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第二课时宝黛初会(第三课时)曹雪芹——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学习目标一、了解小说塑造典型环境的手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特点。
二、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鉴赏小说人物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分析作品主题,体会《红楼梦》深刻的主题意义。指点迷冿:1、分析人物的主要方法 途径:是分析人物的肖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描写等,此外还要把握人物与________、人物与________的关系。
2、交际中,要正确地了解对方,就要善于________、 ________、审其思,并将其言行与当时的 ________ 联系起来。语言行动心理环境
人物听其言观其行特定环境 典型人物分析王熙凤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出场: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说明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通过贾母的介绍也证明这一点
性格泼辣,深得贾母宠爱肖像:服饰
容貌集珍宝珠玉于一身三角眼吊梢眉
粉面 丹唇
贪婪与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美丽的外表,刁钻狡黠的本性见黛玉表现:入木三分的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也是得宠的原因回王夫人话进一步强调善于逢迎的本领,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形象总结:精明能干,善于玩弄权术,外表美丽,为人刁钻狡黠,阿谀奉承,见风驶舵.贾宝玉提问:在宝玉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贾宝玉的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莫效此儿形状。”)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明确:
一是王夫人嘱咐林黛玉。
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提问:人物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
一是外貌描写;
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
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外貌描写。
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态表情。
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出场前后描写的方法: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
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多情善感、 率性而为、 英俊潇洒、性格真实自然、 超凡脱俗、 厌恶功名、个性张扬、 特立独行《西江月》世务:指的是结交达官、应酬官府、遵守礼教。
文章:指的是八股文,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
偏僻:偏激,不端正。乖张:偏执,与众不同。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
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由富而穷命运无所作为《西江月》写法:明贬实褒、寓褒于贬作用:赞扬他蔑视世俗,鄙弃功名,追求个性解放,独立不羁,勇于反抗的叛逆性格。温故知新,触类旁通......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品读此段对话,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宝玉为什么要问“字”?
2、为何要送“颦”字?这表明什么?
3、宝玉和探春关于“颦”字的出处问答,折射出宝玉怎样的思想性格?一、问字是关心,送字是尊重,宝玉看来,男女平等,人格自由。
——反抗时俗的宝玉尊重女性,追求独立二、多情有才,体察入微三、自由独立,反抗封建如何看待宝玉“摔玉”的行为?对天命的反抗
对世俗的鄙弃
对平等的追求《西江月》词明贬暗褒,进一步揭示宝玉独立不羁、叛逆的性格摔玉事件叛逆性格、平等思想黛玉母眼中的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眼中的宝玉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侧面描写黛玉看到的宝玉 英俊少年眉清目秀(语言、行动描写)正面描写贾宝玉性格: 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蔑视世俗,要求自由平等。在他身上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他绝望于整个人生却又执着于人生中的知己、爱情、友谊乃至亲族感情。他预感到了全部悲剧的结局,却并不准备抽身退步,也缺少抽身退步的任何实际可能性。……他预见了全部毁灭却又亲自一步又一步地走向毁灭——有进无退。他的呆傻实际上是他的非流俗的表现,是他有一个超常的精神世界、感情世界的表现,是除黛玉外再不可能被任何人理解——虽然表面上他被众人宠爱——的结果,是他的思虑的深刻性的表现。”
——王蒙《红楼启示录》林黛玉 众人眼中的黛玉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王熙凤眼中的黛玉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宝玉眼中的黛玉 弱不禁风 多愁善感
聪慧过人 美丽动人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 只刚念了《四书》。" (宝玉)因问:“妹妹可曾读书?” 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林黛玉(少不得一一改 过来, )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邢夫人留吃饭(顾全大局、应对有度 )王夫人家让座(再三推让、举止有礼 )关于读书的回答(甚为谨慎,适时改口)饭后的喝茶黛玉笑回道:"原不应辞, 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黛玉也照样漱了口.
只刚念了<<四书>>.
不曾读,只上了 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细节描写(动作、语言)林黛玉形象研讨肖像描写(三次叠加的笔法)举止言谈不俗,聪慧灵秀;自然之美,脱俗飘逸,病态纤弱,动作描写(观察打谅、遵礼谦让)知书达礼,有教养,谨慎小心语言描写(应对、改口)识礼仪、揣摩对方心理心理描写(纳罕、忖度)小心谨慎请研讨作者安排这段对白的目的、用意——
黛玉道:“……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 ‘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 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不许闻哭声”还泪誓言不得见外姓亲友寄人篱下、宝黛爱情悲剧无可避免,宿命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37.07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一》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解析:林黛玉才华在红楼女子中无人可及,冰雪聪明,最终却泪枯而死。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
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宝黛爱情终究毁灭,还泪之誓言不幸言中。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