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发生反应
(1)金属的可燃性(如镁条的燃烧)化学方程式:__ _,现象: 燃烧反应剧烈,发出耀眼的白光 。
(2)金属与氧气反应(如铜)化学方程式:__ __,现象:__
__。
(3)金属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被氧化成铁锈(主要成分是__ __)。
(4)金属铝的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主要成分是__ __),能阻止铝继续被空气氧化。
2.金属与酸发生反应
(1)镁条、铝条、锌粒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__ __、__
__、__ __,现象__ __。__ __片不与稀盐酸、稀硫酸
反应。
3.置换反应:由一种__ __跟一种__ __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__ __和另一种__ __的反应叫作置换反应。
4.金属与盐发生反应
(1)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现象:__
__。
(2)铜与硝酸银反应化学方程式:__ __。现象:__ __。
5.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1)一种活动性较__ __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__ __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2)排在氢__前面__的金属可以把酸里的__ __置换出来。这些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6.电子转移:金属与酸或盐发生置换反应时,金属 __ _电子变成 __ __进入溶液,原溶液中的另一种金属离子__ __电子变为另一种单质,置换反应的实质是 __ __的过程。
7.铁生锈的条件和防锈方法
(1)生锈条件:与__ _等物质接触。
(2)防锈方法:__ __法或改变__ __。
常考1 认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例题1、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空气 剧烈燃烧 变黑 变黑
氧气 更剧烈燃烧 变黑 剧烈燃烧
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解答】解:根据信息可知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越剧烈其活动性越强,由甲、乙、丙三者与空气的反应可以知道甲与空气反应最剧烈,其活动性最强,由甲、乙、丙三者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丙剧烈燃烧乙仍然是变黑,丙的反应比乙更剧烈一些,所以丙的活动性比乙强,综合结论可知三者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答案:A。
常考2 通过金属与酸或某些盐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例题2、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并描述反应现象.
【解答】(1)从关系图上看,反应条件是“点燃”,铁在氧气中发生燃烧,生成黑色固体Fe3O4,所以A是Fe3O4;
密度最小的气体为氢气,则气体B为氢气,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用做燃料;另外
氢气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于冶炼金属;由于密度最小,所以可充填探空气球;
反应①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反应③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反应,铜是红色固体单质,故会观察到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答案:(1)Fe3O4;(2)冶炼金属;(3)3Fe+2O2Fe3O4;(4)Fe+CuSO4=FeSO4+Cu;到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常考3 能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
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科学问题。
例题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两个未贴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存放银白色金属片.到底它们是哪两种金属?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1)进行实验,获得结论.完成好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后续有关问题.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分别把这两种金属放入 溶液中,观察. 金属Y表面无明显变化;金属X的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金属X的试管口,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金属活动性顺序:
(2)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分别是锌银中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是 .实验老师提出,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X、Y的活动性.你的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解答】解:(1)将金属片滴加适量稀盐酸时,X表面有气泡,所以该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元素的前面;而Y金属无明显现象,说明排在氢元素的后面.因此可以得出 X>Y;(2)根据以上分析,如果金属就是锌和银的话,那么Y对应的就是活泼型稍差的银.
如果改用其他办法来论证,可以采用金属与另一金属对应的可溶性盐反应,因为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化学方程式为:2AgNO3+Zn═Zn(NO3)2+2Ag
答案:(1)稀盐酸; X>Y;(2)银;2AgNO3+Zn═Zn(NO3)2+2Ag.
常考4 能说出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例题4、(2018 福建模拟)以下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的铁钉最先生锈,水面附近的部分锈蚀最严重
B.甲、乙、丙三根铁钉都不会生锈
C.甲和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氧气
D.甲和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水
【解答】解:A.由铁的锈蚀条件可知,甲试管中的铁钉既与氧
气接触,又与水接触,所以甲试管中的铁钉最先锈蚀,且水面附近的部分锈蚀最严重,故正确;
B.由A选项分析可知,甲试管中的铁钉发生了锈蚀,而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均没有发生锈蚀,故错误;
C.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锈蚀,甲和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水,故错误;
D.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没有锈蚀,甲和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故错误。
答案:A。
1.质量相等的两种金属a和b,它们都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并产生氢气,反应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a、b的活动性和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a比b活泼 ②b比a活泼 ③酸不足 ④酸过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不能用金属跟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
A.氯化铁 B.氯化亚铁 C.氯化锌 D.氯化镁
3.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银.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4.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5.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C无变化;把A加入B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B>A>C B.A>B>C C.C>B>A D.A>C>B
6.某同学欲用实验证明铁、铜、汞化学活动性顺序,他利用了铁片、铜片、硝酸汞溶液和稀盐酸4种物质,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①Cu+HCl ②Fe+Hg(NO3)2③Cu+Hg(NO3)2
B.①Fe+HCl ②Cu+HCl ③Fe+Hg(NO3)2
C.①Fe+HCl ②Fe+Hg(NO3)2③Cu+Hg(NO3)2
D.①Fe+HCl ②Cu+HCl ③Cu+Hg(NO3)2
7.把金属镍(Ni)、锰(Mn)分别放入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盐溶液金属 MgCl2溶液 Ni的盐溶液 CuSO4溶液
Ni 无金属析出 ﹣ 有金属析出
Mn 无金属析出 有金属析出 有金属析出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MgNiMnCu B.CuNiMnMg C.CuMnNiMg D.MgMnNiCu
8.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B. C. D.
9.“对比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分析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对比①②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对比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C.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D.对比①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需水和氧气同时参加
10.用生铁制造的地下管道,在下列不同环境下最不易生锈的是( )
A.干燥的土壤 B.潮湿的土壤
C.潮湿的酸性土壤 D.疏松透气的潮湿土壤
11.在AgNO3、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可能是( )
A、Cu2+ B、只有Fe3+ C、K+、Fe2+ D、Ag+.
12.向Fe粉与过量稀H2SO4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无气泡产生;继续滴加H2O2溶液,有气泡出现.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产生气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3.若要验证Fe、Cu和Al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需一种试剂直接与上述三种金属反应就能达到目的,该试剂为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我国最早将湿法炼铜应用于生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金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铁和 均属于铁合金。生铁的硬度比纯铁的 (填“大”或“小”)
(2)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防止铁制栏杆生锈的措施之一是 。
16.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 .
(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请设计实验证明最简单的滤渣成分.
(5)请设计实验验证滤渣成分最简单时所对应的滤液成分.
17.(1)如图1为某同学设计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微型滴管内装稀硫酸.
①实验时应先挤压微型滴管,还是先点燃微型酒精灯? .
②写出CuO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2)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2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2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①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的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②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能排除 对实验的干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知识聚焦
1、2Mg+O22MgO 铜丝加热后表面由紫红色变成黑色 Fe2O3 Al2O3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Zn+H2SO4===ZnSO4+H2↑ 金属表面都有气泡出现 铜
3、单质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4、Fe+CuSO4===FeSO4+Cu
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为浅绿色
_Cu+2AgNO3===Cu(NO3)2+2Ag
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5、强 弱 前面 氢
6、失去 离子 电子转移
7、氧气和水 覆盖保护膜 内部结构法
知能提升突破
1.【解答】解:由图中信息可知,a与稀硫酸反应的时间较短,因此a比b活泼;
因为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因此应该是稀硫酸不足,因为稀硫酸不足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决定于稀硫酸的质量;
由分析可知,a比b活泼,稀硫酸不足。
答案:C。
2.【解答】解: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生成氯化铁,故A正确;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B错;
C、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C错;
D、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D错。
答案:A。
3.【解答】解:
①由于没有提及具体的铝和铁的量,所以不能判断金属是否剩余,而银不能和酸反应,所以不能判断一定产生气泡,故①错;
②由于没有提及具体的铝和铁的量,但如果铝和铁有过量,则可能有气泡产生,故②正确;
③由于铁和铝的活动性都比银强,所以在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单质,故③对;
④溶液得到是浅绿色溶液,所以可以判断铝已完全反应,所以在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铝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故④错;
即题中所给的说法正确的只有②③。
答案:B。
4.【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
Zn+Cu(NO3)2=Zn(NO3)2+Cu
65 64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A、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溶质是三种,故A错误;
B、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硝酸锌,故B正确;
C、b~c段是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完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的过程,因此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沉淀,故C错误;
D、d点时锌过量,因此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氢气,故D错误;
答案:B。
5.【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A、B在氢前,C无变化,说明排在氢后,把A加入B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A>B,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C,观察选项,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6.【解答】解:A、Cu+HCl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H>铜;铁与Hg(NO3)2溶液反应置换出汞,说明了活动性铁>汞;铜与Hg(NO3)2溶液反应置换出汞,说明了活动性铜>汞;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B、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Cu+HCl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H>铜;铁与Hg(NO3)2溶液反应置换出汞,说明了活动性铁>汞;但无法确定汞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C、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铁与Hg(NO3)2溶液反应置换出汞,说明了活动性铁>汞;铜与Hg(NO3)2溶液反应置换出汞,说明了活动性铜>汞;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D、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Cu+HCl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H>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汞;铜与Hg(NO3)2溶液反应置换出汞,说明了活动性铜>汞;故该方案合理。
答案:D
7.【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金属Ni只能和CuSO4溶液反应,说明Ni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但比镁弱;金属Mn不能和MgCl2溶液反应,能够和Ni的盐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但是比镍、铜都强,即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Mn>Ni>Cu。
答案:D。
8.【解答】解:A、把铜和银同时放入盛硫酸亚铁的烧杯中,都不发生反应,只能证明铁的活动性最强,而铜和银探究不出来,故A正确。
B、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铜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因此能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B错误。
C、把铁和银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银与硫酸铜不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故C错误。
D、把铜和铁放入稀盐酸中,铁表面有气泡冒出,铜表面没现象,证明铁比氢活动性强,铜比氢活动性弱,把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有白色物质析出,证明铜比银强,能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故D错误。
答案:A。
9.【解答】解:A.对比①②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故A正确;
B.②只有水没氧气,不生锈,③只有氧气没水,也不生锈,无法证明生锈需要有水,故B错误;
C.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故C正确;
D.对比①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须有水和氧气同时参与,故D正确。
因为本题选择错误的。
答案:B。
10.【解答】解:A、在干燥的土壤中,生铁制造的地下管道不能与氧气、水分能充分接触,生锈速度较慢。
B、在潮湿的土壤中,生铁制造的地下管道能与氧气、水分能充分接触,生锈速度较快。
C、在潮湿的酸性土壤中,铁能与酸反应,生铁制造的地下管道能与氧气、水分充分接触,生锈速度较快。
D、在疏松透气的潮湿土壤中,生铁制造的地下管道能与氧气、水分能充分接触,生锈速度较快。
故生铁制造的地下管道最不易生锈的是A。
答案:A。
11.【解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由于铁在钾后,不可能把钾离子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在银和铜的前面,因此铁可以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由于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过量的铁,因此在滤液中不可能再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答案:C.
12.【解答】解:(1)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Fe粉与过量稀H2SO4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滴加H2O2溶液,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无气泡产生,生成了黄色溶液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H2SO4+H2O2═Fe2(SO4)3+2H2O.
(2)继续滴加H2O2溶液,有气泡出现,是因为硫酸铁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答案:(1)2FeSO4+H2SO4+H2O2═Fe2(SO4)3+2H2O;
(2)2H2O22H2O+O2↑.
13.【解答】解:把铜、铝分别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时,铜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不如铁活泼,铝表面附着一层黑色固体,说明铝比铁活泼,因此利用硫酸亚铁溶液可以区分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铝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FeSO4═3Fe+Al2(SO4)3。
答案:硫酸亚铁溶液;2Al+3FeSO4═Al2(SO4)3+3Fe。
14.【解答】解:湿法炼铜就是用金属铁与铜的盐溶液反应,即铁与硫酸铜溶液(或氯化铜、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硝酸亚铁).答案:Fe+CuSO4=FeSO4+Cu
15.【解答】解:(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生铁和钢均属于铁合金,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所以生铁的硬度比纯铁的大;
(2)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会发生锈蚀,所以防止铁制栏杆生锈的措施之一是:刷漆、涂油。
答案:(1)3CO+Fe2O32Fe+3CO2,大;(2)4Al+3O2=2Al2O3,刷漆、涂油。
16.【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Al>Zn>H>Cu>Ag,向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加入锌、铜的混合物时,锌、铜都不能与硝酸铝反应,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锌反应完全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由于溶液显蓝色,说明了锌完全参加了反应,铜也参加了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未反应的硝酸铝、反应生成的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由此可知:
(1)因为有硝酸铜的存在,因此就不会有比铜活动性强的锌剩余,因此过滤、洗涤后往固体乙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含有没参加反应的硝酸铝,反应产生的硝酸锌,硝酸铜;
(3)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有:Zn+2AgNO3=Zn(NO3)2+2Ag,Cu+2AgNO3=Cu(NO3)2+2Ag;
(4)若滤渣最简单,则只含有银,即证明不含有铜和锌即可,试验方法是:观察滤渣,滤渣中没有红色粉末,说明了没有铜,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生成,说明了不含有锌.
(5)当滤渣成分最简单时时银,所对应的滤液成分中一定有硝酸铝、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只证明是否含有硝酸银即可,试验方法是::取滤液少许,滴加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了滤液中含有硝酸银,若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了不含有硝酸银.
答案:(1)没有;(2)Al(NO3)3、Zn(NO3)2、Cu(NO3)2;(3)Zn+2AgNO3=Zn(NO3)2+2Ag、Cu+2AgNO3=Cu(NO3)2+2Ag;(4)观察滤渣,滤渣中没有红色粉末,说明了没有铜,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生成,说明了不含有锌.(5)取滤液少许,滴加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了滤液中含有硝酸银,若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了不含有硝酸银.
17.【解答】解:(1)①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前都不能混有氧气,所以实验时都应该先先挤压微型滴管让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排净容器内的空气而后再加热,这主要是防止发生爆炸,故答案为:先挤压微型滴管;
②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H2O;故答案为:CuO+H2Cu+H2O;
(2)①CO2与NaOH的反应,是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反应,气体减少了,则U型管左端的气压减小,从而导致U型管左端液面升高;
答案:升高;
②实验一验证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与实验一相比,通过实验二的现象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影响程度远比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产生的影响大;
故答案为: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