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的分类
1、(1)物理法:如根据__ __、__ _、__ _等性质分类。
(2)化学法:如根据__ __、__ __、__ __等性质分类。
2.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由__ __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纯净物:由__ __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3)单质:由__ __组成的纯净物。
(4)化合物:由__ 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__ __的化合物。
(6)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__ __的化合物。
(7)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__ __的化合物。
(8)盐:电离时产生__ __阳离子(或NH)和__ _阴离子的化合物。
常考1 学会按一定分类依据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题1(2018 广州模拟)现有10种物质:铜、锌、木炭、CuO、CaCO3、H2SO4、
Ba(OH)2、Fe(OH)3、NaNO3、MgCl2.(1)有人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如下分类,请在表中相应的位置指出分类的标准。
分 类 分类标准
类别一:铜、锌、木炭类别二:CuO、CaCO3、H2SO4、Ba(OH)2、Fe(OH)3、NaNO3、MgCl2 从单质和化合物分类
类别一:铜、锌、木炭、CuO、CaCO3、Fe(OH)3类别二:H2SO4、Ba(OH)2、NaNO3、MgCl2
(2)请你从上述10种物质中任选反应物,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能产生白色沉淀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能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向CuO固体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答】解:(1)根据给出的物质的可以看出,锌、铜、木炭、氧化铜、碳酸钙氢氧化铁都是不溶于水的,而硫酸、氢氧化钡、硝酸钠和氯化镁都是易溶于水的,故分类标准是物质是否溶于水,故填:物质是否溶于水;
(2)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方程式是:Ba(OH)2+H2SO4=BaSO4↓+2H2O;
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3)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是蓝色溶液,氧化铜属于黑色固体,所以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溶解,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
答案:(1)从是否可溶于水分类;
(2)Ba(OH)2+H2SO4=BaSO4↓+2H2O;Zn+H2SO4=ZnSO4+H2↑;
(3)黑色固体溶解,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CuO+H2SO4=CuSO4+H2O。
常考2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通过对比逐一进行物质分类。
例题2、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和所属的物质类别都正确的一组是( )
名称 俗名 化学式 物质类别
A 氧化钙 熟石灰 CaO 金属氧化物
B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酸
C 碳酸钠 纯碱 NaCO3 盐
D 氢氧化钠 苛性钠 NaOH 碱
A.A B.B C.C D.D
【解答】解:A.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错误;
B.碳酸氢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
C.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错误;
D.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属于碱,故正确。
答案:D。
1.我们每天扔掉的垃圾中,很多是宝贵的再生资源,因此生活中的垃圾要分类回收,下列属于可回收物的是( )
①纸张 ②塑料 ⑧玻璃 ④金属 ⑤厨房垃圾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在物质分类中,一些概念存在或包含或并列的关系。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A.③氧化物、④含氧化合物 B.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C.②碱、⑤氧化物 D.①单质、⑤化合物
3.为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去年年底我市在全区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市区街道的垃圾箱中,绿色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以下物质能扔进绿色垃圾箱的是( )
①废旧报纸 ②废铜丝 ③一次性塑料饭盒 ④口香糖 ⑤果皮 ⑥空矿泉水瓶 ⑦废铁锅.
A.①③⑤⑦ 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⑦ D.①②⑥⑦
4.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物质分类模型 B.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C.空气组成模型 D.原子结构模型
A.A B.B C.C D.D
5.如图,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连线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A、B、C、D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乙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丙的溶液呈蓝色,B为硫酸盐,C为单质。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
A.丙与丁反应有蓝色沉淀产生 B.丙一定是硫酸铜
C.甲和乙反应后得到黄色溶液 D.乙和丙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
6.甲、乙、丙和 X、Y、Z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乙、丙都是氧化物,且常温 下甲是固体,乙是气体,丙是液体。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 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 CuO B.X 一定具有还原性
C.Z 一定是酸 D.Y 和 Z 一定能发生反应
7.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a的成分一定是碳酸钙和硫酸钡
B.滤液中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钡
C.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碳酸钡和氢氧化镁
D.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可能含有氯化镁
8.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或焊接金属,一个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3Cu+Al2O3.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为了探究剩余固体A的组成,该小组取少量剩余固体A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将铁片插入上层溶液中。关于该探究的下列说法:
①若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容器底有红色物质出现,则剩余固体A中一定含有CuO和Al
②若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则剩余固体物A中一定含有铝粉,可能含有铜粉
③若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则此时溶液可能为蓝色
④若剩余固体A中有氧化铜,则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插入的铁片表面一定有红色物质生成
⑤若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则加热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CuO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A 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在滤液中加入钠盐B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A、B分别为( )
A.氯化钾、碳酸钠 B.氯化镁、硝酸钠
C.氯化钡、硫酸钠 D.氯化钡、碳酸钠
1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g。
③在2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
B.无色溶液B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D.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可能是4.4g
11.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下列物质:①澄清石灰水 ②铁粉 ③金刚石 ④冰水混合物 ⑤液氧 ⑥VD钙奶 ⑦高锰酸钾 ⑧四氧化三铁中应放到A区域的是 (填序号,下同)应放到D区域的是 .
12.根据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请具体填写下列各组物质不同的原因:
(1)浓硫酸和稀硫酸: 不同;
(2)CO和CO2: 不同.
13.学习化学要善于总结归纳,探究知识的规律.
(1)根据示例填写下表:
物质的组成或结构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示例:乙醇、天然气都含有碳、氢元素 具有可燃性 作燃料
①
②
(2)根据上述活动,你知道物质的组成(或结构)、性质、用途相互之间的关系是: .
14.甲是常见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液体: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甲、丁的化学式各为 、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15.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甲、丁是常见的碱,其中甲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乙、丙是常见的盐,其中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且金属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40%.当甲转化为丙、丁转化为乙时,都是与同一种气体X发生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 ,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丁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G物质的化学式 ,X溶液含 种溶质;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17.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1﹣3种组成。
(1)甲是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化学式为 ,写出甲物质的一种用途 。
(2)乙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乙的化学式为 ,俗称是 。
(3)气体丙属于氧化物,具有可燃性,写出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丁由三种元素组成,乙和丁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原因 ;反应后的滤液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含有的溶质是 。
参考答案
知识聚焦
1、颜色 状态 熔点 可燃性氧化性 还原性
2、不同种物质 一种物质 同种元素 两种或两种以上 氧元素
全部是H+ 全部是OH- 金属 酸根
知能提升突破
1.【解答】解:纸张、塑料、金属、金属等都是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都属于可回收物;厨房垃圾属于不可回收物。故①②③④属于可回收物。
答案:D。
2.【解答】解: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和碱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①为单质,②为化合物,⑤含氧化合物,③和④是并列关系的碱或氧化物。
A、氧化物属于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含有氧元素,属于含氧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正确;
C、碱和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都属于含氧化合物,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D、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答案:B。
3.【解答】解:①废旧报纸、②废铜线(属于金属材料)、③一次性塑料饭盒(属于塑料制品)、⑥空矿泉水瓶(属于塑料制品)、⑦废铁锅(属于金属材料),均属于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应放入绿色箱中。
④口香糖、⑤果皮属于不可回收垃圾,应放入黄色箱中。
答案:D。
4.【解答】解:A、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模型中化合物没包括在纯净物中,故错误;
B、地壳中元素含量在前五位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故错误;
C、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正确;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错误。
答案:C。
5.【解答】解: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连线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A、B、C、D四种物质,其中乙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所以乙是铁,丙的溶液呈蓝色,所以丙中含有铜离子,B为硫酸盐,C为单质,乙丙反应会生成C,所以C是铜,铁和A会生成硫酸盐B,所以甲是硫酸,丁可以是碱,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A、丙与丁反应是碱与铜盐的反应,所以有蓝色沉淀产生,故A正确;
B、通过推导可知,丙可以是氯化铜或硫酸铜,故B错误;
C、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甲和乙反应后得到浅绿色溶液,故C错误;
D、乙和丙之间发生置换反应,故D错误。
答案:A。
6.【解答】解:甲、乙、丙和X、Y、Z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乙、丙都是氧化物,且常温下甲固体,乙是气体,丙是液体,结合图,可推测甲可能为氧化铜或氧化铁等,乙可能为二氧化碳、丙可能为水,X可能为碳或一氧化碳,Y可能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Z可能为氢气或酸,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甲可能为氧化铜或氧化铁等,X一定具有还原性,Z可能为氢气或酸,Y和Z可能能发生反应。
答案:B。
7.【解答】解:A、样品溶于水得到滤渣1.5g,能够全部溶于稀盐酸,且产生0.44g的二氧化碳,说明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没有硫酸钡;
设产生0.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44g
=
x=1g<1.5g,因此沉淀还有氢氧化镁,所以沉淀a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故A错误;
B、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钡滤液通入二氧化碳产生沉淀,说明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碳酸钡沉淀,因此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故B错误;
C、滤液通入二氧化碳产生沉淀,说明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碳酸钡沉淀,故C错误;
D、通过推导可知,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可能含有氯化镁,故D正确。
答案:D。
8.【解答】解:①若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容器底有红色物质出现,则剩余固体A中可能含有CuO和Al,可能含有铜和氧化铝,故错误;
②若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则剩余固体物A中一定含有铝粉和铜粉,故错误;
③若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剩余固体中不含铝,可能含有氧化铜、氧化铝、铜,则此时溶液可能为蓝色,故正确;
④若剩余固体A中有氧化铜,则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铝也会与硫酸铜反应,插入的铁片表面不一定有红色物质生成,故错误;
⑤若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则加热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CuO,故正确。
答案:A。
9.【解答】解: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A 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A为盐酸盐;在滤液中加入钠盐B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滤液中含有钡离子,加入的溶液B中含有硫酸根离子;C符合要求。
答案:C。
10.【解答】解: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由于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钙是不溶于水的,故一定变化核内有碳酸钙。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生成的沉淀可能是碳酸钡,可能是硫酸钡,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g。
③在2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钡和硫酸钡沉淀,即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含有氯化钠,因为在②中加入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
A、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铜,含有硫酸钠,错误;
B、无色溶液B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钡,错误;
C、白色粉末中不一定含有氯化钠,错误;
D、产生的沉淀的质量为20g,若其中含有19.7g碳酸钡,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可能是4.4g,正确;
答案:D。
11.【解答】解:由图中信息可知,A属于单质;B属于化合物;C属于含氧化合物;D属于氧化物.
①澄清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②铁粉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且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
③金刚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且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
④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且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⑤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且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
⑥VD钙奶是蛋白质与水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⑦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且有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含氧化合物;
⑧四氧化三铁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且有铁、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答案:②③⑤;④⑧
12.【解答】解:(1)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同.
答案:(1)溶质质量分数;(2)分子构成.
13.【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的示例,举出常见化学物质的组成或结构的事例,找出这些物质具有的共性及对应的物质的用途,如:①铝、铜都是金属,它们都具有导电性,都可作导线;②盐酸、硫酸都含有H+,都能与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锈.
(2)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又能反映物质的性质.
答案:(1)
物质的组成或结构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示例:乙醇、天然气都含有碳、氢元素 具有可燃性 作燃料
①铝、铜都是金属 都具有导电性 都可作导线
②盐酸、硫酸都含有H+ 都能与氧化铁反应 可用于除锈
(2)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又能反映物质的性质.
14.【解答】解:甲是常见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则乙是水;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乙是碳酸钙,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甲若是生成水和丙,丙和A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B反应生成丙,结合甲烷是常见的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甲是甲烷,丁是碳酸钙,反应③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CH4;CaCO3;CaCO3+2HCl═CaCl2+H2O+CO2↑。
15.【解答】根据甲、丁是常见的碱,其中甲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甲为氢氧化钙;根据乙、丙是常见的盐,其中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且金属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40%,所以丙是碳酸钙,乙是碳酸钠,丁是氢氧化钠;根据当甲转化为丙、丁转化为乙时,都是与同一种气体X发生反应,所以X是二氧化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则X的化学式为CO2;甲与乙反应,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丁转化为乙,即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答案:CO2;Ca(OH)2+Na2CO3=CaCO3↓+2NaOH;2NaOH+CO2═Na2CO3+H2O。
16.【解答】解:E是红色固体单质,则E是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的A是氧化铜,A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的X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铜和剩余的盐酸,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化碳,B能与X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浅绿色溶液F,则B是铁,C是二氧化碳,F是氯化亚铁,G是氢气,代入框图,推断正确;
(1)G是氢气,X溶液中含有氯化铜和盐酸,答案:H2;2;
(2)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答案:3CO+Fe2O32Fe+3CO2;
(3)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铜是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答案:Fe+CuCl2=FeCl2+Cu。
17.【解答】解:甲、乙、丙、丁4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1~3种组成,
(1)甲是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甲是氢气,化学式为:H2;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答案:H2;作燃料;
(2)乙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所以乙是碳酸钠,俗称纯碱;答案:Na2CO3;纯碱;
(3)气体丙是具有可燃性的氧化物,所以丙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答案:2CO+O22CO2;
(4)丁由三种元素组成,丁和乙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所以丁是碳酸钠,滤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反应剩余的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原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是:Na2CO3和NaOH.答案:Ca(OH)2+Na2CO3═CaCO3↓+2NaOH;Na2CO3和NaOH。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