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卖油翁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现象。
2.熟悉故事内容,理解文言句意。(重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的写法;揣摩关键语句,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善于善于向他人学习,培养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析法。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中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可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卖油翁都有什么样令人惊叹的技能。??
基础梳理
字词清单
生字注音
尧咨(zī)??????自矜(jīn)??????家圃(pǔ)??????睨之(nì)??颔之(hán)?????忿然?(fèn)??????酌油(zhuó)????发矢(shǐ)
理解词义
①公亦以此自矜(自夸)
②睨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睛看,文章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③但微颔之(点头)
④康肃忿然曰(气愤的样子)
⑤尔安敢轻吾射(怎么)
⑥以我酌油知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⑦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下滴)
⑧康肃笑而谴之(打发)
通假字
①但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舀东西的器具)
一次多义
射 陈康肃公善射 (动词,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 (名词,射箭的本领)
尔 但手熟尔 (语气词,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 (代词,你)
以 以我酌油知之 (介词,凭、靠)
以钱覆其口 (介词,用)
公亦以此自矜 (介词,因为)
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代词,他,指陈尧咨)
以钱覆其口 (代词,它,指葫芦)
而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连词,表承接)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连词,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表修饰)
之 但微颔之 (代词,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 (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徐以杓酌油沥之 (代词,指油)
康肃笑而遣之 (代词,他,指卖油翁)
古今异义
①尝射于家圃(古义:曾经;今义:吃一点儿试试,辨别滋味)
②尔安敢轻吾骑射(古义:怎么;今义:安定,使安定)
词类活用
但微颔之(名词作动词,点头)
尔安敢轻吾射(动词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看轻)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丰乐亭记》等;他曾参与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编《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
背景探寻
本文选自《归田录》(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欧阳修作文强调要有个人的独创性,强调“道”重于“文”。(“道”指思想内容,“文”指形式、文采)。本文是作者采用笔记体写的一篇短小精悍的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整体感知
1.播放音频,学生听读朗读录音,感受朗读语气和节奏。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 /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陈康肃公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因为这点本领自我夸耀。(他)曾经在自家的菜园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卖油翁)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出色吗?”老头说:“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手熟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老头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他)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灌进去,可是钱不沾湿。接着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
文本探究
1.本文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谁是主人公?为什么?
卖油翁,文章所讲的道理是通过卖油翁表现出来的,陈尧咨是用来衬托卖油翁的,为次要人物。
2.开篇即写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出两人的对话,为卖油翁表演钱孔沥油做铺垫。
3.文章写了两件事,为什么详写酌油,略写射箭?
作者详写卖油翁酌油,是为了用具体事实证明熟能生巧的道理,突出其技艺高超,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带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都是为了衬托卖油翁。
4.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变化:由开始的傲慢无礼到最后的心悦诚服。说明了陈尧咨有知“矜”而改的广阔胸怀,同时从侧面衬托出卖油翁的高超技艺和谦逊的品质。
5.学习了这个故事,你会联想到哪些成语、俗语或典故?
成语:熟能生巧。典故:术业有专攻。俗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手民间;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有关“谦虚”的名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老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
把课文改写成白话文,可以适当添加情节。
教学反思
欧阳修的《卖油翁》,是一篇有趣而又蕴含深刻道理的文言故事。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的过程中,他们能够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又在讨论基础上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大概,整个学习过程都比较轻松。但是,在接下来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于课文当中卖油翁“睨之,久而不去”这一句颇有微词,卖油翁这样斜着眼睛看是否有不礼貌的表现呢?如果是不礼貌,按照老师对课文主题的总结,怎么向他学习谦虚的精神呢?还有的同学认为陈尧咨射箭的命中率百分之八九十,这样的命中率应该算很高,他的骄傲是应该的。一番争论过后,学生们终于达成共识。但学生在本课上的表现依旧引起了我的震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其实,真正有血有肉的答案,应该是学生自己探讨出来的,真正有血有肉的课堂,也不应该按照教科书循规蹈矩地进行。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更需要教师具有开放课堂、驾驭课堂的理念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