在沸水中翻滚,饺子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答案】D。
8.【解答】解:
A、足球离开脚后,脚不再对球施加力的作用,所以脚对球的作用力与草地对球的阻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正确;
C、球受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球对草地的压力方向也竖直向下,不符合相互作用力中方向相反的条件,故C错误;
D、球所受的重力与草地对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答案】B。
9.【解答】解: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前两次实验中,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相同,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相同,且由于木块做匀速运动,所以拉力等于摩擦力,故前两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即F1=F2;
第三次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了摩擦力的大小,此时木块仍做匀速运动,所以此时所受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相等,但由于此时摩擦力变小,所以测力计的示数F3小于F1和F2。
综合上面两种情况可得:F1=F2>F3。
【答案】A。
10.【解答】解:A、自行车刹皮与钢圈之间的摩擦属于有益摩擦,故A不合题意;B、单杠运动员比赛时,手与单杠之间的摩擦属于有益摩擦,故B不合题意;
C、载人飞船升空时,飞船与空气的摩擦属于有害摩擦,故C符合题意;
D、人行走时,鞋与地面间的摩擦属于有益摩擦,故D不合题意;
【答案】C。
11.【解答】解:要知道滑动摩擦力示数,得观察此时木块的状态,
只有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时,摩擦力与拉力相等(二力平衡的条件)
当物体匀速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此时摩擦力为3.0牛。
【答案】C。
12.【解答】解:A、给车轴加润滑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
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
C、刹车时用力捏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
D、用橡胶制作自行车的闸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
【答案】A。
13.【解答】解:
A、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慢。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故A错误;
B、小车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无论小车状态如何,惯性不变,故B错误;
C、实验表明: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运动状态改变的越慢。故C正确;
D、小车运动状态是否容易改变,决定于小车的质量,与受到的摩擦力没有关系,故D错误。
【答案】C。
14.【解答】解:A、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客车向左拐,速度增大,则小球要落在右侧后方,故A错误;
B、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客车向右拐弯,速度增大,则小球要落在左侧后方,故B错误;
C、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客车向左拐,速度减小,则小球要落在右侧前方,故C正确;
D、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客车向右拐,速度减小,则小球要落在左侧前方,故D错误;
【答案】C。
15.【解答】解:A、公交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车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这是利用惯性,故A不合题意;
B、汽车行驶要保持一定车距是为了防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刹车,发生追尾现象,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B符合题意;
C、敲击尾部,使锤柄受力开始运动,而锤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结果就可以使锤头套紧在锤柄上,这是利用惯性,故C不合题意;
D、灰尘原来静止,衣服运动后,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态,故灰尘脱离出来,这是利用了惯性,故D不合题意。
【答案】B。
16.【解答】解:甲图中,物体A和B都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物体A水平方向不受力;
乙图中,物体A和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B受到拉力和摩擦阻力的作用,二力平衡;物体A水平方向上不受拉力作用,因此也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所以物体A水平方向不受力;
丙图中,尽管速度增大,物体A和B仍然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过程与乙图相同,物体A在水平方向仍然不受力。
【答案】A。
17.【解答】解:A、黑板对磁铁的吸引力与磁铁对黑板的吸引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符合相互作用的条件,故A不正确;B、黑板对磁铁的吸引力与黑板对磁铁的摩擦力,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两个力的大小不一定相等,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不正确;C、磁铁对黑板的吸引力与磁铁的重力,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同一个物体上,且两个力的大小不一定相等,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C不正确;D、磁铁的重力与黑板对磁铁的摩擦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D正确。
【答案】D。
18.【解答】解:A、由图可知,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故A错误;
B、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且大小不相等,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
C、二力符合平衡力的条件,因此是一对平衡力,能处于平衡状态;故C正确;
D、由图可知,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
【答案】C。
19.【解答】解: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人对物块向上的压力和天花板对物块的压力的作用,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木块受到的重力加上天花板对木块向下的压力等于竖直向上的压力;
A、木块的重力与人对木块的压力,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A不正确;
B、木块对天花板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B不正确;
C、人对木块的压力和天花板对木块的压力,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C不正确;
D、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以上所述都不是相互平衡的力,故D正确。
【答案】D。
20.【解答】解:A、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
B、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正确;
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
从20s时到40s所用的时间为:t=40s﹣20s=20s
从20s时到40s通过的路程为:s=1200m﹣450m=750m
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答案】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5分,共24分)
21.【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3.80cm﹣2.00cm=1.80cm;
木块从位置1运动到位置4时,频闪3次,故木块所用的时间为t=0.02s×3=0.06s;
根据图示可知,木块运动的距离s=8.00cm﹣2.60cm=5.40cm=0.054m,
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平均速度:v===0.9m/s。
【答案】1.80;0.9。
 
22.【解答】解:足球离开脚后,脚对足球的作用力消失,足球由于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
守门员将足球扑住,对足球施加了力的作用,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守门员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足球对守门员施加反作用力,所以守门员的手感觉疼。
【答案】没有;运动状态;相互的。
23.【解答】解: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静止的情形,图中的重锤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则重锤线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由于图中重锤线偏向右侧,说明桌面左侧高。
【答案】竖直向下;左。
24.【解答】解:(1)瓶盖上有竖纹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的。
(2)水瓶静止不动,此时瓶处于静止状态,水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3)瓶中水的体积V=550mL=550cm3,
根据ρ=可得水的质量:
m=ρV=1.0×103kg/m3×550×10﹣6m3=0.55kg。
水的重力G=mg=0.55kg×10N/kg=5.5N。
【答案】(1)增大;(2)摩擦;(3)5.5。
25.【解答】解:(1)毽子被踢出后,由于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继续向上运动;
(2)毽子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毽子最终会落向地面;
(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上升到最高处时,物体瞬间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如果突然失去一切力,物体将静止。
【答案】惯性;重力;静止。
26.【解答】解:(1)行驶的汽车,当紧急刹车时,虽然车轮运动停止,而车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会继续滑行;
(2)由于此时车轮运动停止,故在滑行一段距离最后停了下来,是因为受到了地面对汽车滑动摩擦力的缘故。
【答案】惯性;滑动。
27.【解答】解:
因为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所以受力平衡,
则运动员受到的阻力:f=G总=G人+G设备=700N+300N=1000N。
【答案】1000N。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28.【解答】解:(1)观察图甲和图乙可知,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路程为64.00cm;
小车运动到的时间为32s;
(2)小车平均速度v===0.02m/s。
【答案】64.00;32s; 0.02。
29.【解答】解:
(1)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小车到达水平面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大,速度减小的越慢;如果运动的小车不受力的作用,阻力为零,速度不在减小,它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3)当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此时小球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速度为零,若不受任何外力,将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故A正确。
【答案】(1)让小车到达水平面具有相同的速度;(2)越小;远;做匀速直线运动;(3)A。
30.【解答】解: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铜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为平衡力时,大小相才相等;图中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4N;
(2)根据控制变量法,甲丙两图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摩擦力不同,因此可得出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两物块交换位置叠放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压力相同,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比较丙、丁两图,丁图中测力计示数大,即滑动摩擦力大,可得出:在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a、分析小明所设计的方案可知,这是一种通过比值法来进行的比较,因此,由题意知: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即单位压力下的滑动摩擦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b、我们学过的利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密度(或压强)(合理即可)。
(5)图中杯和水的重力就等于对物体A的拉力,就等于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在不计杯重时,
f=F=G=mg=ρ水Vg。
实验中纸杯的质量小,可忽略不计,计算拉力时更方便。
【答案】(1)水平;匀速直线;
(2)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大;
(3)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
(4)a、单位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密度(或压强)(合理即可)。
(5)ρ水Vg;质量小(或重力可忽略不计)。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31.【解答】解:(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t1==0.2s,
由v=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s1=v声t1=340m/s×0.2s=68m。
(2)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t2==0.1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s2=v声t2=340m/s×0.1s=34m;
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s=s2﹣s1=68m﹣34m=34m。
(3)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时间:
t=△t﹣t1+t2=1.1s﹣0.2s+0.1s=1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34m/s=122.4km/h。
因为v=122.4km/h>120km/h,所以汽车在此路段超速。
【答案】(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68m;
(2)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34m;
(3)汽车在此路段超速。
32.【解答】解:(1)速度至少为v===1.5m/s;
(2)由v=得到
t1==≈49s
(3)26s消耗的汽油体积V=10ml/10s×26s=26ml;
由ρ=得:
消耗汽油的质量m=ρV=0.8×103kg/m3×26×10﹣6m3=2.08×10﹣2kg=20.8g
【答案】(1)小明的速度至少1.5m/s才能安全通过;
(2)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至少要设置为49s老年人才能安全通过;
(3)若在路口等候26秒,消耗汽油20.8g。
33.【解答】解:(1)由v=可得,公交车在塘渡口至九公桥路段的行驶时间:
t===0.2h;
(2)公交车在九公桥至邵阳市路段的行驶速度:
v′===80km/h;
(3)塘渡口至邵阳市全程s″=36km,总时间t″=0.2h+0.1h+0.3h=0.6h,
公交车在塘渡口至邵阳市全程的平均速度:
v″===60km/h。
【答案】(1)公交车在塘渡口至九公桥路段的行驶时间为0.2h;
(2)公交车在九公桥至邵阳市路段的行驶速度为80km/h;
(3)公交车在塘渡口至邵阳市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