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2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21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30 22: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阳 关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阳 关玉门关 西汉初年,西域分为36国,分布在沙漠绿洲和山谷盆地中。最大的国家乌孙,
号称有63万人;最小的“依耐国”只有600多人。西域各国都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随畜牧逐水草而居,住无定所。西汉初年,匈奴由蒙古草原向西域侵扰,逐渐成
为这里的霸主。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小国林立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受到匈奴的侵扰 从“招贤令”中可以看出汉朝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是谁应募出使?招 贤 令
我大汉王朝,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络西域的大月氏(dà ròu zhī )国,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国。事成,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一、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汉武帝张骞请依据图片和材料,描述当时西域的情况。 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
——译自《山海经》
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荒凉毫无生气广阔危险、神秘公元前126年公元前138年想一想:张骞这一路西去会碰到哪些困难呢?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
——(史学家)翦伯赞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公元前119年访问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河西走廊西域地区西 亚欧洲陆上丝绸之路长安二、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诸岛西来东去东西方贸易与文化的交流商人、僧侣、技术工匠、使者……思考:行走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这些人的活动会给历史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呢? 丝绸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的,时断时续的大漠之路,它本身不会促进什么中外交流,而是行走在丝路上的“人”赋予这条古道丰富的精神。不畏艰险,开拓创新忠于信仰,肩负使命友好往来,合作交流宗教宽容,文明传承……………情感升华“一带一路”古道新途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
它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
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
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等宗教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点评 见证亚欧交流 推动城市发展联系重大事件 反映宗教传播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公元前60年,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西域都护为西汉对西域的管理开发奠定基础三、对西域的管理班超出使西域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往来中断。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克服重重困难,是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虽到达安息后受阻,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班超去世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匈奴控制西域,侵扰中原1.背景一、张骞通西域2.经过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了解西域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沟通西域3.意义(1)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2)丝绸之路的开辟陆上丝绸之路1.路线二、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2.意义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1.设置西域都护,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三、对西域的管理2.班超经营西域练一练
1、王之涣《凉州词》之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2、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亚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今新疆境内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3、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政府为加 强这一地区的管辖而设立
A 西域都护 B 新疆都护
C 宣政院 D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ABB谢谢